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昌吉赣高铁对促进赣州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昌吉赣高铁经过了几年的建设施工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2019年底将要正式通车了。赣州,包括吉安终于要结束了没有通往省会城市高铁的历史了。

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昌吉赣高铁对促进赣州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不要孤立地看昌吉赣客运专线,它未来将联通赣深高铁(赣州-深圳)和合安九客运专线(合肥-安庆-九江),成为京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昌吉赣就不再是江西省内的一条城际交通线路了,而是一条沟通北京和香港的重要通道,其对赣州乃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不亚于现有的京九铁路,也是江西通往经济发达区域珠三角的主要通道。

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昌吉赣高铁对促进赣州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昌吉赣高铁对促进赣州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另外,渝长厦高铁(重庆-长沙=赣州-厦门)也流入了国家长期高铁网规划。其中;长赣高铁将于2019年开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赣龙厦高铁也将尽快开工。一旦渝长厦高铁,赣州有有了一条通往经济发达区域的通道。

南北走向的京九高铁和东西走向的渝长厦高铁的交汇点就是赣州。一旦上述两条高铁通车,赣州将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优势立马凸显,对于促进赣州经济、商业、物流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我国有很多城市都是依靠铁路而兴盛起来的,比如河北石家庄、安徽蚌埠。

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赣州的地位是:“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

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快速建设,包括今年年底通车的昌吉赣客运专线,赣州的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对于赣州的物流、商贸、经济都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简单进行一下分析。

江西对赣州有多重视,昌吉赣高铁对促进赣州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江西省简称“赣”,不是因为有赣州才简称为赣,而是因为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赣江,所以才简称为赣。赣州的名字也是来源于赣江。因此,把江西省简称“赣”,作为赣州应当成为江西省会的理由,实在是太牵强。

第二,再来说说南昌能够成为江西省会的理由。从地理位置来和江西的历史发展综合来看,整个江西的地理形势,是以赣江流域和鄱阳湖为中心,向南、向西、向东三个方向展开,鄱阳湖平原和赣江中下游平原,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整个江西耕地、人口、经济、文化的重心。而南昌的位置恰好处于这个重心的中心地带,以南昌作为省会,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影响这片地区。

第三,我们再分析一下为什么赣州不宜做江西省会。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的上游。赣江源头的两条重要支流——章江和贡江在此相遇,汇成赣江向北奔流而去,赣州就位于章江和贡江的交汇处。赣州位于岭南山脉北麓的山地之中,境内少平原,导致在历史上赣州与江西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交通联系都不跟方便,同是多山的地形也影响了城市自身的扩大与发展。由于赣州远离江西省的人口、经济、文化重心,又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与江西其他城镇的联系也受到影响,因此不适宜作为江西的省会。

以上!

题主这个命题是有矛盾的 放在五年前是正确的

1.看权威数据 2018全国城市百强 赣州第88位 2018上半年GDP1234亿 经济增速全国百强城市第三位9.5% 全国第93位 全国文明城市 连续五届长安杯

九江 百强城市没有上榜 上半年GDP1179亿 全国第98位

2.2012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赣州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3.人口970万 面积3.9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矿产资源 充足的劳动力

4.受地形限制 多山丘 交通不便 但是会在5年有很大改变,渝长厦高铁 昌吉赣高铁 赣深高铁通车 规划中的赣广高铁 黄金机场改造升级为国际航空港

5.政治因素 李炳军 江西省委副书记 省委常委 赣州市委书记

6.江西理工大学 赣南医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赣州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高等教育相较于九江来说较发达

综上所述赣州还是强于九江 未来发展潜力也是大大高于九江 相较于全国整个江西都是落后的 所以赣州九江也是难兄难弟 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工业 保护环境 提供人口素质 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发展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补充:1.GDP和我们是没有关系的 只是一个数据 看看就好了 最重要的老百姓口袋里有钱 生活幸福美满

2.九江离老大哥南昌近 老大哥是不能让你太强 有些杠精又会说 青岛 苏州 泉州了没法儿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