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贩卖焦虑,为什么这么多营销号贩卖焦虑,贩卖鸡汤

鸡汤文盛行的原因其实是很多人没法分清楚正能量和所谓鸡汤文为什么要贩卖焦虑。

鸡汤文是什么?QQ 空间、朋友圈里一抓一大把,不知道是有哪些写手批量造出来,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骨子里却是虚的,就像以前很流行的各种成功学大师,他们的成功,很多是在嘴上。

为什么乔布斯说一句话、盖茨说一句话、马云说一句话、古往今来的名人说一句话,都会变成名人名言,而同样的话,其他人说出来,并不是那个味道?因为说话者的经历在为其背书。

在知乎里,程浩兄弟也写过不少让人觉得很励志的文字,同样也是一个道理,他有过那样的经历,他说出来不虚,你会认为是鸡汤么?

其实不只是名人,每个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说的有道理,就是好东西。他们有他们的故事,有他们的经历,有他们的感悟,只是是否适合你,还需要自己来判断。

鸡汤的问题在于从人开始就不真实,只有表面上的语言文字,没有实质。很多做传销或者变相传销的,演讲也很正能量,但是内里是虚的。网络写手攒的文章,不着边际的虚构故事,扯出一个道理,同样是虚的。

看到正能量的、励志讲道理的文字,就贴上「鸡汤」标签,并不妥当,尽管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我比较反对「鸡汤的问题是没给勺子」这样的说法。如果真是有营养的汤,没给勺子饿死都不知道喝么?

知乎最好的一点,是这里有很多真实的人,认真的人,这些人的汤,货真价实的比例要比其他地方高好多。别管标签了,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分辨就好。

所谓道理,落实下来需要有具体情境,而每个人的情境都不同。获得启发加上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境,才能创造出勺子来。这勺子,不是别人给的。

这个社会有那么一批十分聪明的人,这群人打着人类精神导师的幌子,针对大众痛点不断的贩卖精神鸦片,这东西吃了会很爽,但后患无穷,可能身体机能不会受损,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能会逐渐削薄。

罗振宇们就是这么一群人,不知不觉既过了导师的瘾,又赚的盆满钵满,根本原因就是你懒得自己去解决问题,总希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大家是否想过,如果找寻真理真的这么简单,为啥成功的人如此稀少,这个世界是辩证的。

举个例子,互联网营销的概念风生水起,有这么一群伪专家,既不是这个领域科班,又没有从事或相关工作,但整天打着热点旗号,伪装成专家,忽悠哪些一点都不懂的人,说真的,他要是真是营销专家有时间在这里码字,有时间在这里浪费时间?干嘛不直接赚钱去,干嘛整的这么曲线!

保险能赚钱,我不做保险,我从坚定相信保险能赚钱的人那里赚钱就够了,我不专业没关系,我比他们专业一点就行,这就是曲线赚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呵呵,只要是热点,就有大批这样的人存在!!!

聊聊这个问题

任何过度营销,给人的感觉都是在行骗不管哪个行业,当过分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获取商业利润或经营业绩时,都会给人一种行骗的感觉。

比如有些机构频繁使用概念战、心理战、价格战、广告战、各种不间断的促销活动等,都会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市场投放、增加优惠力度、提高销售提点等),一旦过度,肯定会超出成本占比,最后大都会降低课程成本(研发、教师等),来保证利润或者收支平衡(个别讲故事给资本市场的除外)。而此时家长和学生的感受会是前后不一致(前期宣传的好,后期课程跟不上),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加上培训行业的种种特殊性,结果就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培训行业会出现过度营销的情况培训行业过度营销的主要原因有:

1.入门门槛太低造成的市场竞争太激烈。

这行入门门槛很低,也是众多行业里,从业人员最容易创业的行业之一,所以市场上的机构越来越多。而市场容量就那么大,家长看到学习效果的周期很长、换机构的成本很高,所以机构与机构间为了抢夺生源,可谓是各种招数都用上了。这种状态之下,很多抱着靠口碑赢得市场的个人或机构,也只能被迫加入到营销中去(个人还能好点)。

2.产品同质化太严重

教育产品是无形的,不好被描述,所以在消费端不容易分别区别。作为机构来讲,也不容易把自己的优势介绍给消费者,所以就出现来夸大结果、塑造危机等方式营销。

3.培训机构存在的原因就是对升学的焦虑

我说过很多次了,培训机构存在的原因是需求,这个需求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其实这个跟知识付费是一样的,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就是因为很多白领没时间看书带来的知识焦虑。

分辨机构好坏要去看产品而不是广告分辨机构好坏的方式不是广告,而是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别说广告,即使其他家长的口碑,其实很多时候,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目标的差异、机构内教师个体间的差异等,都不会存在别人学的好,自己孩子一定学的好的情况。

关于如何分辨培训机构好坏,因为不在题主的问题范围内,这里不做展开讨论。

以上,欢迎大家补充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