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匠人精神是时下的一个热词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敬畏产品信誉是德国人培养工匠精神的根基。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民族尊严的认知。早年德国产品质量也很次,导致进入欧洲很多国家产品名声很差,许多国家因而要求德国的产品一定要明显注明“德国制造"才许可进入该国!这才激起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发奋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敬畏产品信誉并制定颁布了工业宪法。从此德国人依法对产品制造工艺,质量检测标准等一丝不苟执行,很快德国的匠人精神培养起来了,"德国制造"成了优质品牌!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世界品牌德国造,据说徕卡相机每道制造工艺的质量捡测标准合格率定在千分之三十!这样的严谨的工艺标准,严格的合格检测造就一个个德国造的世界品牌!怪不得中国骄傲,伟大的”华为手机"还要搭载德国俫卡镜头!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偷师德国隐形冠军?,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我们依然应该关注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制造,因为他们仍然是成功案例近几年国内对于德国工业的关注在下调,原因大约是2018年发现中德贸易我国出现了顺差,也就是似乎我国的制造业出口比德国更加强劲。并且今年,德国制造业PMI指数10月跌入衰退也就是42以下。这让我们感受德国制造业似乎被我国制造业打败了。

其实不然,进出口贸易顺逆差是阶段性显现,进出口贸易中,关键是结构性的问题。中德贸易中我国产品单体价值普遍不高。想象一下我们要生产多少的服装鞋帽,才能换一台高值机械。当然德国工业也不是没有缺陷,我们将说他的优点,也要说他的缺点。另外,要考虑到日本和德国如今的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他们的发展基数本身也和我国现阶段不同,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生产力的差距,还是要重视的。

1、中小型德国家族企业形成了德国制造的生力军——隐形冠军。德国企业中99.6%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员工不超过500,年销售不超过5000万欧元。这些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而且持续几百年的企业比比皆是。比如德国手工工具品牌Prym成立于1530年,比如特种钢厂商BGH成立于1467年,年轻一点的,比如双立人,成立于1731年。年份久远的好处,就是这些企业善于在技术和工艺上进行积累。

而德国也是“隐形冠军”这个名词的发源地,什么是隐形冠军?销售额不超过50亿欧元,在某个信奉市场上品牌全球前三,或者在自己所处的大洲遥遥领先的企业。根据西蒙的统计,德国隐形冠军有1307家,而第二美国只有366家。比如德国汉高芯片粘结剂,在这个单一市场他占据了75%份额(老实说,汉高已经很庞大,已经突破了小企业定义)。比如巴德公司(Daader),全球鱼类加工设备占份额8成。比如如果你抽烟,那么抽烟制造机械大多来自于豪耐公司(Hauni)。

“隐形冠军”公司不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技术和工艺提升来竞争。甚至于为了保护专利,这些企业经常不申请专利,将技术藏起来。

缺点:“隐形冠军”模式很硬核,但是也不是没有缺点。这一类企业在面对大的应用变革的时候,灵活度不足。前几年很多的老牌企业,比如缝纫机设备被中国企业收购。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导的模式,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是有支持的。

2、双轨制分流教学模式,学徒制培养了德国最核心的技术工人,并且“终身雇佣”德国30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只有35%,上大学的人很少,上大学能够毕业的人再砍掉三成。原因是德国的双轨制教学。简单说,就是一部分进大学学理论,一部分进专科学技术。德国小学四年之后,教师就会根据学生情况对家长提建议,是不是应该去当学徒。学徒制的专科,学生每周在工厂实习3-4天,花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未来可以成为工程师。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就是诺贝尔奖得主那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一点。那就是贫穷国家的教育问题,其实是因为贫穷国家普遍实施精英教育,考试一条路。但德国的学徒制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德国的社会环境对于工人的就业偏见非常少。扫大街的依然可以是工程师(统计过德国清洁工的平均工资,比一般的工种还要高出1万欧元的平均数)。

另外,德国人和日本人一样,类似的“终身雇佣”,德国职员流动不超过3%,平均在职时间33年,失业率如今3.1%,并且德国和日本还有不同,那就是德国是企业主和工人共同治理企业(劳资共治)。技术工人在企业中有一定的主动性,也会自觉加班,而技术工人在德国也中的地位也很高,因为有行业协会主张工人权力。相比于其他国家,德国出现罢工的情况不多(最近也出现了机场罢工,不过总体上不多),因为德国的协会以行业协会为主,工会很少干预到个别企业。

“终身雇佣制”的好处是明显的,在德国和日本,很多技术人员几十年就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这保证了技术路线上的稳定和连贯。而我国这方面很不足,比如在医药研发领域,国内如今就有点心浮气躁。

3、政府重视制造业,帮助企业搞研发。德国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于经济是有干预的,这里自由经济学家需要区别的看。当然德国政府干预程度也没有太强。其主要体现在对于技术的投入。德国是制造业立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德国制造的生命线,德国制造耐用品较多,有时候德国制造的敌人就是德国制造本身。

政府在推动技术方面,采用公共研发模式。德国有很多公共研究院,比如弗劳恩霍夫协会有2.5万名科技人员,在德国69家研究分布,预算每年20亿欧元,其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研发机构。还有马普学会,政府资助的基础科学研究,光诺贝尔奖得主就几十名。

德国遵循这样的原则,技术专利谁出资谁收益,所以德国有企业联合研发模式,几个企业一起出钱攻克一个技术难关,然后各自用在各自的产品上。也有上面说的公共研发模式,一旦研发成功,所有德国企业都可以用这个专利来应用。所以,华为在之前就说到我国基础研究上面的薄弱,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谁研发基础科学?那一定是政府了,另一个研发成果属于谁?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间接融资为主,忽视资本增值泡沫。这一点我们要两看,紧缩好不好。并不一定。这和德国人个性有关。

德国企业不想上市,德国股市800多家上市公司,相对于几万家德国中小技术企业,那真是太小的一部分。而德国企业一般热衷于,需要多少就借多少。而借钱都是向当地长久合作的本土银行。而且,即使如今欧元区负利率,德国企业借贷的意愿依然不强。德国政府也是个极度紧缩的政府,德国如今政府债务维持在60%GDP的比重。不但如此,德国还逼迫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一起遵守每年财政赤字不超过3%的硬性规定。

德国历史上魏玛共和国曾出过马克崩溃,才导致了希特勒上台,所以,这不能说完全是德国制造的优势。但是很多人见到这种情况感受上会很踏实。

5、德国人的偏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才叫创新。德国人也有偏见,他们自称自己的工业模式为莱茵模式,称美国人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美国人企业寿命较短,去工业化严重,但互联网和金融这些虚拟经济比较发达。这同样注定了美国要命的贸易逆差。

德国人认为不推进制造业生产力的创新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们认为创新从工业制造中来。模式上的突破并不是一劳永逸,生产力提高,才能最终突破人类老龄化的发展瓶颈。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