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较大的客家围龙屋:经历200年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

增城较大的客家围龙屋:经历200年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 广州市3月14日电 题:增城较大的客家围龙屋:经历200年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

创作者 程景伟 邱晓青 青云

客家围龙屋和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省“杆栏式”、云南省“一颗印”合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传统式客家围龙屋一般有圆围、方围、半圆形围等型制。在增城地域,客家围龙屋则多见环形半围龙。

前不久,新闻记者前去增城正果镇银场村大寨社,采访了一座无论经营规模或是款式都称得上“广州增城之最”的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已有200多年历史 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围龙屋已经有200很多年历史时间 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门 供图 该围龙屋已经有200很多年历史时间,为大寨社程氏祖宅,占地面积达3500平米,尺寸屋子近百间,现阶段总体储存完好无损。广州增城文史类专家学者、原广州市增城区市政协文史类委负责人陈克等权威专家前不久调查后觉得,这也是目前为止看到的广州增城较大、最完全的客家围龙屋。

这座客家围龙屋四面山峦围绕。屋场边上,一条清亮的溪涧流水淙淙,迤逦而去。围龙屋坐西向东,依地势而建,围龙内有三级服务平台,既是比较独立性的三个生活家居,又组成一个完全的正方形围龙。远观俯览,颇有金阶列鼎、龙盘虎踞之势。

围龙屋整体保存完好 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围龙屋总体储存完好无损 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门 供图 程氏祖堂(广东客家人称“厅吓”)坐落于正中间一级服务平台,为常见的客家文化“一厅一井二耳”合理布局。上厅是祖堂,敬奉先祖灵位,下厅、横巷和二则耳房是民居建筑。据统计,这左右三级服务平台的近一百多个屋子,便是以往大寨社王宗族人饮食起居,生息繁衍的场地,展现了广东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式面貌。

据本地群众口述和《增城王氏族谱》、民国时期版《增城县志》等材料的相互之间举证,这座围龙屋为该地开基祖王宗诚孩子王定民所建。王定民于清朝乾隆皇帝三十三年(1768年)成贡生,后捐官得“五品蓝翎”衔,还出任过广东省“布政使司县衙总厅”主官,家资丰富。迄今,他的后代王腾绿坐落于祖堂左边的祖宅隔楼上,还豁然悬架着“布政使司县衙总厅”“奉命赏戴五品蓝翎儒林郎”等横匾。

2022-03-15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