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朱然的墓于1984年6月在安徽省马鞍山被发掘发掘大墓的纪录片。三国时期,东吴这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墓在沉睡了17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朱然墓虽然经过了盗墓贼的几次光顾,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漆器、青铜器等文物140多件,另外还有铜钱6000多枚。朱然墓中出土的三国时代的漆器填补了我国漆器工艺史在六朝时期的空白。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朱然古墓的发现,以及出土的众多文物,不仅在中国考古界掀起了波澜,也受到了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方面,专门派出摄制组赶赴马鞍山,依据朱然墓的拍摄创作了《三国万里行》和《中华五千年》两部纪录片。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一座古墓会在日本引起轰动呢?这还要从头开始说起。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东吴,朱治是先后辅佐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君王的元老级重臣。此人一生行事非常低调,故即使权势大的有些“功高震主”的嫌疑也一直深受君主宠信,然而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一生无子,最后只得过继了姐姐的儿子给自己,也就是后来的朱然。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从此,朱然的命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时朱然给孙权做过伴读,两人感情十分深厚,同时在养父的教养下,在统兵方面的才能也十分了得。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孙权最放心的镇边大将军。

公元219年,也就是朱然37岁时,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当年蜀国大将关羽败走麦城,因为退路被陆逊彻底断绝,关羽便只能绕道临沮(湖北南漳县)。当时潘璋、朱然负责驻守临沮夹石,随后,朱然截断了关羽最后的退路,最后穷途末路的关羽和跟随他的数十骑士兵,在临沮被擒获。朱然也因此次战功,迁昭武将军,拜西安乡侯。

朱然一生忠心为国,战功赫赫,在孙权称帝后官至吴国左大司马,可谓风光无两。除去高官厚禄不提,孙权和朱然之间的情谊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晚年的朱然卧床患病期间,孙权食不安寝难眠,为他寻名医诊病,赐金银珍宝无数,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但可惜的是,朱然仍然在六十八岁时因病辞世,孙权作为一代帝王为其素服举哀,对于朱然来说,是何等的殊荣。这也就完全解释的通,朱然墓中为何陪葬品如此丰厚了。

朱然墓的发掘引起日本人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墓中出土的几件漆器。出土的漆器中有木器饭盒、漆凭几、木屐和木刺等。在日本人看来,这些都是他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日常用品,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些东西最有可能是在隋唐以后才从中国传过去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墓中出土的这些器具却颠覆了人们的这种认知,墓中出土的这些器具与日本当今使用的物品更有相似之处。

其中最让日本人惊讶的是,朱然墓中出土的木屐,虽然历经千年,腐蚀残损,但仍然保留着部分精美的漆,可以看出当年是一双十分华贵的贵族专用的木屐。

众所周知,木屐文化早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的传统文化中,成为了日本文化中最鲜明的色彩之一。因此,自1988年朱然墓园对外开放来,已接待了数十万的日本游客,这除了对我国悠久历史的崇拜之外更多的是对木屐文化的崇拜。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有关于文物出土的文章,发现无论是出土过什么东西,都可以令专家激动不已。那么这次令家激动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发掘大墓的纪录片,当过孙权伴读,擒过关羽的朱然墓发掘后,为何在日本引起轰动

在这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天星观楚墓,根据专家的考察发现,这座墓穴是楚国时期的墓葬。由于墓葬的东面靠近长湖,因此造成上面的封土坍塌,随时可能会发生水灌墓穴的情况。

再加上被湖水长期冲刷,里面已经有一部分的墓室露了出来。然而被盗墓贼发现之后,吸引来了一大批的盗墓贼前来盗宝。当考古队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刻准备进行一次抢救性发掘。

因此在1978年的1月8日到3月28日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开始了对天星观楚墓细致的考古发掘。虽然7个墓室有6个被盗,但是还是发现了很多好东西。

单独就出土的情况来说,类似陶器、铜器、兵器有2400多件。要知道这还是7个墓穴有6个被盗的情况下,还是发掘出来了2000多件东西。

这些文物的出土,大大填补了考古界对于楚文化的研究工作的空白。那么让专家激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一把扇子,但是却不是普通的扇子。

可能如果看电视剧的话,会发现每次皇帝或者皇后出场的时候,在他们身后都会有两名宫女,他们手里面拿着一把超大号的扇子。有时候只是站在那里,有的时候也会轻轻摇动扇子。

其实当时的时候我就在想,虽然古代没有空调这种可以纳粮乘凉的设备,但是最起码的纸扇还是有的。然而你拿着这么大一把“扇子”,要么站在那里不动,要么只是轻轻地摇动几下,能有什么风?

后来我深入了解一下,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搞错了。这种“扇子”的学名是凤翣(shà),它其实是礼器的一种,楚文化当中出现的比较多。因为古代人非常讲究礼,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不同规格的礼器,否则会有觊觎的嫌疑。

而后面这两把大“蒲扇”其实实质性的作用并不大,主要是用来显示地位的尊贵,因此古代也只能皇帝和皇后使用。如果其他人使用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杀头。

那么这简简单单的一把“扇子”,为什么能够让专家激动不已?虽然说电视里面有很多误导人的部分,比如说轻轻扇动扇子,但是有一点是没错的——扇子上面基本上都是羽毛,而且扇子把还是木质的。

这两个东西都容易腐烂,更不要说是埋在地下面了,除非保护的非常得当。因此在1978年之前的考古当中,基本上就没有这种实物出土。

因为它实在是太过容易腐烂了,有可能就算墓穴当中有,但是最后腐烂的连渣子都没有了。而且之前也说了,这种象征着崇高地位的东西,不是每个墓穴都有陪葬的,更加造就了其珍稀程度。

终于在1978年的这次考古当中,发现了这件文物的身影。这件文物的长度大约有两米多长,绝大部分的长度都是一个木把,一端有着竹子编织成的类似头盔的东西。

当时专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比了之前的很多研究,都没有发现相类似的东西。最后有专家提出来了,是不是可能这是一把凤翣,对比的上面羽毛残留痕迹,发现还真的有可能是这件文物。

这件文物的出土,也终于填补了中国凤翣实物的空白。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