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道士真实的修行故事,为什么道士在评书中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一个道士真实的修行故事,为什么道士在评书中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一个道士真实的修行故事,为什么道士在评书中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一个道士真实的修行故事,为什么道士在评书中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隋唐演义》中一个道士真实的修行故事,贾家楼四十六兄弟结义,排行第四的程咬金不愿叫徐茂公“三哥”,而是叫他“牛鼻子老道”。因为程咬金是员福将,总被徐茂公用计去解决一些常人无法应对的难题,把一个程咬金恨得牙痒痒的,干脆每次见面就叫徐茂公“牛鼻子老道”。如此看来,“牛鼻子老道”并非带有善意,而是具有讽刺意味。

为什么叫道士为“牛鼻子老道”?最常见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道士因为头上发髻的形状如牛鼻,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故被贬称为牛鼻子老道。好比和尚也被贬称为“秃驴”一样的道理。这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借代”手法,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称老人、小孩为黄发、垂髫。

第二,缘起于老子出关。众所周知,道家的顶头老大是老子,他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而去。在他成仙以后,青牛也伴其左右成为仙牛,后来的人戏称其为被老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道士便有了“牛鼻子”的绰号。俗人通常以“牛鼻子"来贬称道士,因为说这个话的人认为:牛虽是已成为仙牛,但它还是畜牲。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曾开创出被称为“灵幻功夫片”的新片种,这类以灵异鬼怪与功夫喜剧为主题的电影名噪一时,卖座的《僵尸先生》、《一眉道人》等影片,让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形象深入人心。那么老港片中频频出现的“茅山道士”的真实原型究竟是什么?

在民间,一般将茅山写成“茆山”,或者“毛山”,他们的教派被称为茅山教。茅山位于今江苏南部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这对于一贯重视修行所在地自然环境的道教信徒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东晋南朝时期,茅山就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道教胜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茅山终于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此后上清派亦被称作“茅山宗”,而在茅山修道者即被称为“茅山道士”。

在唐、北宋的小说里茅山道士什么形象?

南北朝结束之后,茅山道士开始大量出现在唐代和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那么,这一时期的茅山道士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登场的呢?

1.炼丹高手

2.能沟通天与人

3.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4.道德修养高

南宋至明代的笔记小说茅山道士形象具有两面性

在南宋至明代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中的积极因素相对前代而言既有保留和增长,也有消失和削弱,但其中的消极成分则在不断地积聚。

1.积极面的保留:炼丹高手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首先,炼制丹药依然是茅山道士的特长之一,服食者要么可以不经修行,便能迅速羽化成仙,要么可以化解所中之毒,转危为安。

其次,这一时期的茅山道士往往还具有高明的医术,善治疑难病症。

另外,茅山道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怀有高尚的医德,能够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普救众生。

2.茅山道士新形象:固有本领丢失难以自保

未卜先知是前代茅山道士的本领之一。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乙志》中,茅山道士“刘蓑衣”依然能够预知人的身份与生死,但侯君素《旌异记》中的茅山道士则不仅不能预知生死,而且也无法在灾难中自保,更遑论解救他人了。

3.茅山道士中的害群之马形象

茅山道士在逐渐丧失其固有本领的同时,这一群体中的害群之马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他们对茅山道士整体形象的冲击也在不断增强。如宋末元初的周密在其《癸辛杂识》中记载的许道士仅仅因为不堪忍受梁栋之骂而将其告发,致使其病死狱中,亦未免太失茅山宗师的身份。

清代笔记小说茅山道士多为负面形象

在清代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中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少,消极成分急剧增多,并最终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从而彻底颠覆了茅山道士刚开始的正面形象。

1.神奇道术消失沦为庸碌之辈

首先,茅山道士曾拥有的各种神奇道术进一步丧失,他们大都沦落为一些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如在《雷峰塔奇传》中,茅山道士“陆一真人”企图利用许仙谋害白、青二蛇,结果奸计被识破,斗法又不能胜,遂回山修炼,以图再起。后收得一蜈蚣精为徒,相助复仇,但却再度败北。又如在《七剑十三侠》中,白乐山之女剑青为山魈所缠,欲娶为妻。白乐山闻听茅山道士法力高明,遂延请至家建醮,驱赶山魈,但却无济于事。后来军官狄洪道途经于此,以妙计除掉山魈,才为白家解困。此外,由于这些茅山道士学艺不精,有时甚至还会因此而累及他人,误其性命。

2.贪恋钱财、卑鄙龌龊

其次,贪恋钱财、利令智昏是这一时期茅山道士较为突出的人格特征,而且其获得钱财的方法也不像前代那样光明正大、取之有道,而是通过种种卑鄙龌龊、为人不齿的手段来骗取的。

3.不乏大奸大恶之徒

另外,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茅山道士还不只是有上述一些小打小闹的劣迹,其中也不乏大奸大恶之徒。如《金台全传》第三回:冷千岁的公子冷作其,人称“冷剥皮”,“为人凶狠,剥削民财,还有谋叛之心。……家内请一位茅山道士,名叫张道明,……后来举动起来,要他做军师的。”身为茅山道士的张道明不仅不能劝人为善、济世救民,反倒成了助人谋叛的“狗头军师”,实在令人愤恨!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