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并没有什么不能盗的墓,只有没有能力盗掘或者没有盗掘价值的墓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

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说起盗墓这个行当,可能很多朋友觉得“盗亦有道”,会有一些顾忌。其实呢,或许古代某些盗墓者有基于“义”的行规,但是并没有规定谁人之墓不可盗掘。像有些朋友列举的一些名人墓,比如关羽墓啦、包拯墓啦,以为这些人的墓会逃过盗墓。其实这是很深的误解,这些墓要么是盗墓贼也不知道确切位置在哪里,要么也曾经被盗。

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就说包拯墓吧,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合肥东郊发掘了包拯家族墓地,其中有包拯的原葬墓,还有一座迁葬墓。发掘时发现,包拯的原葬墓很早的时候就被盗掘了,考古学家推测,这次盗掘应该是发生在宋金战乱期间(包拯墓的考古发掘简报刊载于《文物资料丛刊》)。

再说一个比较近的例子,北宋时期,陕西蓝田的吕氏家族在政坛上比较活跃,吕氏四兄弟号称“蓝田四吕”,他们死后也埋葬于此。2006年,公安部门破获一起销售盗墓所获文物的案件,查明这些文物来自吕氏家族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盗墓贼之一,竟然是吕氏的后人。为了牟利,这些人连祖先之墓都可以盗掘,更何况他人的墓葬呢?

△被收缴的吕氏家族墓文物

所以说没有不能盗的墓。

接下来说没有能力盗掘的墓。

有些答友也提到了,比如说秦始皇陵的地宫,因为埋藏很深,而且上面又覆压着高大的坟丘,一般的盗墓贼根本没有能力挖这么深的盗洞,所以秦陵的地宫很可能还没有被盗掘过。再比如说元代皇帝的陵墓,因为采用了密葬的方法埋葬于茫茫草原之中,表面又专门放马群踩踏,从而不留痕迹。所以至今连它们的准确位置都没有找到,就更不用说盗掘了。

此外,还有些墓是压根没有盗掘价值的,比如汉代的刑徒墓地,形制非常简单,地面挖个浅坑,把人丢进去就是,随葬品也极为贫乏,只有一些砖瓦和个别铜钱,对于盗墓贼来说,费力气去挖这样的墓,实在划不来。

夜里,柳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白胡子老头气冲冲地对他说:自己在太平岗住了几十年,一直相安无事,没想到柳三把他的房屋给拆了,弄得他无家可归。说着话,要拖拽柳三,柳三一下子惊醒过来。

柳三坐起来,想起白天自己到太平岗掘古墓的事。说是太平岗,其实就是乱坟岗,靠近海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坟墓,据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左邻右屯死的人全往这埋,有钱的修坟立碑,没钱的插个木牌,林林叠叠,大白天走过都阴森森的。

早就听说这片坟岗里有几个大墓,里面有值钱的古玩艺,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早已没了往日模样,也不见人前来祭拜上坟烧纸,知道是座古墓,不知道还认为是座土包。

柳三这两年一直瞅着这块坟地是事,经常揣摩那块坟里面有存货,最后他选择一座隆起的地方下手。

也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陈旧腐烂,他三下二下就把坟墓扒开,结果大失所望。

棺材早已烂透,只剩下一堆朽木,和一具骷髅罗列在一起,看不见一丝衣褛,柳三屏住呼吸,戴着手套在墓里哗啦了几下,捡漏了几枚生锈的铜板,别的一无所获。

他直叫晦气,也不理会掘开的坟墓,拍拍手走人。

当天晚上,他就做了这个梦,梦醒后腰疼的厉害。

我们这地方,自古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掘人坟墓,等于拆人家房屋,除了时点不济,就是拿捏腰腿疼。

柳三自知理亏,天一亮赶紧烧香还愿,许诺给亡者重新修复坟墓。

经他一闹,别人都看了笑话,你想想,人家死了几十年,安安静静躺在那里,招谁惹谁了,你让人家不得安生,真是吃饱饭撑的,活该受点折腾。

首先先说墓有多大,秦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近78个故宫。而大家关注的"秦陵",即陵墓地宫及封土,高近八十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考古专家推断陵墓室底面积1.92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此外还有大量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足见其大。

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盗不了或者不能盗的

再来谈谈为什么不能挖?

首先,工程量问题。

据司马迁《史记》载(这是关于秦陵最明确也是最可靠的文献),秦陵的建造征骊山徒七十余万,前后几十年。而陵园范围达56.25平方千米,相当78个故宫。而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秦陵是地穴式墓,是没有墓门的,若开挖,只能(注意,以目前能力只能这样开挖)将陵上的覆土挖开,换言之,要用精细的考古发掘将秦陵的大土堆弄一边去。这样又会产生几个问题:

1.封土本身就是一个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及世界文遗组织保护;

2.开挖巨量的土需要浩大的工程量,绝不亚于三峡工程,人从哪儿来,机器哪里调,钱由谁出……

3.几十万上百万立方的土放哪儿;

4.开挖保守估计需要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天气如何保证,秦陵会不会被雨雪灌成水库。

第二,墓里面情况到底如何

现在而言,包括考古工作者在内都无法对墓葬做出准确的定位。《史记》不足百字的描述过于模糊。主要有如下几点:

1.墓穴深度如何

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三层地下水)说明深度至少三四十米,但这并不准确。而这也关乎秦陵地宫究竟有没有被水所浸也不得而知。

2.《史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否为真

如果秦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那么地宫极有可能是穹顶式的。二千余年过去,地宫是否蹋陷,还有多少完整部分,这都是问题。

3.致命危险:水银

现代科技以验证秦陵封土土壤样品"汞异常",所以《史记》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如果开挖,水银必定会以蒸气形式溢出,这对整个秦陵地区乃至陕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4.地宫里还有没有空间

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为“黄肠题凑”式大型木椁,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墓室内外不会再有空间,也就很难发掘。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地宫里珍贵文物怎么办

秦始皇陵陪葬品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太过于珍贵。所以发掘一定建立在能够保证不破坏秦陵的基础上,而现代技术明显达不到这种要求。

想必诸位都知道明定陵。这可以说是考古界最大的遗憾之一。而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是造成遗憾的重要原因。当年地宫打开后,新鲜空气涌入,器物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坏。一些漆器,金银器发霉、变质。而更为令人痛惜的是大量明皇家纺织品、衣物等由于简陋的环境和技术,最终变得支离破碎。事实上,直至今日考古界对于出土丝织品的保存也没有完全可靠的方法。另外,在时代背景下(文革),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骨也难免厄运,惨遭焚毁,连棺椁都被扔到了山沟里。最为珍贵的尸骨就这样成了灰烬。

就秦陵而言,秦始皇陵陪葬兵马俑上原本绘有丰富的颜色,自土中取出来时,色彩贴在土上,土成了彩绘,而俑却露出了陶身,成了灰色。小小的俑坑如是,更不消说是庞大的秦陵地宫了。

198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1997年,国务院首次明确:“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至此,"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成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基本方针,成为了铁的规定。

其它还有流传在坊间的说法,比如挖帝陵有天灾、秦始皇陵墓是中华龙脉的象征,轻易发掘会影响国家运势等。大多为后人的无稽之谈,不予详述。

不论如何,现在都不是发掘秦陵的时候。如果我们做不到,不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不动即是最好的保护。

最后总结一句:秦陵本身的魅力,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以及它的神秘和深厚的文化积蓄。挖不挖,不仅在于技术够不够,也在于挖了之后我们又会如何追回未发掘前秦陵所承载的文化。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