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在小时倏受到的教育中,李鸿章就是卖国贼的代表历史真相大揭秘。他残酷的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捻军起义。他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巨款,丧师辱国。但现在的史料证明,李鸿章积极发展洋务运动,创建近代中国的新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虽说最后他创建的北洋舰队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全军覆没,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他在与列强的一系列谈判中尽全力为中国争取较好的条件。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为国为民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认为,李鸿章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讨论。关于您说的“奥格尔维”定律,我想引用中国战国时期的古典著作《鹖冠子》中的博选篇里的一段话来替换一下: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廝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再说回刘邦,则不能仅用‘奥格尔维定律’来解释,打天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过程,里面包含非常多的理论。单从用人角度来讲,刘邦可以算是把能用的资源都用了,他不挑肥拣瘦。我们大概按照时间顺序来看,他怎么把各色人才收拢到自己身边。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吸引卑鄙之徒做班底刘邦斩白蛇而起,此时,刘邦身边聚拢的都是‘白丁’,这群人要去咸阳修秦始皇陵,以当时情况看凶多吉少,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很多都逃跑了。刘邦见人跑了也没有上报政府去抓捕,反而索性把大家都放了。还有三十来人跟着他,他们没有特殊才能,他们的需求就是:刘哥,告诉我们,咱怎么办能保命。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刘邦没起事的时候没多少记载,但是斩白蛇前后的举动可以看出来,对底层人来说,他敢站出来给大家挡事儿,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英雄。所以,隐居在芒砀山时,刘邦的势力发展到300多人。这股力量成为他最初的支撑。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即使到后来,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阵营里面‘乡土气’是最浓厚的,所以,陈平说刘邦手下多‘卑鄙之徒’。卑鄙在当时语境并不算是道德判断,是指地位低、粗人。但是他们的革命意志最坚定,是刘邦最忠实的拥护者。另一方面,用一句鬼谷子不太好听的话说,‘愚者不爱其死’,被其他人看不起的这些人,打起仗来不怕死,在战争年代则是非常珍贵的‘兵’。同时对普通百姓的广泛同情,不管是秦人、楚人,‘兵’源可以持续不断。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给能人舞台刘邦还有个特点,尊重能人。刚打下沛县,如果刘邦是个猴急的人,早就自己宣布做老大了,但是,他仍然让大家推选,我认为从深层次看,这举动不是做作,是对人性深刻认识。这一推让,萧何、曹参等人才能心悦诚服。尊重人才是第一步。

历史真相大揭秘,有没有一位历史人物是你过去不喜欢但现在又很欣赏的

尊重能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是给能人舞台。刘邦没有任用自己的亲信卢绾超过曹参、周勃,一切以能力来判断。陈留城外,遇到70多的老者郦食其来投,不几天就能听从他的建议冒险领兵接应郦食其拿下陈留。接着就是封赏,直接封为‘广野君’,与元老曹参等人平级,硬性指标在,谁也不能不服。这就是舞台上的标准统一,以功劳论英雄。

不但不压抑人才,他还时常刺激人主动挑担子。彭城大败后,刘邦急需要有人策反英布。于是激将身边人:‘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 ’。结果随何跳出来接下担子,事情就那么成了。

如此一来,不但自己团队的尖子能突出,而且能吸引其他团队的精英。比如韩信、陈平等人都是看到刘邦这边的好环境才过来一试的。

对顶尖人才的耐心刘邦收拢人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收服张良。张良与刘邦初次相遇,两人都还是‘蟊贼‘级别的。张良计谋高深自然曲高和寡,只有刘邦一点就透。然而,张良为了实现复韩的理想没有追随刘邦。两人再次相遇,刘邦已经扩张到3万人马,张良辅佐韩王成朝夕难保。刘邦竟然把出力打下的韩国故地送给韩王。所以,张良很感激刘邦的帮助,在西进灭秦的过程中成为‘最佳派遣工’,帮助刘邦先入关中,力保鸿门宴合议达成。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受封汉中。张良回韩王成身边,刘邦大方赏赐珍宝。

通过刘邦的一生,我们看出他对人才可以说是求才若渴,对百年不遇的奇才张良却两次放手,给地盘、给财宝,毫不吝惜。最后韩王成死于项羽之手,张良远赴刘邦阵营。骂人习以为常的刘邦,总是恭恭敬敬的称呼张良为‘子房‘,始终如一。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不过如此吧。

自己不停折腾与冷处理内部矛盾任何团队内部都有矛盾,如何化解,各有各招。比如,陈平刚入汉营,周勃灌婴就出来传小话。刘邦都是适当做了冷处理。但是,很多时候矛盾并不因此而消失。刘邦的做法很特别:

不停挑战,寻找外部目标。比如,在汉中时,兵将逃亡,听取韩信建议果断挑战关中三王,‘归乡‘情感从负担变成攻击敌人的动力。此后,挑战项羽,开拓魏、赵、齐战场,任务满满的,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压力。现在公司经常‘调整组织结构‘,也有这样的意味,充满新鲜感,持续走向未知。

刘邦拼起命来也是挺恐怖的。当年刘项隔河对峙,项羽一箭射中刘邦胸膛。刘邦为了稳定军心,当夜忍痛巡营,几乎性命不保,多年后,新伤引发旧伤送了性命。可见,他除了善于用人之外,自己一直拼在第一线,也是亲自举旗的人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