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作为一个四岁小孩的爸爸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我经常会给儿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本身是个传统文化爱好者,从这个故事可以衍生出「孝悌」「谦卦」「孔姓」「三国」很多方面,对小孩的教育很有帮助,可以建立良好的德道观,启蒙基础的文化素养。下面我就具体解析一下各个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家庭教育都有用。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让梨” 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虽然他一生争议较大,还留下了一些污名,最后也被诛杀灭族,但这些和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孝悌」说的是孝悌之道,这里主要是悌即兄则友,弟则恭。儒家思想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护,尊重和相互帮助。“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谦卦」提起“谦谦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这句话是来自《周易》中的第十五卦“谦卦”,是初六爻的爻辞,原文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姓」孔姓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族属繁衍日众,从鲁国(山东曲阜)遍及全国各州府县。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

「三国」有一些和孔融有交集的历史名词。汉献帝即位后,任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建安七子之一,汉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分别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再加上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的文学成,得到了后世的普遍承认,文学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其实还能发散更多,不过我这里就点到为止,如果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下面留言。最后,我想说这么好的故事有什么理由不讲给孩子们听呢?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建安年间的大知识分子,曾经被祢衡誉为“仲尼不死”。孔融之死,是东汉末年社会巨变的现实造成的,也有孔融自身的问题。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是汉臣,与曹操的政治立场不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军政大权之后,许多人的政治立场都没有及时调整,孔融就是其中之一。孔融是士族的代表人物,东汉朝廷的支持者,旧秩序的维护者;曹操是旧秩序的掘墓人,新秩序的开创者,两人的政见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百度知道,你还会跟你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只要是曹操的政治主张,孔融就会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曹操要除旧布新,保皇派的孔融必然成为牺牲品。

孔融情商低,自命清高,多次得罪曹操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后,曹操想公报私仇除掉杨彪。孔融知道后,马上跳出来阻止,引经据典地说得曹操哑口无言。而且威胁曹操,如果杀了杨彪,自己带头罢工。于是,曹操杀杨彪的事,只好作罢。员工威胁领导,后果可想而知。

孔融当面顶撞曹操的事,不止一次。只要一有机会,孔融就会用讽刺与挖苦的方式与曹操对着干。曹丕娶甄宓,孔融写信给曹操,借古讽今;曹操为了节约粮食,下达禁酒令,孔融跳出来又是一顿驳斥;官渡之战,孔融在朝廷散步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扰乱军心。孔融是当世的意见领袖,其言论直接影响社会舆论。

孔融的官职是将作大匠,不再其位却谋其政,管了不该管的事,还一个劲地给领导添堵。三番四次地与曹操唱反调,情商堪忧,曹操忍无可忍。孔融作为员工,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说领导坏话,给领导找麻烦,不出事才怪,加上孔融与刘备的关系非比寻常,曹操决定在赤壁之战前,先除掉孔融。

公元208年,曹操命人收集孔融的黑材料,以“不孝”的罪名将其处死。曹操杀孔融,是改革派对守旧派的胜利,是新秩序对旧规则的代替,是革新派对保皇派的宣战。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