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诺西那生是渤健公司(Biogen Idec)的产品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而渤健公司(Biogen Idec)是一所位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剑桥的生物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药物的开发。建立于2003年,由Biogen与Idec合并而成。

诺西那生是一种小众药品,目标人群是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也就是说,按中国现在1000万/年的新生儿来算,每年会出现的适用病人不会超过千人。

因此中国将诺西那生的价钱降到地板价,而渤健公司还欣然同意,那就只能说渤健公司根本没准备从这个药品上赚钱。但问题是诺西那生这种小众药品开发的动力就是“高价”,如果不能赚钱,药厂将无兴趣开发这种费力却不赚钱的药品了。因此,这个“不赚钱”悖论出现在了中国,就必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我们吃瓜群众没看到这件事情的原因在哪里罢了。

因此,我们来看看渤健公司目前主打的药物产品是什么吧。仔细一看,才发现诺西那生并不是渤健公司“下金蛋最多的母鸡”,主要原因就是目标患者实在是太少了,有天花板存在。

渤健公司主打的药品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这个药品才是渤健公司寄托厚望的那个“现金流神器”。Aducanumab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也就是可以销售了。而全世界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常见病,而现在14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那么有多少人会成为Aducanumab的目标患者呢?这大概才是渤健公司欣然在罕见病药品上让步的最主要原因,用小众药品开路,将未来几十年“现金流神器”药品引进到中国来!这才是渤健公司的盘算吧。

毕竟,在Aducanumab上,渤健公司是砸下了大钱,如果不能大卖,那渤健公司可就要赔惨了。这也是渤健公司要竭尽全力在全球为这款药品找到销路的原因,不仅仅是销路,还必须是赚大钱的销路。于是,和中国市场的合作共赢就成为了渤健公司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老人,也就意味着有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个市场,渤健公司必须要抓住!

我想这才是渤健公司在收入可见天花板的诺西那生上让步的原因,因为“新蓝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就在眼前,乌泱乌泱的,数都数不过来了!

众所周知,亚马逊去年是紧随苹果之后第二个荣登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公司,整个业界唯此两家。相同的是,这两家科技公司于去年10月开始的美科技企业市值集体退潮中都遭遇了重大挫折,市值严重缩水。苹果现在退居第四,亚马逊也一度退居第四和第三,不过现在好点,又回到了第一,市值嘛8294亿,稍微超过微软。

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我们新年之际发过一篇文《业界第一的苹果走下神坛:被万亿市值蒙蔽了双眼 》,认为苹果市值虚高、主营单一是危机爆发的关键风险,而结合去年的一篇《万亿美元之后的追赶者:亚马逊真的比苹果高明吗?》对比两家那时最高市值的科技公司营收结构,我们认为亚马逊同样存在市值虚高的问题,且亚马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绝不比苹果要面对的当下困境简单。

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去年9月的时候,有个知名科博网站Venturebeat发表某市场调研人士观点文《亚马逊和苹果:估值相同,但相差一万亿英里》一度引起业界关注。文中对两家万亿市值规模的科技公司不同理念进行比较,指出二者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客户问题。文中认为苹果的成功在于定义了科技产品的“时尚与美“,而亚马逊的崛起则有赖于个性化与效率,以及对未来的远见。我们细读全文之后发现,文中观点有失偏颇,且对亚马逊颇具夸张溢美之词,这与一些片面追求高估值的市场投资者的观点十分相似。

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亚马逊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主动创造了主营之外的价值去迎接机会。有人总结,苹果作为上市公司花了将近38年时间来实现万亿市值里程碑,而亚马逊只用了21年。诞生于1995年的亚马逊作为一家原本专注电商与新零售的互联网企业,它与苹果、微软这类老牌科技公司相比尚且“年轻”。而且在推出AWS云、Echo音响、Alexa助手之前,业界还很难将其定义为科技公司。

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但是亚马逊改变了自身基因组成,它跳出了“电商”、“零售”、“互联网”三个局限,为自身注入了大量“科技”成分,成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药企获将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吗,为什么药企宁愿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被降成地板价也要进医保

1、AWS云是个重大转折,在云计算市场的先入为主比Microsoft Azure早了足足四年。

2、智能家居Echo扬声器虽然AI方面比不上谷歌的训练速度,但是Alexa与电商零售网的结合给客户带来了效率,这让亚马逊智能硬件的应景性更具价值。

3、切中新零售风的无人超市或许是亚马逊关于未来的另一个方向。亚马逊正积极推进Amazon Go商店的扩张,但是步伐稳妥且慢,目前除了总部西雅图的两个店之外,芝加哥的是才是第三个。

以上可见,亚马逊确实有着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其商业触角蔓布之广,以及贝佐斯口中的“飞轮效应”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真的足够支撑起亚马逊向往的“万亿市值”之重吗?我们认为,也正是亚马逊所谓的“飞轮效应”为其泡沫高筑不断累加着风险。

从近几年亚马逊财报数据来看,AWS云已成为其当之无愧的龙头业务,拥有全球最大云计算市场占有率。但是侧面反映出的结构问题是,AWS收入仅占亚马逊总营收的10%左右,却贡献了超过总利润50%的单项利润。而亚马逊的主营电商零售营收占了大头,但是其利润却远不及次主营业务的云计算服务。可见AWS云已成为亚马逊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长极。

那么亚马逊如此依赖的云业务其市场状况如何呢?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eyBanc分析师报告,2018上半年亚马逊AWS市场份额为62%,低于去年同期的68%;微软Azure的份额从16%跃升至20%,谷歌的份额也从10%上升至12%。可见亚马逊AWS云市场份额遭遇了外围竞争者的蚕食,面临的挑战颇为严峻,且主要对手是微软。

这些年,纳德拉主导的微软战略转型其主营向Azure云倾斜。正如亚马逊的AWS,Azure也成了微软新的业务增长极。在云计算领域,微软的策略与亚马逊有所不同,如果说亚马逊AWS赢在先入为主、操作简便、提供服务多元的话,那么微软云的优势则在于功能的广度和深度,有强大的生产力与平台后盾。

从Alexa支持的智能硬件布局来看,亚马逊正打造由AWS云支撑的未来商业物联网,这一计划同样与微软的最新战略“智能云、智能边缘”存在激烈竞争。微软的“智能边缘”目的是强化边缘计算能力,通过AI级算力的Azure云部署来实现未来物联网工业领域的先入为主。

亚马逊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商业世界的好故事,许多人经常将其与马斯克的事业关联在一起。从一个主营开始,用营收来维系另一个事业,以此联想蔓延,直到最终目的揭开面纱,世界震惊了。就像做火箭的马斯克为什么要做汽车,汽车只是阶梯,航天才是最终目的。

实际证明,这种“蛙跳战术”只能带来商业上暂时、浅表的浮华,却不能给科技公司带来实际过硬的核心竞争价值。市值泡沫就是“蛙跳”带来的表象。

下一波科技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从了云计算之外,人工智能也是不可忽视的技术价值,而且二者密切相关。尽管亚马逊echo设备有着不错的口碑和良好的市场表现,但是其仍然有着不得不与主要竞争者微软合作的理由。

亚马逊与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从去年8月开始,双方都将自家的AI语音助手Alexa和Cortana互相植入对方硬件产品与软件平台中,互用Alexa电商订购的效率与Cortana生产力办公的优势,实现更多功能与更大用户群覆盖。这是二者首次在自身AI领域薄弱的地方实现互补,以防御来自谷歌成番增长的TPU算力以及架构优势的攻势。很明显的是,当前AI领域技术落地以及应用的一个关键趋势体现在深度学习训练市场与算力的竞逐。而在这方面,核心竞争价值掌握在谷歌和英伟达手上。

可见,亚马逊在主营零售电商低增长的情况下,其明星业务AWS虽增幅较大,但外围竞争仍然激烈;智能硬件与AI虽有产品落地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物联网和无人超市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目前仍在起步阶段。总的来说,亚马逊仍需创造更多核心竞争价值,这是万亿赛道之后的挑战;而眼下之际,亚马逊须为重返万亿市值做好战略调整的准备。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