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由于研究三星堆的缘故,我曾对《山海经》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山海经的秘密。因此,对于题主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认识,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山海经》是否会成为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认识他。现在的一些影视剧把《山海经》当作纯粹的神话来看,是不必当真的。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1、要认识《山海经》,首先应清楚《山海经》的创作背景。根据刘歆《上山海经表》、王充《论衡·别通表》、《颜世家训·书证篇》等传世文献的记载,《山海经》是禹、益时代的作品。过去,由于传统史观对夏朝有错误的判断,故自唐以后,多有学者认为《山海经》作者为禹、益说不可信。然而我在研究三星堆的过程中,发现《史记》记载的夏史体系是不可信的。要清楚地解释三星堆,应把《史记》的线性历史体系调整为夏与商周并行的历史体系(具体研究可以参阅我头条号内的文章)。经此调整之后,笔者发现大禹治水就是蜀地所讲的杜宇治水,其所治之地就是自今都江堰及其以东成都平原的岷江水系。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在我重新建立的古史体系中,大禹是处于三星堆青铜文明末期的人物,时在公元前1260年左右,《山海经》最初的底本就形成于此时。三星堆文明是一个典型的神权治国的文化,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山海经》自然会带有神权时代的特色。神权性质的作品,其特点是一方面会记录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对大量的动植物及自然现象和人物的描写又会夹杂着荒诞的巫术思维。象《山海经》中记载的负日神鸟所居的神树,过去我们不敢想象是真实存在的,结果却从三星堆挖出来了。这就证明了《山海经》既反映着一定的现实世界,也反映着巫师想象的世界。

2、要解读《山海经》,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解了《山海经》的创作背景及性质,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解读的问题。如果按照所谓的“科学”思维,《山海经》当然是比较难读懂的。但如果我们采用人类文化学思维,通过利用人类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那么就有可能进入古人的思维意识,并理解其信仰,做到用古人的眼光来看待《山海经》。这个时候,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山海经》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一部太正常不过的作品,但是其地位非常神圣。有时,我就把《山海经》比喻为神权时代的宪法。

以上两点,是我对解读《山海经》所得到的一些认识,供您参考。如果还有回答,可以关注我,或在下方留言,继续讨论。

《山海经》是本奇书。你可以看作是本游记,也可以看作是本地理杂志,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神话故事,也可以看作是本野史著作,甚至连著作时间、著作人都有争议,惟一不被争议的是此书研究价值,涵盖地理、历史、医药、文化、发明、风俗、山珍怪禽、矿物分布等等内容,遇到难题,翻查《山海经》!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山海经》记载内容简要《山海经》是神话,也是远古地理,还记载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说明那时远古人们已经出国游玩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如果神话一点,那时大陆是不是还是块整体呢,被海洋包围得象个鸡蛋?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山海经》的内容看似荒诞不经,所以地位很尴尬,不被正史认同,也不为诸子所传,好处就是让《山海经》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原始记载,鲜少改动,从而提供了最珍贵的研究远古的资料信息。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一、《山海经》按照方位走向。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从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九州大陆中部,周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围,如果按此说法,那时大陆还真是个完整的陆地,独立在四海之中。

山海经的秘密,《山海经》真的是我们丢失的“异世界”吗

(《大荒经》和《海内经》方位是东南西北,疑是后人改动而成)

其记载中的事物具有真实性,虽有夸张的成分,但肯定来自认知,并不是随口吹牛,瞎编乱造,所以司马迁才认为不敢言,持中肯的意见。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二、《山海经》内容简要。

1、《山海经》最早是图文并茂的著作,名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失传。

2、《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3、《山海经》详细分类。

《山经》五卷,主讲山川地理,祭祀典礼相关,以及山神相关。

《海经》分海内、海外各4卷。

海外篇:主讲海外国度的异人、异物,中穿插古老神话人物,如刑天、夸父。海内篇:主讲海内奇异物事,如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大荒经》4卷,《海内经》一卷,主讲帝俊、皇帝相关的神话。

《山海经》包罗万象,既有对事物的写实,又有丰富的神话想象,很多时候在读《山海经》,你会觉得是在看一本实用而又虚幻的书,这种矛盾让人爱不释手。求知是支持人勤奋的动力之一,在求知中释疑,在明悟后生疑,不断的求证,不断的成长,这才是看书的真谛。

比较有趣的地方很多。

比如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这不可思议的事吗?

我们心中的西王母可能是这样的。

在古埃及画像、雕塑和现代是这样的。

西王母的形象跟古埃及文明联系起来,那么人面、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不是很相似呢,西王母难道跑到古埃及玩过一趟呢?还是本身就是古埃及的王?

周穆王为什么要花两年时间走11万里去拜见西王母呢?

这是个很难解释的现象,就当远古大陆是一块,还没有分离出去,周穆王坐着马车跑到埃及出了趟国!

《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现在读来艰涩难懂,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读《三海经》,虽然说老少皆宜,但涉及到大量生僻字以及形、音意字的运用,很容易造成很多误解和错误,所以除了翻查字典和参考学家著作外,还得小心求证,不然就会稀里糊涂的犯很多常识性错误。

第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否则容易望文生义,自以为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第二、要掌握一些历史知识。不能人云亦云,把别人的理解作为证据,带有个人倾象去读《山海经》,否则很容易被带沟里去,可以作为参考。

第三、要有目的性、选择性地进行阅读。由于《山海经》是个庞大的知识库,如果你把它只是用作打发闲余时间的娱乐,很难读下去。

1、《山海经》是以流水帐式的方式叙写。一篇文章涉及太多的知识点,有怪兽,有矿物,又有神药,还有传说,掺杂在常理事物之中,如果没有目的性,很难让自己有所收获。

2、选择性这时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你要了解神话故事的某个人物,先用网络搜出在《山海经》中所有出处,再去细读涉及的篇章。

这时知识点明确,你的目的性让主次有别,自然在了解了你需要的人物后,对当篇其他知识点也有了个粗略了解,有个初步的印象。其他矿物、药草、风俗等知识点类似。

3、要习惯随手画知识树。《山海经》往往以一个点出发,向一个方向延伸,所以我们要习惯把出点当成树枝头,沿途所见当成枝叶,不断完善下去,最后形成一条知识脉搏。这种知识树有助于我们加强记忆,也可以当成一种备忘,最后成为我们知识的存储。

4、要明确《山海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古时学者认为是夏禹、伯益的著作,或者是其族人汇编而成。如今我们越读的多,发现其涉及的地理知识不仅仅只是在华夏大地,甚至在海外也相应的得到了实地验证,以当时的道路交通来说,光靠幻想是达不到如此详实的描写,那么最大可能就是靠当时巫师口传、记载,最后汇编成书。鲁迅认同这一点。

《山海经》的意义和价值《山海经》我认为首先它是本地理学说,其中记载的地理方位、地理特征符合大陆的特征,是最早的地理百科全书,虽然有神话的色彩影响,但对于当今对古时地理研究无可取代。

《山海经》由于保存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很多我们熟知的民间传说都能从里面找到记载或者影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文化起始的有力根据,也是文明传承的最早记录,对了解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精神取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山海经》又是了解古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文献,如今已经消失的某些精神文明,在书中可以找到支撑和证据,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又以历史记载提供了研究方向的有力证据。

《山海经》很明显的又是一本极其浪漫的文学作品,里面的神话色彩浓厚,把上古的故事串联了起来,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涉及到当时的科技发展,风俗习惯的变化,这无疑丰富了文学的想象空间,并且成为后世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深深影响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

在我心中,《山海经》就是本百科全书,只要你去研究,你就必有收获。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插画师对山海经的奉献,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