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清朝进士籍贯统计: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进士是通过殿试考取的,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扩展资料: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

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膳生员,有一定名额,由政府提供津贴和生活日用的学员;其次是增广生员,也有一定名额,为候补廪膳生之属;新“入学”的称为附学生员,为增广生之预备。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没有童生的数据,因为童生考试比较简单,也以县为单位进行考试。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以清代为例。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秀才考试就比较难,需逐级通过县级4场府州级4场院级3场,合计11场考试通过,才能授予生员身份。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清朝进士籍贯统计,清朝灵宝有几个进士清朝有几个进士,科普一下

清代平均每两年录取大约25000名秀才,参加考试的童生不少于300万,录取率全国平均约1%,毕竟秀才具备基本功名,属于乡镇头面人物,考试者太多。

考举人甚至比进士还难。比如范进中举这个文学角色就充分说明考举人的难度。

清代每三年常科进士参考人一般约2~3万,实际录取300进士,录取率1%至1.5%。

因大多数举人考两三次之后就不会再考,需要出仕或者给高级官员做幕僚,积累行政经验与人脉,最不济也在乡镇操持家业,勾结官员吞并土地,高尚者则教书育人。因此每次首都礼部会试不会有很多举人参加。

而举人是一般读书人的终点站,也是国家统治阶层成员,所以几乎每一个秀才都要拼命去考举人。每三年,各省首府乡试参加者超过50万秀才,实际只录取约4000人,录取率大体7‰—9‰左右,而在江南等文风鼎盛之地,竞争更激烈,录取率甚至不足5‰,所以,当时也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