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原本不是兵器,而是大禹治水时用来测量江海之水深浅的定子金箍棒真的存在吗。

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原著第三回介绍,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 换句话说,这金箍棒因为能长能短,刚好可以用来当作伸缩尺,测量水深最合适。

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因此,许多人认为,这大禹能把金箍棒当尺子用,那么,他的力气肯定要比孙悟空大。 问题是,原文根本未提及大禹是怎样使用金箍棒的,因为这金箍捧那个时候不属于兵器,而是大禹治水工程中诸多工具中的一件而已。

为救天下苍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把一生中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治水工程中。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同时,他绞尽脑汁寻找治水工具,甚至跑到太上老君那儿讨来了金箍棒来作为测量工具。西游记原文:"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既然是治水工程的工具,就和现代的大型机械设备一样,一般通过许多人共同操作完成。

大禹是治水工程的领导,甚至不一定自己动手,而是手下上百号人抬着金箍棒,念着太上老君传授的口诀完成水量检测。

对比一下现代的大型工程项目,领导一般出面解决工程的决策问题,政策处理问题,资金设备问题,但具体实施则是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事情。

拿大禹冶水这件事来说,治水过程中需要测量水量的工具,大禹作为人间的君王,出面找太上老君商量,求来了金箍棒,至于怎么把捧运走,甚至怎么使用,这些实际上不是领导的事。

后来,治水成功,基本用不上这金箍捧了,可是这玩意太重,有13500斤,挪个地方都要上百人搬运,根本没有别的用处,于是大禹下令将此捧沉入海底。

实际上很好理解,假如大禹拿得动金箍棒,那他完全可以自己当作宝贝随身携带,就像孙悟空一样将它缩小到绣花针大小,又何必扔掉?

可见,吴承恩写西游记,虽说想像力天马行空,但有其严格的逻辑性,夸张也有底线,就是凡人做凡人的事,神仙做神仙的事,不能混淆,否则就乱了套。

因此,大禹作为凡人,肯定是拿不动金箍棒的。

在西游记中,金箍棒是代表孙悟空神通法术的重要亮点,与七十二变、筋斗云、金刚不坏之体并列。

金箍棒真的存在吗,《西游记》中,大禹真的拿得动金箍棒吗

金箍棒对孙悟空非常重要,所是犹如性命,也不为过。

在青牛精故事中,当孙悟空的金箍棒被金刚琢吸走后,孙悟空惊慌失措。他来到天庭,拜见玉帝时恭恭敬敬,态度和此前大不相同,以至于引起了四大天师(玉帝的四个大秘)的关注、他们嘲笑孙悟空,为何前倨后恭。

孙悟空回答:“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虽然说,孙悟空对玉帝一改此前态度,主要原因是认识到天庭的真正实力,不过,丢了金箍棒,手中没了倚仗,武力值大大降低,也确实是原因之一。

那金箍棒究竟有何奇特地方,让孙悟空如此重视呢?

金箍棒主要功能有三:

其一、变大变小。

从东海龙宫取走金箍棒回到花果山后,孙悟空非常兴奋。他当着所有猴妖的面,舞动金箍棒,后来,更把金箍棒立在空地,大喊“长长长”

,结果,原著说:“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

金箍棒变小,可以变成绣花针藏在耳朵中,金箍棒变大,可以变成极大,可以上抵三十三重天高天,下达十八层地狱。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可以看出,金箍棒非常不凡。

也就是说,小可以极小,大可以极大。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金箍棒,还有那种兵器或法宝?

像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只能装一千人;镇元大仙的乾坤袖、弥勒佛祖的后天袋,装了三五个,十来个人,就必须放出来绑着:其空间大小都有限。

唯独金箍棒,似乎可以变到无限大,无限小。

其二、可以一化万千。

取经路上,孙悟空在成长。他曾经多次施展身外化身术,到每次施展都大有不同。尤其是在对战七大狮王的那次。孙悟空不但本体化为数十百人,而且金箍棒也化为万千。

在西游记中,能够分身的仙人已经极少,而能够分化的兵器、法宝,金箍棒更是独一份!

其三、上有许多符箓,拥有更多神奇功效。

一些读者没有细读原著,认为金箍棒只是大禹使用过的定海之物,觉得金箍棒比不上九齿钉耙。其实,金箍棒不但是太上老君亲手炼制,并且,使用的材质更是源自混沌时期的稀有镔铁。

能使用混沌时期材质的物品,在西游中极少,基本都掌握在一些天尊乃至大天尊手中。

金箍棒上有许多神奇符箓,就算是孙悟空也看不懂。正是这些符箓,使得金箍棒还有更多未知的功能。

拥有这三个特点的金箍棒,早就超越了兵器。甚至在法宝当中,金箍棒也算是拥有巨大潜能的一件珍品。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