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是谁建的,北京是北宋时期的辽国首都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北京城是谁建的!

北京城是谁建的,北京是北宋时期的辽国首都吗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北京”,问题问的是:现在的北京是北宋时期辽国的首都吗?

北京城是谁建的,北京是北宋时期的辽国首都吗

答案:不是。辽国真正的首都是捺钵之地。

北京城是谁建的,北京是北宋时期的辽国首都吗

一:辽国的建立。

北京城是谁建的,北京是北宋时期的辽国首都吗

辽国是东北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唐朝灭亡后,曾经的唐朝藩镇相继建国,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争霸的局面。这个时候,契丹族开始崛起,耶律阿保机根据契丹族轮流当部落首领的制度,成为契丹族各部落的首领。

在耶律阿保机的管理下,契丹族各部落被高度地统一起来。于是耶律阿保机先后灭掉了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又向东灭掉了渤海国,由此登基称帝,建立契丹国,疆域范围包括了现在的内外蒙古、东北。

耶律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这个时候,中原割据王朝后唐内乱,石敬瑭发动反叛割给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请契丹兵攻打后唐。耶律德光由此得到燕云十六州,并将其打造成南下的基地,由此顺利南下,攻破后晋都城东京开封府。后晋亡国,耶律德光取得了中原大部分地区,于是在开封府宣布改契丹国号为辽。

由于中原百姓的反抗,耶律德光随后退出了中原,但仍然占据着燕云十六州,辽国的疆域由此确定下来。

二:辽国的行政区划

辽国的行政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

辽朝如同宋朝,也有五京制度,主要是为控制因战争获的土地而设置的,或是因为争夺一地而设置的前进基地。

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上京道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辽国将上京定位首都,其他的都是陪都。在辽圣宗时期,首都又迁到了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没有成为辽国的首都。

三:辽国的政治制度。

辽国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朝中央的官制有南面官制和北面官制两种。所谓南、北面官。“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南面官沿袭唐以来的官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官员多用汉人。北面官名称与南面官不同,执掌大体相似。北面官均由契丹贵族担任,权力远较南面官为大。

从辽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出,辽国五个道的行政区划是归南面官管理的。由此,可以说,上京临潢府或者中京大定府,并不是辽国实际上的首都。首都一般是君主以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在,但是上京的最高行政机关只是南面官,而北面官才是辽国政权的执行者。

除了南面官制的道州县的行政区划外,辽国还有北面官制的宫账、院帐、部落针对游牧部族的管理制度。辽国有六院帐三十四部,而宫账则分为十二宫一府。

四:辽国真正的都城是可移动的。

辽国的皇帝并不像中原的皇帝那样待在固定的国都里,而是喜欢四处出巡打猎,训练作为辽国统治根基的皮室亲军。这种习惯,后来演变成为了一项制度,叫四时捺钵制。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大约到圣宗时,四季捺钵才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官,决定军国大事的中心。

也称作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皇都和五京是宰相以下官僚处理政务特别是汉民政务的地方,这是契丹立国以后政治管理的一大特色。

综上所述:现在的北京不是古代辽国的都城,作为南京析津府,其实际功能相当于现在的省会,连陪都的资格都没有。而作为辽国都城的上京或者中京,实际上是辽国的陪都。辽国真正的首都是捺钵之地,是可以移动的。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