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你觉得梁湘润与曾仕强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这是妥妥的关公战秦琼啊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

梁湘润是研究八字命理的,曾仕强是研究中国式管理和易经的。

换句话来说,让曾仕强去讲八字命理,曾教授估计抓瞎,让他去给人算命,曾教授估计会痛骂对方一顿,因为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曾经讲过有关算命的故事:

但换过来让梁湘润先生去讲《易经》和中国式管理,相信也不会有太多的观众!因为梁湘润先生走的是“术数”这条路,你让他去算八字、算卦,我相信比曾仕强教授强!但是讲卦义、卦理,我觉得就有些勉强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曾梁二位先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而不是去给两位排座次,那就太无聊了!

我个人认为:曾仕强教授是当今社会时代当之无愧的圣人………!!!

曾仕强教援所讲的很多文化科学知识言论“绝无仅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演绎经典、独特传奇………

曾仕强教授:精通中华文化,有经天纬地之才!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说宏观、学科精深、学术精髓、学识渊博、学问高明………

曾仕强教授:具有悟性极高的哲学思想与哲理思维!他所言论阐述的论断论术、辨证论证、解释诠释的思维层次和思想境界堪称经典圣言!

曾仕强教授:能够与天地“对话………”能与古圣先贤“勾通交流……”

曾仕强教授:能够扒开、化解今人困惑迷惑不解不懂的谜雾谜团与谜语谜底;能够理解了解现代人的心声,与今人求同存异、求同尊意“达成共识………”影起强烈的时代共鸣………

题主很狡猾,明明问的是曾仕强这个人的评价,又担心这样提出来落个炒剩饭的名头不好,便拿学校“陪绑”。因为,要解答题主问题,显然要先明白曾仕强究竟算哪样的教授,如此才能谈到关于培养的问题。就算不需要下个精确的定义,至少也得贴个证签什么的吧。

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你觉得梁湘润与曾仕强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如果让我来描述一下曾仕强教授,大约会有以下几个选项: ①《易经》研究专家(大师)②博学强记、乐为人师的学者③头衔多到一张名片印不下的玄学普及者④天下万物皆可套上《易经》,一本正经说鬼话的人⑤一个擅长从笑话中得出深奥人生哲学的人。等等,等等。 如果将这些选项中任意取一个,以我们学校现在的水平,就算存有缺陷,应该也不成问题,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你觉得梁湘润与曾仕强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这么说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但如果你真的一直读曾的书,听他的公开课,又能够撇开媒体所赋予的种种光环,你会发现这些选项并没有低估他。

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你觉得梁湘润与曾仕强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曾先生是一个极会自我推广的人,百家讲坛为其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平台,而曾先生又似乎长于将专业知识向外拓展,占了《易经》不少的便宜。以至于万事万物,上天入地,都能拿来做个说的通的解释。至于这些解释,会不会在微笑中误人子弟,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高人怎么评价曾仕强,你觉得梁湘润与曾仕强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曾先生在国内有许多粉丝,以我之见,大多是喜欢曾仕强教授这个人。因为,他的讲课演讲,并不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教授那样,口若悬河,气势如虹。而是微笑着和颜悦色地娓娓道来。说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学养和风格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如果把曾先生与厦大的易中天教授作比,就能够清楚的看出来其中的差别。前者从《易经》里面挖宝贝,后者则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挑文章。其实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春风满面一团和气;另一个则像是许多人欠了他的钱。就像是过去说书场里的两个角色:一个是脸上堆笑、见谁都鞠躬的、会做生意的店小二。另一个则是口若悬河,一惊一乍、表情夸张的说书人。前者像一个微笑的刺客,云淡风轻的把钱揣进兜里,而后者则需要透支所有的体力,扯开嗓子吆喝。 曾先生还说过,不了解易经的人生等于白活,还说人一生都是顺顺当当的,那也是白活。很显然,曾先生对易经的推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为人和气有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说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句,易先生似乎一点也不逊色。他曾经写过一篇题目为“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的文章,其实这篇文章是在劝诫那些望子成龙的人。不要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曾先生和易先生说出的道理都很深入浅出,都是大家能够认可而平时又被忽略的道理。只不过两人的表述都带有明显的推广色彩和标题噱头。如果你把它看成是语言的艺术,或者说话的艺术,也就心平气和了

以下附上几幅图片。曾先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副笑呵呵的面容,看上去一副菩萨心肠。在看易先生,不仅面目表情丰富,连肢体语言也搬上了课堂。有点儿意思吧。

拉扯这么多,现在话题收回来。按照题主的意思,我们的学校里要多多培养这样的人,想来谁也不会有意见,但如果是以此为标准,培养不出这样的人算是一个问题,需要某种谴责的话,那我得说,这毫无道理。 中国的教育显然有许多缺陷和问题,但我想这不是教育本身所能改变的。过去几十年,虽然中国的大学里并没有走出太多的大师级人才,尤其是人文科学方面的引人注目的宗师,但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一直到今天,有关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的专才和大批技术型人才,即便放到世界范围,其厚度和门类的多样性,足以傲视天下。这也是为什么,当外国人说我们是山寨之国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是山寨,我们也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雄厚的基础人才,莫说是创新超越,便是山寨的那些惊世骇俗的手艺,放眼世界,又有谁可以一较长短。更何况,现在我们已经走山寨,走向创新,虽然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追赶,但有这些数以千万计的基础人才的存在和一代一代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相信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在丰沃的土壤中,成长出数量可观的大师级人才。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