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听到雌螳螂在交配时会吃掉雄螳螂,我估计很多人都感觉特别不可思议,这是不是太残忍了?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没有办法,这就是大自然中生物想要生存繁衍的代价。那么雌螳螂为什么会吃掉雄螳螂呢?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推测一:交配时雌性饥饿目前大家所公认的,在交配时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是因为此时雌螳螂交配时饥饿,急需补充大量营养,因此吃掉雄螳螂。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雌螳螂的食量就比雄螳螂大,在交配时,因为此时雌螳螂能量消耗过大,因此食欲大增,为了保证正常的交配,就会吃掉雄螳螂!一般会先吃掉雄螳螂的头和前肢!

推测二:吃雄螳螂增加交配时间,增加受精机会有一部分人认为,雌螳螂通过吃掉雄螳螂,能够使交配时间增长,当雄螳螂的头部被啃食后,他的的动作就变得更激烈、更有力,这也许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把精子输入到雌性体内更深处。

推测三:有利于小螳螂的发育和生长也有一部分认人认为,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是因为雄螳螂中含有大量后代的基因,雌性螳螂被吃掉以后,可以增加产卵量,提高孵化率,而孵化出的小螳螂健康程度也大大提高,成活率也提高。

其实,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次雌雄螳螂交配以后就会吃雄螳螂,只要雌螳螂在交配时吃的很饱,就会大大降低吃掉雄螳螂几率。

这是一种典型的情感错位……不不不,我不是说螳螂出现了情感错位,而是说人类,我们将爱的定义给扩大化了。动物的行为模式与我们并不相同,将人类的感情滥用在动物身上其实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人类太自作多情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公螳螂爱母螳螂吗?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不爱,动物间的交配行为是遵循本能的行为,用我们常见的词语形容就是所谓“兽性”。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那可能有人会说了,人类的爱情不也是遵循本能么,我们的爱与动物的爱有什么本质不同?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的爱是一种高度复杂化,抽象化的概念。我们不仅会遵循本能的呼唤,也会根据环境与同类的关系约束规范化这种本能。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而在这样的角度下看本能,你会发现动物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种装载着“本能程序”的机器,它们看上去根本就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可以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而且越是构造简单的动物它们的本能就越单纯,越直接。它们采取的任何一种行动,都根本没有思想的存在,所以我说动物特别像是一台机器。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比如我们常常会在脑中上演这么一出剧情:

螳螂为什么会吃配偶,农村野外树林里,为啥雌螳螂交配时候要吃掉公螳螂

公螳螂:亲爱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种族的生生不息,你必需要吃了我!

母螳螂:不……不亲爱的,这实在是太残忍,太可悲了!我们一定还有别的方法,你赶紧走吧,在我失去理智之前!

但实际情况其实是这样的:

公螳螂:发现雌性——交配冲动vs逃生冲动——结论:上!

母螳螂:发现雄性——交配冲动vs进食冲动——结论:交配——交配进行中……交配冲动vs进食冲动——结论:吃!——咔嚓!

(公螳螂 卒)

动物基本依靠本能活着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给动物错误代入的感情对于我们理解研究动物的行为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多数对动物不甚了解的人经常会发问——为什么它们会这么做?

对,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是错误的了,它们并非有什么考量或者是意愿,只是在它的DNA中刻下的本能直接输出了结果。

在野生环境中,公螳螂与母螳螂的交配其其实是充满着偶然性的,如果这只母螳螂的在不久前已经美美地享用了一只肥硕的蚂蚱,那么它是一定不会攻击公螳螂的,因为它的进食冲动会非常低;而如果这只母螳螂已经饿了好几天了,那么公螳螂可能插入交配器官都做不到,会被直接捕杀。

对于公螳螂来说则是在“性冲动”与“逃生欲”之间来回摇摆,所以交配前公螳螂接近母螳螂时会表现的非常“谨慎”,不过这种“谨慎”只是在面对体型大出自己太多的捕食者时激发出的逃生本能而已。事实证明逃生本能还有一点效果的,公螳螂交配成功并逃出生天的概率大概是70%,能活多久纯看脸。

对于昆虫这样的动物来说,辨识同类是一个本能所管辖的,而什么能吃是另一个本能管辖的,它们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也就是说一个对象既可以是令母螳螂产生“性冲动”的,也可以是同时令其产生“进食冲动”的。因而有不少公螳螂是一边进行着交配,一边脑袋已经被啃掉了。但是没有关系,昆虫的脑袋就只是一个进食与收集环境信息的器官,它们的神经元遍布全身,所以没了头交配也可以继续。

如果你觉得难以接受也很正常,因为我们从小看的黑猫警长里就将这一幕刻画的感人泪下,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途径为我们这种不正确的方式纠错。

我们人类是拥有文明的特殊物种,我们可以传承知识与经验,而绝大多数动物不能——特别是亲代与子代没有抚养关系的(螳螂你又典型了)。它们能在残酷激烈的环境中生存的唯一依靠就是本能,是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行为模式。遇到体型大的就逃跑,看到可以动的小东西就去抓来吃,如果是颜色鲜艳的就避开,如果不饿就不动。

还有很多人不愿接受这个概念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生物可以只凭本能就活下去。但现实就是这样,物种为什么会在人类的影响下大量灭绝?因为它们与生存环境的进化是长达数十万年形成的本能关系,一但在百年之内发生剧变就只能坐以待毙。

举个例子——最著名的已灭绝物种渡渡鸟,它们的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随着人类船只带来的老鼠,因为岛上原本没有渡渡鸟的天敌,所以它们从来不知道“偷家”是什么——窝就直接造在地上,蛋一次就只下一个,而且每次都是大摇大摆地出去觅食,根本不知藏匿幼崽或蛋。于是每次回来都会看到窝中一片血迹。

但是它们会做什么补救吗?不会,因为本能没有告诉它们要怎么办。数百万年间从来没有什么动物会吃它们的后代,于是它们还是和什么事没发生一样,蛋照下,血照流,最终走向灭绝……

这就是本能与认知的区别,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将人类的思维照搬给动物的原因。

我是酋知鱼,一个不水稿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