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算新能源车吗,各位怎么看待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个新能源?

特斯拉是电动车的业界标杆,无论是整车造型设计特斯拉算新能源车吗、还是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都远远高于我国的比亚迪。

第一、虽然说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相较于比亚迪晚成立约8年,但是特斯拉品牌成立之初就定位于高端豪华品牌,使其受众消费者的层次高于一般普通品牌的比亚迪,而这些高知精英们对新技术的认同感比一般普通人民更有先知先觉,或者说更能认同和欣赏非当前主流设计的新能源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使得特斯拉在这一新领域也更敢放开手脚大胆创新,设计理念也超前。从两门跑车Roadster、四门豪华轿跑车Model S、豪华纯电动SUV Model X的车型设计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品牌定位上已远高于比亚迪,为后期拓宽消费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特斯拉从高端向中端下沉,即目前的Model3 和ModelY,以其设计风格的独特,以及相对于之前的较好性价比,深得国内外消费者的深爱,从目前2020年1月-8月的销量总额达到57378辆(仅仅(Model 3),稳居国内同等车型的榜首,远超排名第2至第4名的总和。可见,特斯拉粉丝的人数对特斯拉的热爱和追捧,这也是特斯拉品牌定位和溢价带来的效果。而比亚迪的定位一直为低端,目前说的得上,要冲击中端市场的有比亚迪唐EV和汉EV,但是其消费者热衷度暂时还无法与特斯拉相比较。

第三、特斯拉的技术创新也高于电动车业界,其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可以同时精准监测和控制几千个电芯的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其首创量产隐藏式门把手,也是国内业界对标学习的标杆,率先推出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后续的集成度非常高的热管理系统、热泵空调系统、隐藏式出风口设计,这些一直是后来者学习对标。特斯拉敢于脑洞打开,敢想敢做,也敢于投入资金花时间去仔细认真的做。从目前特斯拉推出的车型数量也可以看出,如果加上今年的Model Y,成立13年的特斯拉也就只有5款量产车型,要是放在国内可以想象到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的企业,认真搞技术研发搞创新,再投入到量产应用中来,而不是急于造车,还是造类似的车子。从这方面比,比亚迪的确还差太远。

第四、特斯拉在电池方面自研量产能力虽然还没有比亚迪这么经验丰富,暂时还没有自研的电池量产,但是其2020-9-23凌晨的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会上,已经公布了非主流,与众不同的电池设计思路,公布的4680电芯采用硅做负极、无钴正极材料的无极耳设计,其降本空间巨大,结合车电一体化设计,每 KWh 成本降低达到 56%,且宣布3年之后有信心生产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的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汽车。也正是由于无经验,没有这种包袱负担,才敢于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也让特斯拉具有的无限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特斯拉优于比亚迪,更值得投资。

特斯拉之所以是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老大,原因在于它的电池技术,这也是它第一个优势,电池技术决定了它的续航能力,长续航版本(进口版)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行驶500多公里,这是目前新能源车能实际行驶的最长公里数。第二个优势在于它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个分为AP辅助驾驶和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辅助驾驶可保持车道、自动跟车的功能;完全自动驾驶有自动转向变道、自动下匝道,并可以在一定距离召唤车辆自动行驶到你面前,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还即将拥有识别信号灯的功能。当然,现有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因政策法规没有完全放开使用,部分功能只能在封闭的环线道路和高速上使用,但这个功能在高速行驶上非常的省力、方便。另外,特斯拉所有版本都有紧急躲避功能,在遇到前方障碍物或者旁车可能碰撞车辆时,特斯拉可以做到急刹或者变道躲避来保证车主的安全。以上几点是特斯拉有别于其他新能源车的主要优势,他的软件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能力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如果你想拥有一辆高科技并有着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车,特斯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斯拉算新能源车吗,各位怎么看待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个新能源?

特斯拉主打的是纯电动汽车,进入国内市场后带来了鲶鱼效应,激发了国内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强烈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我国电动汽车早期产品几乎清一色小两厢车,不仅内饰简单,安全配置低,相对于同一级别燃油车,指导价普遍较高,几乎是为了赚取国家财政补贴而诞生的产品,其外观造型欠佳,电动续航能力差,驾乘感受差,也导致了二手车保值率几乎一年折半价的惨淡保值率。特斯拉的精致外形,内部配置丰富及智能化,电池续航能力强,强烈激发了国内厂家创新能力,今年来陆续有蔚来,小鹏,荣威ei5等面试,虽然仍有种种不足,但是能有良好的进步。下一步国内应该会加大投入研究电池续航能力及无线快速充电技术,这也是所有电动汽车缺陷所在。如何在不改变现有电池体积基础上提高需蓄电能力,减少外界温度的影响,并快速充电,使电动汽车充电像普通燃油车加油般速度快。如果能取得技术突破,我们将领先全球,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