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制真要大幅度裁减吗,今年这个疫情形式,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会降薪吗

先说结论事业单位编制真要大幅度裁减吗:必然会降低。

一,公职人员工资的构成

按照法律的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工资,补助工资四部分构成。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就是每月扣完五险一金发到手的钱,这些钱也是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补助工资包含的项目很多,包括津贴收入(纪检津贴、、艰苦地区津贴、政法津贴等)。奖励工资可以等同于企业的奖金,如绩效奖、目标奖等,其中,奖励工资在中西部有些地方实际上不存在。如有些事业单位是每月足额工资,也就没有了绩效奖金,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有公务员目标奖但从没发过。

受次疫情的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同时因为防疫的需要,财政的支出增加很多。简单来说,财政(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手里的钱不够用了。

当然,公职再怎么说也是铁饭碗,财政再没有钱,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是不会降的(工龄工资很少,没有下降的空间),补助工资可能会少发或晚发,奖励工资肯定会下降很多。

一般而言,公职人员的奖励工资最高可能是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和补助工资总和的数倍,所以奖励工资降低,实际上等于公职人员降薪。

二,江浙沪地区公职人员高薪,很大原因是因为奖金工资高

就每个省来说,全国各省的公职人员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基本上差距不大,也就是一个月三两千块钱的差距,但奖励工资差距非常大。

在中西部省份的有些地方,压根就没有奖励工资,公职人员的收入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和补助,而江浙沪地区公职人员动辄年底十万八万的奖励工资。如果不算奖励工资,江浙沪地区也就仅比中西部地区一个月高那么一两千、两三千块钱,但是算上奖励工资,平均下来一个月能高一万。

三,因江浙沪地区的经济特色,今年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

题主自己也说了,江浙沪地区的外贸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企业受影响,财政收入必定也受影响。此外,江浙沪地区外来人员众多,防疫压力也比中西部地区要大的多。

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增加,必然要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所以降薪是肯定的,因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没法降,补助工资只是部分人享有,降低的话不合适也没必要,所以只能从奖励工资上入手。

结语:今年公职人员的收入必定会降低,中西部地区因本身收入都不高且都是基本工资,所以不会降低太多或者根本不会降低,但东部地区的公职人员,因收入本身就高,且收入中奖金占大头,所以工资(主要是奖励工资)必然会降低!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整合,虽然不属于 《劳动合同法》中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条件,但是,事业单位整合的同时,还要精简机构、编制和人员,正式在编职工不能辞退,首当其冲就是合同工了。

事业单位编制真要大幅度裁减吗,今年这个疫情形式,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会降薪吗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生产经营职能必须改企经营,推向社会。按照精简人员编制的要求,职能剥离改企后,人员随企改制,合同制管理人员在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赔偿后,可以到改制后的企业就业,也可以自主择业、创业。

事业单位编制真要大幅度裁减吗,今年这个疫情形式,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会降薪吗

同时,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明确要求非正式在编在岗人员,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不能行使行政执法权力。河北省先行试点的行政执法综合改革中,一律取消了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编外人员的行政执法资格,全面清退执法领域临时人员和聘用人员,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行政执法机构,建立统一、高效、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

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公益服务职能,由于其职责、权限和技术标准要求,都要求在岗在编人员才能实施,这也从专业领域对合同人员行使事业职能进行了规范和限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求人员编制精简比例达到20%以上,首先要裁减的,就是接近事业人员四分之一的各种编外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等聘用人员。

经济发展的变化,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过去我国经济多年来都是处在高速增长期,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比较好,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经济效益都高于国企或民企,薪酬和福利水平也比较高。但是这些年随着经济增长步入常态,再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冠病毒的疫情,全球经济下滑,涉及到许多企业,原先过的比较滋润的企业都出现利润下滑,为了控制成本大幅裁减人员。还有一些中小民企和私企甚至破产倒闭。反观事业编制单位却没有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工作比较稳定,薪酬待遇也没有降低,更不会有被裁员的危机。实事求是地讲大学本科人、研究生,博士升就业大多数愿意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竞争公务员、事业编制单位就顺理成章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