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有没有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住在破旧的茅房里,被狂风卷走了屋顶,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被子又冷又硬,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居住条件之差,使象诗人这样的读书人难以安居乐业,专心读书,于是产生了美好愿望: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这样美好的愿望,在今天看来,也是美好的。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有没有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有没有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有没有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

现代诗到底怎么写才能抵达读者的心灵?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诗歌,有没有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

——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冷雁)我们知道歌以传情,诗以言志。

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要求语言美,语言美不仅仅是指华丽的辞藻,而是指语言表达出来的意境。在内容上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不是说写实就是言之有物,写意一样可以打通读者的心灵,关键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或遐想,回味。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物象的碰撞,是诗人个人情感在客观物象上的投射,从而产生意象的联想、营造出意境美、抒发情感、言表个人志趣!

那么诗到底要怎么写,才能打动人心?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一定要走心。不要讲大道理,因为大道理大家都懂。日常生活中,景无处不在,但不是一切的景皆可入诗入文,一切由作品的立意,主题的基调来决定。

这些景,就是我们诗歌创作中常常说到的物象,经过诗人的审美,艺术加工,而碰撞出的意象。这些景已经不是纯粹的景物,已然被诗人赋予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赋予独特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情趣。

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这些目光所触及的花前月下,早已成了诗人心灵感应到的景。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勾起了所有读者的心弦,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诗中有花,月,酒。有月徘徊,有影零乱。可谓动静相宜,物我一体。

这样的诗歌拥有语言美、韵律美(节奏感)、意境美。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穿透人心!故名垂千古!

功夫在诗外,说得就是平时的操练。但是更多的诗歌其实来源于作者的人生感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审美情趣!

古今中外,真正优秀的作品除了讲究语言美、韵律美(节奏感)、意境美,同时还能与时俱进,时刻把握时代的主旋律。

世界确实美,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一,从大的方面看,和平,发展,民主,自由,平等,安全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必须看到的,不承认这一点,是不克观的。二,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日落西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创造财富,获取报酬,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虽然,发生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防控疫情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三,在当下,仍然有局部战争,存在环境污染,疾病,贫穷等等,但是,这不是黑暗,仅仅是社会发展中的小插曲,所以,世界是光明的,是美好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