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氢燃料汽车以日本等无核国家发起,量产并不是近期才实现,国内也早已实现了量产,然而这种车必然不会得到市场认可。氢燃料汽车的基础是电动汽车,本质是在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加入一组“氢燃料电池发电堆”,燃料电池用来发电、动力电池用以驱动,这种车型的精准划分应该是【REEV增程式电动汽车】,这种车绝对不会普及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1、制造成本,氢燃料电池堆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铂(俗称白金),一个低功率发电组的制造成本会超过RMB三万元,一台稍微有性能的车得要2~3个组;按照平均2个组的7万元成本计算,用以制造发电电池组的成本为什么不拿去直接造动力电池呢?7万元足够增加50kwh左右的容量,原车动力电池假设为50kwh,增加后共计100kwh,纯电续航里程总能超过500接近600公里,有什么必要去加氢而不直接充电呢?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2、使用成本,氢燃料电池需要氢与氧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反应形成电流(发电),氧气可以从空气中获取(比例20.9%),但氢气无法自然获取;制造氢可以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能源,但使用这种能源则完全不环保,而且不如直接消耗这些能源驱动汽车;除常规能源制氢以外只有电解水制氢,但通过这一方式制氢需要约60kwh的电才能反应出一公斤的氢,而一公斤氢在燃料电池汽车上只能行驶几十公里,而60kwh的电直接充入电动汽车可以行驶数百公里,为什么要选择氢燃料汽车?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制氢成本足够高所以氢燃料的价格也很高,一公斤成本超过了60元,用车成本比大排量的燃油车还高;而电动汽车使用专用表充电一公斤只是几分钱成本,差距如此之大氢燃料汽车还有吸引力吗?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3、车辆安全,液态氢的能量密度是等量TNT的几十倍,如果在事故中氢罐泄露并达到引爆条件,其“杀伤半径”的在500米左右;韩国某汽车工厂试制氢燃料汽车的厂方中出现过一例燃料汽车爆炸,在有保护的前提下破坏半径也达到了500米左右,如果在空旷的道路上后果会如何?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而且这还是普通代步车,如果是氢燃料运输车或者加氢站出现问题,爆炸后也许能炸出一个人工湖。

氢能车技术被日本领先,竟然进入了“量产阶段”,我们慢吗?

制造成本高等于购车成本高,用车成本高至少得有高品质才能体现物有所值,而这种车有没有体现价值的亮点;在加上不够安全的致命缺点,所以氢燃料汽车在日本本土推广五年后销量不过3000余台,而数百座加氢站每个站点都需要日均2000台左右才能不亏损,所以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宣告失败。

所以汽车氢能协会的龙野广道才会放出在其本土不能推广,想要以中国汽车市场逆袭的可笑言论,日本大力推广氢燃料只是因为储备了过多的铂,通过氢燃料汽车才能有效消耗,这才是其根本目的;至于国内目前氢能汽车保有量比日本只会更少,加氢站30余座投入使用的也是试验性质,这种车只是在特殊的阶段以补贴为目标,但是在后补贴时期这种车最终一定会消失。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首先,日美欧的确都在发展氢能源,但是他们离抱团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日本和欧洲都是能源相对比较短缺的国家或者地区,对于新能源的发展也比较重视,其中欧洲氢能源的发展领导者是德国。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对于氢能源的发展十分重视,加拿大燃料电池的厂商十分有特色。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发展情况。在氢能的利用上,日本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提出了“氢能社会”的构想。丰田、本田等汽车厂商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日本的政府对氢能源都十分的重视。比如,适用于氢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是由丰田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是由本田开发的。从这些已经开发的汽车来看,相比于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加氢的过程大概只需要三分钟,但是续航却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这也就是日本特别重视氢能源的一个最大理由,认为这是未来汽车的动力发展方向。

德国在发展新能源上与日本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有汽车厂商作为领导,而在国家层面也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德国的戴勒姆奔驰、奥迪等汽车厂商都在一直致力于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德国推了很多的加氢站,这些加氢站有很多是跟传统的加油站来合作,比如壳牌的加油站中,就是加了一个加氢枪。整个家庭的过程大概也就是三四分钟,跟日本差不多,但是加满大概的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从德国的测算来看,一次加满大概是四五斤氢气,德国统一的价格大概是每公斤氢气9.5欧元,所以一次加氢大概是四十几欧元。

在欧洲,除了德国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参与氢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链。比如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纯度特种气体供应企业,在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方面非常积极。再比如法国的阿尔斯通,是轨道交通的开发商,2014年起开发氢能源的燃料电池列车。

美国的能源部提出了氢能源计划( Hydrogen Posture Plan )。根据这个计划,美国希望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全面实现氢能源经济,这里面涉及的主题有氢能源的生产的、运输、存储、产品的转换以及最终利用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相比日本和德国来看,美国在氢能源开发的整体效能上,反倒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在很多氢能源开发的方面,比美国还更加积极。加拿大的巴拉德是一家全球氢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在燃料电池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都很有特色,主要的燃料电池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用于各类产品,而且这家公司还提供技术服务。除了汽车外,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用于客车、卡车、轻轨和船舶等重型动力系统,服务范围覆盖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除了燃料电池的产品之外,加拿大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方面也有不少动作。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规划里面,不可能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氢资源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出来的氢可能用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这一年以来,国内的氢能开发步伐也在加速,比如最近的长三角氢能走廊计划就是一个例子。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