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战,也是清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骑兵与西方作战,当然,这场战役毫无意外的是清军惨败,败的有多惨呢?对阵的双方,清军步骑兵约三万,英法联军共约5千。战斗持续仅 4个小时,之后以清军败退铁骑踏乱明、八里桥失守而告终。清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仅英法联军清扫战场时发现的尸体就有 1500 多具,而英法联军在此战中伤亡极小,法军 3 人死亡,17 人受伤; 英军 2 人死亡,29 人受伤,清军与英法联军阵亡比达到惊人的 300: 1,甚至有可能更高。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这场战斗,甚至很难想象,这种战损比是怎么打出来的。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战斗,是屠杀,是英法联军对清军单方面的屠杀。索性,由于这场战斗时间比较近,对此的记录也很多,中国人的,英国、法国人的都有,我们来看看这场战斗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清军总共三万,其中蒙古马队1万人,步兵三万人。统帅是僧格林沁,副手是胜保。僧格林沁和胜保是当时满蒙贵族中较少的有丰富实战经验、善于用兵的将领。他么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1860 年 9 月 21 日早 6 时,清军骑兵采用集团冲锋的方式率先向英法联军发动攻击。据法军总司令蒙托邦记载: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鞑靼人(清军蒙古马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的骑兵从我们阵地的右侧到左侧都聚成一片,蜂拥而来”。清军骑兵成密集队形驰骋而来,直至离英法军前沿阵地仅五十来米,这一切全无声息,听不到任何指挥号令,这个场面应该说是十分惊心动魄的。但英法联军显示出了超高的战斗素养,他们并不为所动,不急于开火,而是等清军骑兵冲到大约五十米时集中开火。蒙古马队在英法联军来复枪的射击下人仰马翻,逐渐溃不成军。据僧格林沁奏报称: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该夷火箭数百只齐发,马匹惊骇,回头奔驰冲动步队,以致不能成列,纷纷退后”清军骑兵的冲锋以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开始追击清军至八里桥。清军后撤的唯一退路就是八里桥,一旦被英法联军占领,清军将全军覆没; 而英法联军也希望通过占领八里桥,既消灭清军部队,又打开进攻通州和北京的通道,因此双方为争夺八里桥展开了决战。不得不说,八里桥之战清军打得还是很英勇的,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豆腐渣军队。法军军官德凯鲁勒和埃利松的记载生动展现了当时激战的情景:

铁骑踏乱明,八里桥之战,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成了战五渣

十二号炮已经进入阵地,并把炮弹倾泻在桥上。这时,桥栏上的大理石被炸得粉碎,四散飞奔,再加上炮弹的碎片,把桥上放着的石头老虎也给炸坏了,( 清军) 倒下去的人立刻由新的禁卫军所替补……普热上校带着两连精锐士兵冲上前去杀到了桥上,与清军展开白刃战。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到,清军和英法军队是展开了白刃战的,但是,即使是在清军寄以取胜希望的白刃战上,依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仍然是一边倒的屠杀。不过,清军在八里桥之战所表现出来的高昂斗志给英法联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整整一个小时内,他们顶住了使他们惨遭伤亡的压倒火力。这些勇敢的,然而还不够灵活的战士与其把战场易手让给敌人,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八里桥之战,清军败得如此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将帅不合八里桥之战主将是僧格林沁和胜保,僧格林沁为主帅,指挥蒙古马队正面突击; 胜保为副帅,主要负责指挥两翼包抄。但两位将帅在战斗过程中并没有精诚团结,反而互相较劲,在战斗后又诋毁对方美化自己。当时社会上也流传着二人不和的传言,如“僧王(僧格林沁) 肯稍接应,定能破敌成功……僧王忌胜公( 胜保) 威名,不欲其功之成,且伊素所畏者,止胜公一人而已,故欲置之死地,假手于人以杀之也”。又如“僧王经营两年,节节败退,胜公乃欲一战成功,是不为僧王留余地矣”。以上虽然属于传言,可以确定的是,二人关系并不融洽。其实,将帅之间这种关系在封建军队中实属平常,这中军阀习气、互相攻讦的作风也是封建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战术失误在战前,咸丰帝制定了“以奇兵抄袭,挫其前锋,能以鸟枪、刀矛等短兵相接”的战术,即先以蒙古马队为先锋,利用骑兵的速度先击败英法联军前锋部队,再以清军其余步骑兵从两翼包抄,与蒙古马队一起将英法联军围而歼之。咸丰帝认为此战法能“使其自相烦扰。夷性多疑,军心一乱,剿办自易得手。军情变幻靡常,总在出奇制胜”(这到还真颠覆了我对咸丰的看法,这位逃跑皇帝原来也还略通兵事,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咸丰提出来的这个战术,听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随后的作战中僧格林沁和胜保采用了咸丰帝提出的战法,但结果证明咸丰帝的战法正是导致清军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英法联军来复枪和重炮的轰击下,清军的马队根本就冲不到英法联军的面前,用骑兵在广阔平原上冲击装备新式枪炮的敌军就是一种自杀行为,骑兵的速度无论如何比不上子弹的速度。更严重的是,一旦骑兵溃败,马匹受惊,奔回本阵,后方的清军步兵部队面对马匹的冲击根本没有抵挡能力,直接导致步兵阵型大乱,最终清军全线溃退至八里桥,并在立足未稳时与英法联军决战失利,因此,这一战术失误是导致八里桥之战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过,战术失误并不仅仅体现在咸丰帝身上,各级官吏对于英法联军的猛烈炮火也认识不足。时任詹事府詹事的殷兆镛提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棉被法”,即

“遇夷匪,则棉被军当先,前层蹲,次层立,将全军遮住,酌留空隙为瞭视与放火器之地。布阵既定,任敌人多方冲突,我军屹立不动。俟敌稍懈,则棉被军疾驰前逼,彼火器刀矛都无所施”愚昧无知,对火器没有足够的认识,是那个时候的常态。

三、武器装备和士兵训练落后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所使用的武器仍是以传统的刀矛冷兵器为主,辅之以火炮火枪等火器。即使是火器,绝大部分仍处在明末清初的水平,如英法联军缴获的清军火炮,“青铜做的,长达 3. 51米,重达 7220 公斤,这些大炮被称为‘无敌大将军’炮,尤其那些铁炮,外观破旧,不带瞄准器,甚至没法调节射击距离。“无敌大将军炮”是清朝康熙年间研制的一种子母炮,曾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炮面对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不断发展的西方新式武器( 后膛开花炮和来复枪) 已经落伍。

火器落后,那么在传统冷兵器上,总能扳回一点优势吧?事实是,即使是冷兵器作战,依然不是西方军队的对手。法军曾讽刺清军:

仍那么幼稚使用弓箭作战,弓箭怎么抵挡了卡宾枪和刺刀,( 清军) 500 米内射不到人家那里,人家却一下能射穿他们的胸膛。中国兵没有刺刀,只有长矛、梭镖、戟和各种大刀、短刀、长刀或双手拔刀等。

当时,清军使用的大刀长矛,在灵活性好、杀伤力大的刺刀面前,毫无招架之力。除了武器装备落后外,清军在军队训练上也出现很大问题。即使拥有很少数量且落伍的火器,清军也没有发挥出这些武器应有的作用。法军军官马蒂埃记载,

“清军的炮兵是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时释放的战俘,这些战俘重新编入僧王的部队。清军发射的炮弹从我们头顶飕飕飘过,虽然炮火凶猛,却无杀伤力”法军军官瓦兰·保罗记载,

“清军的铁炮,因为没有调整好方向,( 炮弹) 总是从我们头顶上飞过”以上两处记载可以窥见清军在平时训练中的废弛状态。但凡有一发炮弹命中,英法军也不至于死伤这么点人。

总结八里桥之战,是清朝对西方对军队的全面失败,无论是武器装备、战斗素养,还是战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与西方,在西方现代军事体系面前,等待清军的只有被屠杀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战斗,让西方有了从骨子对中国的轻视,当然,这一切,直到朝鲜战争,才发生改变。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