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大家”的精彩纷呈——写于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之时

献给“大家”的精彩纷呈——写于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之时 这是一个有关“性命的绽开”的小故事——

3月4日晚,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会当场,当最后一棒火炬手、视力障碍选手李端,探索着将手上的火把置入“大小雪花”造型设计的主火把塔中间时,当场烧开了。

他尽管看不见光,但照亮了全部星空。

这是一个有关“我们这15%”的小故事:

当今社会有12亿伤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5%,在其中仅我国就会有8500多万元伤残人。

她们几乎都并不是“那15%”,反而是“我们这15%”。

这也是一个有关“胆量、信心、鼓励、公平”的小故事——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举行迄今,成千上万伤残人选手极限挑战、超越自己,呈现了一生的激昂与坚强不屈,展示出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与风采。

雪花飞舞不容易因羽翼负伤而停住,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也不会限于比赛场以内。

在追逐梦想的人生道路试炼场上,一段段不屈不挠的自立小故事、一个个英勇努力的坚强不屈影子、一次次坚持不懈的困难提升,莫不阐释着顽强的品性、奋斗的意义与人们共同命运的使用价值,奏出了一曲自立自强的生命赞歌。

当这届冬残奥越野滑雪女人远距离(座姿)赛事王牌获奖者——杨洪琼的影子在最后一个直道终点发生时,暗蓝色的防护眼镜眼镜片在日光的光照下折射出绚丽的辉煌。她张大嘴喘着气,紧握拐仗的手臂用劲撑向赛道。撞线的那一刻,她高兴得阳光明媚。

“在滑雪场上,我是里斯陶的双眼。”法国高山滑雪队领滑员布伦策尔在提到自身与视力障碍选手同伴里斯陶的协作时表示:“她彻底信任我,而我就在与她的协作中找到自身的使用价值。彼此之间不可缺少。”

22岁的丹麦选手彼得森从小下肢瘫痪,但他从没自甘堕落,反而是根据高山滑雪找到人生意义。他说道,自身最高的心愿是“滑一辈子雪”,用实干精神“点亮”大量伤残人的理想。

假如说收看北京冬奥会,为了共享人们极限挑战的愉悦,那麼收看北京市冬残奥会,获得的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动和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打动。

全世界沒有两朵花一模一样的小雪花。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相拥,每一句初听,看起来平平常常,细细品味却一直令人“破甲”的语句,都触碰到了大家心里深处的绵软,令人笑中带泪,泪中有笑。

这就是冬残奥会的能量。

“残运会可以更改我们对伤残人的心态,大家将借此机会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多元性的全球,这也是残运会独具一格的实际意义。”国际性残奥组委发言人克莱格·约翰洛克所言。

2022-03-13

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