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美国流通过的货币分三大类美币:商品货币、金属铸币、纸币。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一,商品货币。在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大陆之前,当地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就已经在使用“商品货币”(以某一特定商品作为交易媒介),比如贝壳串珠、牲畜、木材、亚麻、烟草、兽皮毛、谷物、肉鱼、弹药等等。而且这些商品货币的使用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马萨诸塞,由于濒临海洋,容易获得贝壳,当地土著人使用贝壳串珠作为交易媒介;再比如盛产烟草的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就以烟草作为货币使用。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欧洲殖民地登陆北美大陆后,一般会入乡随俗,使用当地土著人的商品货币(贝壳串珠、烟草、谷物等商品作交易媒介)。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二,金属铸币。欧洲殖民者在迁入北美大陆的过程中,也将欧洲的一些金属铸币(金币、银币、铜币)带入过去。进入18世纪后,北美殖民地的金属铸币流入增多,一些东部沿海的商贸城市开始流行使用金属铸币。金属铸币价值稳定、易分割、易保存,流通使用起来远优于商品货币,金属铸币后来逐渐取代了商品货币。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1783年9月,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美国独立后,开始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1792年4月,美国国会在采用汉密尔顿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铸币法案》。该法案在美国货币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奠基意义:它是美国建国独立后最早的一部关于货币铸造发行的法案,最早制定了美国的金属铸币发行流通制度,并确立了金银复本位的货币制度,它开创了美国的独立货币体系,是美国货币史的真正开端。另外,该法案还确立了以“dollar”为美国基本货币单位, “美元”( US dollar)的概念正式诞生,此后,美国货币都称之为:US dollar。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下面是1792年后,美国自行铸造流通的三种金属铸币:Dollar银币、Eagle金币、Cents铜币。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图:1795年铸造的1 Dollar标准银币(Dollar是基本货币单位),正面是一名女性侧身像,象征自由女神,周边铭文“LIBERTY”(自由)和五角星;背面是老鹰和月桂花,周边铭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图片来源:wonderclub.com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除了标准Dollar银币(“Dollar”也是基本货币单位),还有(1/2 )Half Dollars 和(1/4 )Quarter Dollars 银币,其重量和面值等比例缩小。此外,还有更小面值的银币——Disme银币(1/10 Dollars)和Half Disme(1/20 Dollars)银币,其重量和面值也等比例缩小。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图:1795年铸造的标准Eagle金币,正面是为女性侧身像,象征自由女神,背面是一只老鹰。图片来源:coinauctionshelp.com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除了标准Eagle金币(又名“鹰币”,价值等于10枚Dollars银币,即1 Eagle=10 Dollars)。此外还有(1/2 )Half Eagles和(1/4 )Quarter Eagles金币,其重量和面值也等比例缩小。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在金银币的基础上,还增加了 “Cent”(1美分,1 /100 Dollars)铜币 和“Half Cents”铜币(半美分,1/200 Dollars),作为辅币,辅助金银币流通。

美币,美国通行过的货币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图:1792年铸造的Cents 铜币。正面为一位女性头像,象征自由女神,背面为月桂花环围绕着“ONE CENT”(1美分)面值,最下方的“1/100”表示“1/100 Dollars”。图片来源:ngccoin.com

1834年6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两项关于金币的法案,合称为《1834年铸币法案》(the coinage act of 1834)。该法案重新调整了“Eagle”金币的重量标准,从原来(1792年制定)的270格令调整为258格令,纯金含量从原来的247.5格令下调为232格令;(1/2)Half Eagles和(1/4 )Quarter Eagles金币也等比例调整缩小。《1834年铸币法案》还规定,之前的金银币继续流通,法案还对旧美国金币和在美国境内流通的外国金银币做了具体的使用规定(和美国新Eagle金币的兑换关系)。

▼图:1834年铸造的Half Eagles金币(面值5美元)。图片来源:sacoinbook.com

1849年3月,国会通过《1849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849)。该法案授权美国铸币厂铸造面值为1dollar的Dollar金币(此前都是1dollar银币)和Double Eagle金币(面值为20 dollars),这也是1792年以来首次铸造面值大于10 dollars(Eagle金币)的铸币。Dollar金币的重量是Eagle金币的1/10,重量25.8格令,含纯金量23.2格令。Double Eagle金币重量是Eagle金币的2倍,重量根据面值等比缩小或增大,成色保持不变,沿用1834年时的标准。

▼图:1849年铸造的1 dollar金币。最早的一批1dollar金币于1849年5月7日在费城铸币厂生产,此后又在其他地方分支铸币厂(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造币厂、乔治亚州的达洛尼加造币厂、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造币厂)投产,1854年加州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铸币厂成立,也开始生产1dollar金币。图片来源:coinauctionshelp.com

▼图:1849年铸造的“双鹰”金币,背面的“TWENTY D.”表示面值20 dollar,因面值是Eagle金币的两倍,因而被称为Double Eagle(双鹰)。图片来源:sbcgold.com

在1850-1853年间,1dollar金币的铸造量非常大(得益于加州黄金开采),约2千万枚,其中92%在费城铸币厂生产,1dollar金币流通范围也非常广泛。大量的金币发行有效缓解了因银币短缺而造成了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时,在1849-1853年期间,美国货币流通中以cent(美分)辅币、1dollars金币、(1/4)Quarter Eagles金币为主,(1/2)Half Eagles金币、Eagle金币、Double Eagle金币因面值大用得较少。为了解决银币短缺造成的“面值断层问题”(流通中缺乏面值介于1 dollar和 cent之间的银铸币),美国国会于1853年下调了小面值银币的重量标准,让银币贬值,以让银币重新回归流通领域。

1853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1853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853)。该法案规定:Half Dollars银币的重量标准从208格令下调至192格令(下调约7.7%);Quarter Dollars银币、Disme银币和Half Disme银币的重量标准也跟随下调7.7%。

▼图:1853年铸造的Disme银币,面值为1disme,即1/10 dollar,或称“1美角”。图片来源:usacoinbook.com

《1853年铸币法案》还限制了银币的自由铸造,并限制了小面值银币的法偿能力(新银币在交易支付时不得超过5美元),而且法案中未提及调整标准Dollar银币重量,也未提及新铸Dollar银币,之后几年里(1853-1861年),流通中的银币基本都是面值小于1美元的辅币,标准Dollar银币完全消失。该法案使得银币事实上沦为的辅币,失去了本位币的资格。

1861年4月,美国南北内战打响。人们对政府信心缺失,民众迅速囤积私藏金属铸币,包括小面值银币在内的金属铸币大量从流通中消失,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纸币、非官方的代用币和伪币。在内战时期及战后几年里,绿钞和国民银行券在流通货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银币几乎没有。

1873年2月,国会通过了一份全新的《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873)。该法案重新全面修订了美国铸币厂、鉴定局及铸币相关的法律。《1873年铸币法案》中没有提及铸造标准银币(但有要求铸造专门用于国际贸易的“贸易银币”),这其实相当于默认废除银币的本位币地位。

190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金本位法案》,以法律形成最终确立了金本位。该法案确立黄金作为美元的唯一价值标准,金币为标准货币,面值1美元金币的重量标准为25.8格令,含23.22格令纯金(沿用1849年时的重量和成色标准),即“23.22格令纯金=1美元”,或“1金衡盎司纯金(480格令)= 20.6718美元”,美国发行的一切货币都必须与这一标准保持一致)。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国有化,美国民众不得持有作货币用途的黄金,黄金全部上缴美联储兑换成联邦储备券(美钞),这实际上在美国国内废除了金本位。此后,金币从美国货币流通中消迹。

三,纸币。在美国独立战争前,英属北美殖民地为补充金属铸币供应不足而发行过各类纸币(当时英国本土已经有各种银行券在流通,一些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殖民地上也效仿发行纸币),统称为“殖民券”(colonial bills)。这些殖民券最初发行时还可兑换成金银,但随着滥发而贬值,最终无法兑现。

169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发行的最早一批北美殖民地纸币,当时主要用于向士兵支付军饷。此后,其他殖民地纷纷效仿发行。

▼图:下面这张发行于1690年纸币就是马萨诸塞发行的,面值为5先令(英国人依然沿用着英国的货币单位习惯:英镑、先令、便士)。图片来源:coins.nd.edu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5—1783年),北美殖民地的领导机构大陆会议为筹措军费而发行“大陆纸币”( Continental Currency)。大陆纸币的发行没有任何贵金属做支撑,纯粹凭借大陆会议的立法批准强制流通。

▼图:最早的大陆纸币,发行于1775年5月,面值20 dollars。图片来源:invaluable.com

在1775-1779年期间,大陆会议共发行了2.4亿美元的大陆纸币,共有11种不同的版本。在最初两年里,大陆纸币还能以面值流通,但是从1777年开始,由于过度超发,纸币贬值,人们在交易时已经不再以其面值计算,而是折价交易,到1780年时,大陆纸币的市场价值已经跌至其面值的1/40,基本如同废纸,当时还衍生出了“Not worth a Continental”(一毛不值)这个短语。

▼图:1775-1779年期间发行的各种版本的大陆纸币,按面值有: 1dollar、3 dollars、5 dollars、 6dollars、7dollars、8 dollars 、35 dollars、50 dollars、55 dollars、65 dollars。图片来源:trackofthewolf.com

除了大陆纸币,其他殖民地的自治政府也在发行各自的纸币,基本也都是为筹集军费。当时各种纸币的滥发造成了货币流通严重混乱:各种纸币都流通于市,且大都无法兑现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大都被私藏起来,退出流通;纸币超发,恶性通胀。

1791年,美国国会授权设立“第一合众国银行”(First Bank of the U.S.)。第一合众国银行成立后,很快就发行了自己的可兑现(可兑换为金银币)的银行券,以解决当时金属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该行在各主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到1805年时,已设立6个分支行),该行的银行券很快便在各州流通起来,成为一种全国性纸币。

▼图:第一合众国银行于1801年发行的银行券,面值50美元,图片来源:coinpeople.com

1816年国会批准授权设立“第二合众国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S.)。第二合众国银行照搬了第一合众国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很快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通的纸币。

183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特许权到期,该行转为了一家州立银行(后在1841年破产)。从1837年起,美国开始推行起自由银行制度(联邦政府放弃了对银行体系的集中管理,将银行的审批和监管都交给各州自行负责,银行设立门槛变得十分宽松),各州立银行数量井喷式爆发,州立银行券发行回到了“百花齐放、毫无约束”的局面,银行券的流通陷入到长期混乱之中,一直持续到内战时期。到1860年时,美国有超过1500家州立银行在发行各自的银行券,每个银行都有好几种不同面额的银行券,而且,银行券一直存在被伪造的现象,假券盛行。

美国内战(1861-1864年)是美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也是美国货币史的重要节点。美国内战时期诞生的两类纸币——绿钞(Greenback)和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是美国法定纸币的历史开端,也可以说是现代“美钞(美元钞票)”的起源。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为了筹集战争资金,美国国会1862年2月通过《法定货币法案》(Legal Tender Act),授权时任财政部长萨蒙·波特兰·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发行1.5亿美元的不可兑现(不能兑换成金银)、纯靠联邦政府信用支撑的“绿钞”( U.S. notes或Greenback)。1862-1864年间,为支付战争费用,林肯政府被迫三次发行绿钞,总额达4.5亿美元,数额非常大,几乎占到内战时货币供给总量的一半。

▼图:1862年时林肯政府财政部发行的U.S. notes,面值1美元,正面印有时任财政部长蔡斯的头像;背面写有“this note is a legal tender”(这张纸票是法定货币),由于这种纸币的背面是绿色墨水印制的,因而也被称为“绿钞”或“绿背”(Greenback)。图片来源:WIKI百科。

“绿钞”被赋予法定货币地位(强制流通、不得拒收),是美国最早的法定纸币(内战之前,被国会赋予法定货币的只有金属铸币,各类银行券均非法定货币)。另外,“绿钞”也是继“大陆币”之后,第二个由政府官方发行的、单凭政府信用而流通的不可兑现纸币。绿钞自发行后,便长期成为了美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到1862年底时,战争规模已经扩大化,林肯政府需要更多的战款资金,而且当时美国的货币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形势危机之下,美国国会于1863年1月通过了《国民通货法案》,目的是为解决货币危机,加强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管理,并进一步筹集战款。1864年6月,国会又通过了该法的修正案《国民通货法案》,取代了1863年的法案版本。

根据《国民通货法案》,成立“国民银行体系” (National Bank System)。该法案规定,在财政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全国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构——货币监理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货币监理署署长由财政部长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任命。货币监理署负责发放特许牌照,即“国民银行” 牌照,获得“国民银行”牌照的银行在其名称中必须使用“national”或“NA(national association的缩写)”,以表明自己属于国民银行体系。该法案授权每个国民银行都可各自发行银行券,这些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s)也都是美国的法定货币。

▼图:纽约州布法罗市的Farmers and Mechanics National Bank 于1865年发行的面值1美元国民银行券,上面有“national currency”的标记。图片来源:antiquebanknotes.com

《国民通货法案》在美国创建了一个统一完整的银行券发行、流通及管理体系,结束了建国以来各州立银行随意发行的混乱局面。该体系由财政部货币监理署负责统一监督管理,由分散在各地的众多国民银行形成全国性的发行网络。在该体系下,发行的银行券有统一名称“国民银行券”,其以联邦债券为发行基础,可兑换金银币,且被赋予了法定货币地位,可在全国流通。

从此,美国除了法定的金属铸币外,还有两种法定纸币——绿钞和国民银行券,前者由联邦政府直接发行,后者受联邦政府间接管理。

191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在国民银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美国中央银行体系——联邦储备体系。根据《联邦储备法案》,全国被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各个国民银行必须成为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银行。

从1914年11月开始,12家联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由美国财政部下属机构“雕刻和印刷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统一印制的 “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图:1914年系列的联邦储备券,面值5美元,上面标有“Federal Reserve Note”以及“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这张纸票是法定货币,可用于所有私人或公共债务)。图片来源:govmint.com

联邦储备券的发行数量由联邦储备银行控制。随着联邦储备券的发行量扩大,以及其他纸币(绿钞、国民银行券、黄金券、白银券等)相继停止发行并退出流通,联邦储备券渐渐成为了美国货币流通中的唯一法定纸币。

到目前为止,流通中的美国纸币基本都是指1928年之后各版本的联邦储备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美钞。

关注头条号@格物资本 了解更多“美国货币”系列内容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