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癔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是由于精神因素、生活事件、内心冲突、自我暗示或暗示导致的什么是癔症。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1. 分离

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是指将自己的身份分离,例如发病时她认为自己是另外一种身份,是指过去的经历和当今自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符合。

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2. 转换

是指患有癔症的人,在受到刺激后,会引起一些躯体症状的出现,一旦一些症状出现,情绪上的反应会慢慢消失。

中世纪的欧洲认为,癔症是魔鬼附身,主张消灭肉体拯救灵魂。但19世纪后期法国的一位医生发现经过催眠癔症患者后可以找出症状出现的原因,还可以制造症状。证明了癔症其实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如果有以下这些临床表现,说明可能是癔症:

1. 癔症性遗忘

患者表现为记忆缺失,常单单遗忘了某一段记忆,而那段记忆对患者来说是具有创伤性的。

2. 情绪爆发

这一表现最容易吓着别人,让人感觉恐怖。是因为癔症患者在遭受一定的刺激后,突然发病,表现为哭喊哭闹、捶胸顿足、碰墙碰壁、甚至撕毁衣物。如果有人劝阻会愈演愈烈。过后患者就会遗忘,回想不起来刚才发生了什么。

3. 多重人格

人们觉得癔症患者被鬼上身,其实是因为癔症患者表现为多重人格。患者可能突然像变了一个人,而且患者自己也会忘掉自己原来的身份,而以新的身份进行日常活动。两种身份交替出现,各自都是独立的人格。这样突然表现怪异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神怪附体。

4. 运动障碍

当疾病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为肢体痉挛、局部肌肉抽动或痉挛、肢体瘫痪、不能正常行走、声带正常却不能正常说话、发声。

5. 感觉过于敏感

对一般的声、光刺激难以忍受,你轻轻的碰他一下,他可能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有时好好的他就感觉嗓子眼儿有东西堵住了,或是头上像戴了紧箍咒。有的会突然失去视力或听力。

也有的患者行为没有这么过激,而是表现为反应迟钝。可见反应迟钝,不能回忆,持续10分钟左右。一些老人突然之间像小孩儿一样牙牙学语,活蹦乱跳,见了别人喊叔叔阿姨属于癔症性假性痴呆。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感谢邀请,如果疑难杂症最终科学与医学无解,就不妨试试身心灵疗法,具体的说就是一个人不光只有一个肉体,身体外面还有其他的光体,(张德芬老师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有讲,身体、情绪体、心智体、乙肽体等),虽然大部分人看不见身体以外的其他光体,但是身体与心会有感觉。

什么是癔症,如果一个人有癔症,会有哪些特征

加上人也不只是只活一辈子,万物有灵,人更加有灵,有灵魂就可以生生不息,就有业力与因果,所以这种疾病也许跟身体无关,跟身体以外的其他体或者业力及因果有关,就像筋诺看不见,摸不着确真实存在一样,万病有果必有因,有病必有解,找到方向找对人,自然得到解决。

  癔症也叫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通常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神经精神障碍。多数突然发病,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失常或感觉、运动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这些症状可在暗示影响下产生,亦可在暗示影响下改变或消失。发作前多有明确的精神因素及诱因,如婆媳不和、夫妻纠纷、亲人亡故、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学习受挫及失恋、失学等。
  女性多见。 如一年轻女性,在受到较强烈的精神剌激后,突然出现双手紧握,口眼紧闭,人往后挺,呼之不应,四肢无规律抽动或全身僵直,或口吐白沫,屏气或过度喘气。但又无舌咬伤、尿失禁、瞳孔散大和意识丧失等表现。那么,这位女士可能就是癔症发作。 除上述运动障碍表现外,有的癔症发作病人表现为精神障碍。
  如大哭大笑、大喊大叫、蹬足捶胸、倒地翻滚、手舞足蹈、乱唱乱骂、撕衣咬物。常有装模作样的戏剧性表演,以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博取别人的注意和同情,常以唱山歌小调的方式,发泄其内心不快。有的癔症病人亦可表现为昏睡、木僵或蒙咙状态。有的答非所问,每答必错,似为严重“痴呆”者。
   有的伴有失语,但声带活动良好,能咳出声音;有的伴有失明,但瞳孔眼底检查无异常,单独行走时却能避开障碍;有的伴有耳聋,但检查无耳疾,睡眠中可被突然唤醒;有的病人还感觉有一股气自下腹上升至喉部,造成喉部梗塞感,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癔病球”,中医叫“梅核气”。
   从上述症状可以看出,癔症是由于精神刺激引起大脑皮质暂时性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癔症的发生与病人的个体素质相关,富于感情,容易感情用事,既易悲伤也易欢乐,缺乏理智,心胸也较为狭窄易患病。女性较男性情感丰富,这可能是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的原因。
   癔症发作时,周围的人要保持镇静,用适当的语言暗示,对病人进行耐心诱导,使之相信疾病能够治好,常可取得良好疗效。癔症发作过后,要多做心理疏导工作。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