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考中了举人,是进入了仕途的门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委任如教喻明清进士录pdf、县丞、主薄等,可以做副县级待遇的官。考中举人才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会试,相当于国考。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中举者在次年春必须进京参与会试,也就是考进士。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举人考上进士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机会,但是举人还是有做官(副县职以下)的机会。考中进士,就可以等待安排委任正县级官员职位了。

总体来说是不会超过县令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1、明朝开国初期对身份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是战乱。所以开国君臣身份贵贱不一,这个历朝历代都一样,到了中期出现了举人进士等身份。

2、在明朝中后期,庶吉士,也就是进士的前六名才有可能入阁当宰相;进士二甲内,也就是前七十名一般会做到尚书侍郎一类,类似于现在各部部长副部长。三甲也就是70名以后,基本上开始县令终于知府,类似现在的市委书记。而举人是省内承认的人才,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省考榜上有名,刚开始会是督学、驿长之类的末等小官(从九品,刚入流。),弄个县令就很牛了,比如明朝海瑞就是举人,开始做官就是督学这个职位。

3、由于明朝讲究出身,而举人、进士都是靠八股取得功名,所以他们有认同感,这就是历史上“清流”的来源,这些人互相照顾,个别举人升职就会跳出这个圈圈,当然,我说的是个例。大部分举人都是终老县令一级的。举例子就多了,比如明朝嘉靖初期宰相张璁、夏言就是进士三甲出身,海瑞是举人做到侍郎。

4、归根结底,举人不如进士。就像现在的大专生和研究生,国考首先要限制学历,学历低就要去基层。一个道理的

无论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属于正牌的进士,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简单说,即便是最后一名的同进士出身,也是经过会试录取的贡士,然后经过殿试进行重新排名后产生的。如果在会试中没有考中贡士,是没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也就谈不上什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了……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何谓进士及第以清朝为例,所谓进士及第,指的是殿试前三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在殿试过后,只有前三名才能被赐进士及第,其他人都没份,第四名也不行!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第,不需要参加二次选拔、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任修撰和翰林院编修之职,通常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何谓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同样以清朝为例,赐进士出身通常授予殿试进入二甲的贡士,一般为前五十名。殿试排名在五十名之后的贡士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说白了,所谓进士出身与同进士出身仅仅是殿试的排名而已,并没有本质区别。根本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没有考中进士或者进士落榜后像乡试副榜贡生那样补录的。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明清进士录pdf,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在分配方面,赐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者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太大。殿试结束后,有关部门会在二甲和三甲进士中挑选一部分人进入翰林院镀金、授翰林院庶吉士。镀金培训期一般为三年,三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留翰林院担任检讨,又叫“留馆”。其他人则被分派六部、在京其他衙门或者委以外差、如六部主事、御史、知县等。而没能进入翰林院镀金的二甲、三甲进士则会被直接分派六部、在京其他衙门或者委以外差。这其中虽然殿试排名靠前的略微沾点光,但区别并没有那么悬殊,有不少三甲进士的去处甚至比二甲进士好。当然,这个就要看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了……

综上所述,所谓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属于正牌进士!区别仅仅是殿试的排名不同罢了。进士及第是前三名、进士出身是前五十名,剩下的都是同进士出身。但不管是那种,都必须通过会试取得贡士身份,否则一切免谈!

中国古代的殿试实行等额录取,并不是淘汰制。换言之,只要在会试中考取了贡士资格,就一定会成为进士,殿试只是对贡士的重新排名而已。换言之,即便你会试考中了会元,殿试时也可能沦为二甲或三甲。反之,即便你会试是倒数,殿试时也可能会成为一甲。一者看你殿试时的发挥,二者则是看皇帝的好恶。晚清的刘春霖是如何成为一甲第一名状元的?就是因为名字好听——春霖,最后被慈禧太后直接点为了状元!而那位原拟一甲第一名的贡士,只能往刘春霖之后排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