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几维空间是真实存在吗,梦境会不会就是人类生活的四维空间

不是四维空间而是多维宇维空间梦是几维空间是真实存在吗。做梦的人首先是没有了自我有意识建立的安全波,人在清醒的时候这个波就会存在,由于这个波的原因有很多外来微弱的波都会被遮挡在外,也因此人会变得与外部的弱信息弱波不是特别灵敏灵感。每一个人的脑核里都有着与宇宙各类信息交互的感识神经,这个感识神经特别微弱也特别敏感,它就像能发出超高音的扬声器振膜一样,与其交互共鸣的都是微弱的电波,这个感识神经唯有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它才会感受到外来微弱的信息波。

传统看来宇宙是3个空间维加上1个时间维。

梦是几维空间是真实存在吗,梦境会不会就是人类生活的四维空间

3个空间维就是上下、左右、前后,1个时间维就是时间。

梦是几维空间是真实存在吗,梦境会不会就是人类生活的四维空间

宇宙间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的事,都可以用这4个维度来确定。随着弦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宇宙好像不是只有4维,而是有11维,应该是10个空间维度,加上1个时间维度。只是有些维度蜷曲起来了,我们感受不到。

梦是几维空间是真实存在吗,梦境会不会就是人类生活的四维空间

举个例子。假如在花园里有一根长长的水管,这水管无限薄,很细,上面有一只蚂蚁在爬。如果我们离得远一点,这水管在我们看来就好像是一维的,就是一根线。如果我们要描述蚂蚁的位置,那只需要一个维度就行了,就是它离水管的起点有多远。但如果我们凑近了看,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水管还是有粗细的,蚂蚁不光可以顺着水管的方向爬,它也可以在水管上转圈。转圈的那个方向,也是一个维度。所以,如果要精准描述蚂蚁的位置的话,我就需要知道两个维度,一个是长长的那一维,一个是绕成圈的那一维。

在弦理论看来,我们的宇宙也跟这根水管差不多。我们感受到的那3个空间维,是展开的,就相当于水管上的长长的那个维度。剩下的维度,就好像是水管上绕成圈的那一维,蜷曲起来了,而且蜷曲得特别小,可能只有普朗克长度那么点大,所以我们注意不到,但这不代表这些维度不存在。所以我们的宇宙,是有1个时间维,3个展开的空间维,还有7个蜷曲起来的空间维,一共是11维。

那你可能会问,照这么说,我也可以说宇宙有100维1000维,反正我们也看不到,科学家凭什么说它们存在呢?而且就算这些维度存在,但它们蜷曲得那么小,又有什么意义呢?之前说过,在弦理论看来,粒子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弦的不同振动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粒子。那些蜷曲起来的维度虽然很小,但它会影响空间的结构,也就会影响弦的振动,因为弦也是普朗克尺度的大小。有10个空间维,就意味着弦可以在10个方向上独立振动,弦的振动模式会影响粒子的质量和电荷,从而影响我们的宇宙。

当然了,11维理论的来源,也是通过数学计算倒推出来的,科学家目前还没办法通过观察进行验证。这11维中是不是只有1个时间维,也说不准。这个理论目前只是个雏形,还有很多疑问都没法解答。

再来看看黑洞。如果我们用弦理论来看黑洞的话,会发现更多匪夷所思的情况。在一般人的想象中,黑洞和基本粒子,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种物体,黑洞是质量极大的巨无霸天体,粒子是质量极小的小不点,但有物理学家提出,黑洞和基本粒子有很相似的特征,就像粒子一样,如果任何两个黑洞有相同的质量、力荷和自转,那它们就是完全相同的,这跟基本粒子是一样的。所以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说黑洞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基本粒子。但如果要研究这个问题,就会碰上质量极大、尺度极小的问题,要面临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冲突,所以一直没有进展。而随着弦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真的在黑洞和基本粒子间建立起了一个无懈可击的联系,发现黑洞和基本粒子就好像是冰和水一样,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存在方式。

当然了,黑洞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从弦理论的视角来看,这些谜题也可能存在着非常神奇的解释。比如包括霍金在内的科学家曾经都认定,所有的物质和信息,一旦掉进了黑洞,就永远地消失了。但后来霍金承认,根据弦理论对黑洞的最新认识,这些信息有可能储藏在黑洞的某种特殊的高维膜里,还可以从那里被还原。不过这些都还只是猜想,没有定论。

如果我们把弦理论用在宇宙大爆炸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很多新鲜的结论。比如宇宙在大爆炸初始时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刚好是三个维度延伸开来了等等。当然了,这些问题极其复杂,而且也还在研究当中,没有定论,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刚才讲的就是最后一个问题,弦理论可能会推翻我们的哪些认知?在弦理论看来,我们宇宙的空间不是3维的,而是10维的,只是其中的3个维度展开了,而另外的维度是蜷曲的,但这些维度都会影响弦的运动。此外,弦理论还在黑洞和基本粒子之间建立了联系,也推动了科学家们对于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其他研究。总之,弦理论会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产生重大变化。

参考:

[1]高维空间_百度百科

[2]豪斯多夫维数

[3]超正方体_百度百科

[4]超弦理论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或者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