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真实老故事 牛的故事,七夕,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很多,把你知道的分享一下吧

牛郎织女的传说

说到七夕,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民间真实老故事 牛的故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

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而牛郎是一个孤儿,他勤劳但贫穷,与老牛相依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

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见他们哭得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民间真实老故事 牛的故事,七夕,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很多,把你知道的分享一下吧

我曾有一篇《十大阴帅之牛头马面:阴曹地府里的中层领导》,仅作参考而已,全文如下:

一、牛头

据说,牛头来源于佛家。

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

有些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民间喜欢讲对称、说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于是就有“牛头马面”一起出现的情况。

也有说,牛头马面是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他们是中国传说中勾魂使者的形象,后来,他们也用作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牛头马面流传广泛,后来被道教吸收。他们充当了阎罗王及判官的下属。在佛寺很少见到牛头马面,他们常见于属于道教的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等。

《五苦章句经》说:“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钗。”

有的佛经牛头人又作“防逻人”,也就是巡逻访捕逃跑犯人的差官。

二、马面

马面,据说又叫马头罗刹。“罗刹”为恶鬼,故马头罗刹即马头恶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是老搭档。

《楞严经》卷八有:“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面罗刹,手持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

汉族民间传说中,牛头马面是阎王、判官的爪牙,他们偶尔爱占点小便宜,有时会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有时又很有同情心。这些也是人间差役的特点。

牛头马面等鬼卒,本出自佛教,后被道教吸收。在佛教并不常见,而在道观中常能见到他们的影子。

三、相关文字

《喻世明言》第三十二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中有:

行到城门,见榜额乃“酆都”二字,迪才省得是阴府。业已至此,无可奈何。既入城,则有殿宇峥嵘,朱门高敞,题曰“曜灵之府”,门外守者甚严。皂衣吏令一人为伴,一人先入。少顷复出,招迪曰:“阎君召子。”迪乃随吏入门,行至殿前,榜曰“森罗殿”。殿上王者,衮衣冕旒,类人间神庙中绘塑神像。左右列神吏六人,绿袍皂履,高幞广带,各执文簿。阶下侍立百余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这一段是关于胡母迪的阴魂进入“鬼城”后的见闻。其间的殿宇造型,和人间没有两样。其中的管理者,首列阎君,也就是阎王;其次是高阶神吏,也才六人;中低层的管理者,约有百余人之众,这里面,就有牛头马面。因为后文又有“长喙朱发”,猜想,这里的牛头马面,既是二位冥神的名号,也是对这一百多位冥神外形的统一描述:狰狞恐怖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七千五百四十三

出《报应记》。冯察院日常持诵《金刚般若经》三卷……冯得再生,日行方便。利国於民,阴德日著。寿至九十八,官拜丞相。忽一日卧疾,有第九子,方十一岁,出厅前嬉戏。见无数牛头马面狱卒,子问诸鬼曰:“何缘来此?”鬼吏答曰:“吾等特来迎接阎摩天子。”其子惊惶,哭入堂内,以所见白父。丞相笑而抚掌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摩王,是吾职也。”

这是一则因为信佛从善而生前延寿做官、死后还可以升迁的故事。故事中,这位冯察院活到了九十八岁(注意,他八十七岁时竟然还有了第九个儿子,真是神奇啊!),他死前,是被牛头马面接走的,文中,牛头马面并不是两位,而是无数位。

清朝人嘿生所著的小说《玉佛缘》【作者真实姓名不详,发表于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绣像小说》第53~58号。光绪34年(公元1908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单行本,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卷》】中,有牛头马面:

原来他姓尤,小名阿狗,本在上海新衙门里充当刑皂的,打过人的板子,却还不多,自己很觉不过意。一天进城有事耽搁,天已昏黑,来不及回家,就在城隍庙一个香伙屋里,借宿一宵。谁知这一宿,便惹下了一场是非。本来他是因为没饭吃,才充当这皂役的,性却慈善,听人讲过什么玉历钞传,有些报应不爽的事,印入脑筋,深信那十殿阎王的灵异。走进庙时,两廊一看,觉得毛骨森然,暗道:“我因混饭吃,造下许多孽,将来死了,免不得到他老人家面前走一转。那刀山油锅的利害,阁得住吗?”这念头一动,睡着了,便幻出许多大怪梦来。忽见第五殿阎王那里,一对牛头马面走来,一根铁索拉了他就走,正要分辩,牛头道:“你造孽不浅,阎王要审你哩。”吓得不敢则声。又见那第五殿的上面,灯烛辉煌,阎王揭起一张铁青的脸,指着阶下一个女犯喝道:“忤逆公婆,应该下油锅。”就有两边鬼卒,抬了一锅沸油来,这女犯宛转哀啼,那里免得了。一会儿炸成渣子,阴风一吹,又变做一个人,只头脸上有些乌焦的疤儿,兀自呼痛不止。阿狗此时,已吓得魂不附体。只听得阎王道:“带他来。”阿狗缩做一团,跪在地下。阎王检查簿子,勃然发怒道:“这人应叫他上刀山。”阿狗极声求饶。阎王又说道:“他阳寿未终,且观后效。”阿狗磕头如捣蒜,只求放他还阳,情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阎王不信,说道:“死罪饶了,活罪难免,罚你在阳世吃尽百般痛苦。”话说到此,又听得霹雳一声,阿狗惊醒,原来天光已亮,香伙开门,把阿狗惊醒的,他也不敢对香伙说。回家后一场大病,几乎不起。许了愿心,各处出会,他去烧臂香,提那极重的香炉。心神才安,病也好了。所以这金龙四大王出会,他也在里面。他自己藏不住话,把那梦告诉了人,人家才知他烧臂香的来历。

这个故事相对完整,语言也不怎么深奥,就不做解说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