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谜案,卫温和诸葛直明明发现了台湾,孙权为何还要杀他们

杀卫温和诸葛直的理由是“违诏无功”千古谜案,这就有点意思了,到底是违了什么诏呢?

千古谜案,卫温和诸葛直明明发现了台湾,孙权为何还要杀他们

千古谜案,卫温和诸葛直明明发现了台湾,孙权为何还要杀他们

千古谜案,卫温和诸葛直明明发现了台湾,孙权为何还要杀他们

千古谜案,卫温和诸葛直明明发现了台湾,孙权为何还要杀他们

史书上只是说,吴国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入海求夷州、亶州。历尽艰辛、卫温率军抵达台湾,并在岛上生活了一年有余。

由于水土不服、疫病横行,一万大军损失了十之七八。只得撤军返回,还带回岛上的上千土著面见孙权。结果回来之后,直接就被下狱诛杀了。具体“违”的什么诏,如今已不可考。

试着分析,孙权之所以兵发夷州,无非也就三种可能:

其一、效法秦皇汉武,入海求取不死药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历代君王走过长生之道的不在少数,无不是花费糜多,且没有成功的先例。

如果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当成皇帝的业余爱好也没啥大不了的。但在天下三分的时刻,所思所想无非就是强兵求存,是没人有心思发展这种烧钱的兴趣的。

换句话说,即使皇帝本人有这样的意愿,臣工们也不会任由君主去胡闹,举两个三国时期的例子:

虞翻和张昭争论鬼神之说,结果虞翻直截了当地说,哪来的神鬼,所有的人都将回归尘埃。惹得孙权老大不高兴了,导致虞翻落了个流放的下场;

曹睿要效仿汉武帝的长生之道,下令拆取承露盘。结果在从长安运往洛阳的途中就莫名损毁、连部件也不知所终,成了千古谜案(三国志有载,演义有所加工)。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长吉《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臣工们不允许帝王迷恋长生之道。如果卫温所受的命令真是如此的话,那大可拒绝啊,大不了落一个虞翻的下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夷州不可能有不死药。当时的夷州土人已经和吴国方面有了来往,看着那些土人的样子,以孙权的天资,岂会相信他们有不死药?

夷州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风流至亶州者。(陈寿《三国志》)

官员普遍呈现抵制态度,且夷州不可能有不死药。如此这第一种可能性,也就不太可能存在了。

其二、开疆拓土的野心

直到康熙朝,对台湾的争论中,还有人表示要放弃呢。以三国的情况来看,非要收服夷州以表示开疆拓土之功,未免太牵强了一些。

看下地图,当年的吴国几乎囊括了如今中国最精华的地方。但当年的情况,却是只有寥寥230万人口,孙权要那么多地干嘛?

开边是很耗费国力的,三国争霸的核心是中原。卫温去一次夷州就十损七八,这份代价是吴国承受不起的。

一旦国力损耗严重,曹魏、蜀汉方面打过来的话,那孙权就只能去夷州吃香蕉、啃凤梨了。

况且,当时虽没有什么海权的概念,但以东吴的地理条件来说,海洋中的一切都是他家后院。集聚力量、扎根中原才是王道,后院的物件,多会去取都一样。

卫温之后,再无孙权派遣官吏前往夷州的记载。这也算是一个佐证吧。孙权所为开疆拓土而去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个时机不太对。

其三、扩充人口增强实力

人口就是财富,平时的税收、战时的兵员,都有赖于充足的人口。虽然相比蜀汉,吴国的人口不算太少,但比起魏国来就大大的不如了。

吴国看着地盘挺大,但除了长江沿线之外,南方大部分地方都处于一个未开发的状态。除了地广人稀之外,还有着古越人诸部盘踞其中。古书上称这样的情况为“众不附”。

换而言之就一句话,这些地方你不光是征不到兵、收不到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给你玩一把背刺。这样的情况确实蛮危险的,所以才有孙权屡次镇抚山越。

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陈寿《三国志·吴书》)

在对待南方诸部的镇抚过程中,孙权得到了足够的利益。扩张自己的实力、减轻南方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当时的夷州,可以令孙权动心的无非就是那句“夷州世相承有数万家”,即使按三家人出一个兵来计算,这也相当于是1-2万大军了。

虽然孙十万打仗不咋地,但这么多的兵力还是蛮有诱惑力的。毕竟陆逊灭掉潘临,所得不过两千兵力而已。

为了人口而去,这才是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前往夷州最可能的理由。而卫温返程之时,从夷州带回千余精壮土人,也印证着这一点。

后记:卫温、诸葛直之死

夷州之行,历时一年有余。虽然带回千余土人,但这远不能弥补病死七、八千精锐所带来的损失。

吴国的兵力不过23万,一下损失8千人,就占到全部兵力的3.5%,这对于吴国来说,显然是个重大的军事失败,必须要有人为此事负责。

虽然在夷州之行前,陆逊就曾经劝告过孙权,不能轻举妄动:

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归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

但让孙权来为损失负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先不说孙权本就是个好面子的人,到了晚年还变得猜忌好杀。

就说此时的吴国,孙权称帝也才三年啊。如果让君主认领了这个罪名,对于吴国的形象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只能由这件任务的具体执行人来负责了。

所以,卫温、诸葛直莫名其妙地被处死,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