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昏君,为何有人说“明朝多昏君,清朝多明君”,这种观点正确吗

明朝多“昏君”大明第一昏君,清代多“明君”的观点,是有些人只从勤政这一角度评价出来的。明朝皇帝不勤勉,甚至连万历皇帝这样二十多年不上朝的都有;清朝历代皇帝都相当勤政,代表劳模皇帝雍正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其实,以这种观点来比较两朝皇帝是不客观的。

两朝的中央官僚体系是有差异的。明朝是内阁和太监制度,两套秘书班子并行。而内阁负责批阅文件和起草建议,太监负责批红,管理特务机构以及监军。内阁和太监互相制衡。在大明一朝,别说皇帝不上朝二十年,就是不上朝五十年,大明朝的官僚机构仍然是可以正常运作的。

明朝的内阁设立于成祖时代,因为地域广大,再加上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要处理的事情太过繁杂,所以必须有人为皇帝分担,内阁制度应运而生,他们会将各地的奏报先进行筛查,并且给出处理意见,之后再呈给皇帝批阅,以此来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前期君主权威大,所以内阁权利较小,相应的也不需要太放纵太监来与文官争权。随着时间推移,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利越来越大,对皇权形成制约。皇帝不得不放纵太监来争权。这恐怕也是明朝多“昏君”观点的又一来源。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到清世宗胤禛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王朝君主集权的演变过程,时代的演进必然会导致权力愈发集中在皇帝手中,所以清朝皇帝看起来绝对是比明朝皇帝忙的。

清承明制,继承了明朝的集权,却没有制衡,在军机处这一制度下大臣已经连建议的权力都没有了,是必须由皇帝亲自决断。乾隆皇帝说“本朝无名臣”,为什么?因为他只需要奴才。明朝文臣以“廷杖”为荣,敢与皇帝据理相争;清朝有人敢和皇帝争辩吗。清代皇帝都很忙,尤其是康雍乾三代,在工作态度上绝对是工作狂级别的。殊不知人家在累死累活的同时也享受着乾坤独断的权力快感,一切好的坏的决策都是出自这几个人手里,开拓边疆奖励生产的是他们,摊丁入亩的是他们,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也是他们。

清朝制度的缺点在鸦片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道光皇帝接手的清朝刚经过康雍乾盛世,虽说有点虚假,但总体上讲国力还是蛮不错。可他竟然在鸦片战争当中,对所谓英吉利夷的剿与抚,经完完全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底下的大臣,如伊里布,琦善,奕山,都不以办国家大事为主要目的,而以“满足皇帝的要求,顺应皇帝的心意”为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制度的僵化,整个清朝上上下下都听命于一个道光,而恰好这位智商不在线。

明朝皇帝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清朝皇帝却频频出逃,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出逃。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光绪出逃。这就是清朝的“明君”。

首先,朱祁镇与朱祁钰都算不上明君,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这哥俩中,朱祁钰要比朱祁镇好一点。

大明第一昏君,为何有人说“明朝多昏君,清朝多明君”,这种观点正确吗

朱祁镇与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事实上,朱瞻基也只有这两儿子。朱祁镇是老大,朱祁钰是老二,但这哥俩不是一个娘,也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瞻基死后自然把皇位传给了老大朱祁镇,就是明英宗,老二朱祁钰被封为郕王。这哥俩的故事可以真正算得上一波三折,咱们分为三个阶段来说。

大明第一昏君,为何有人说“明朝多昏君,清朝多明君”,这种观点正确吗

第一阶段:正统时期

大明第一昏君,为何有人说“明朝多昏君,清朝多明君”,这种观点正确吗

朱祁镇即位后,年号定为正统,从1435年1449年,一共干了14年。刚继位的时候,朱祁镇才九岁,国家大事就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不过这个张氏很明白事理,她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相继合作,国家大事处理的还算明明白白。不过随着张氏驾崩,三杨离去,朝政大权就回到了朱祁镇手里。这下就坏了。

朱祁镇宠信一个太监,叫做王振。这个王振本来是个落第秀才,为了生计自阉进宫,因为有点文化底子,成了当时的太子朱祁镇的伴读。朱祁镇对他非常尊敬,称呼他为先生,等到自己即位后,就把王振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已经是宦官能做的最大的官了。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王振不敢蹦跶,但张氏死了之后,王振开始专权,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

大家知道,宦官专政,一般都没什么好事。王振专权之后,对凡是反对自己的大臣们,要么构陷入狱,要么直接打杀,搞得当时很多公卿大臣称呼他为“翁父”,可见其权势之大。在这种形势下,朝政处理可想而知,早已乱作一团。

到了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王振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个糊涂蛋不顾群臣反对,就带着50万大军出发了。但这也不要紧,关键是他把军事指挥权下放给了王振,一个宦官懂什么打仗,王振胡乱指挥,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王振死在乱军之中,朱祁镇则被瓦剌活捉了去,50万明军全军覆没。

第二阶段:景泰时期

朱祁镇被活捉后,瓦剌就利用他来作威胁,想让明朝边关的将领开关投降,幸亏当时的将领明白事,没开城门。后来瓦剌大军打到了北京,兵部右侍郎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登位后,年号定为景泰。他重用于谦等人,调集兵马,安定人心,上下一心终于打退了瓦剌,史称京师保卫战。

朱祁钰登位以后,应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了局面,又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尽管他对瓦剌态度强硬,但瓦剌却没有恼怒之下杀死朱祁镇,并且还在一年之后将这位太上皇送了回来。

这一下就有点尴尬了,朱祁钰尝到了皇位的甜头,当然不想让位给自己哥哥,于是就把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朱祁钰当然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可惜的是他只有一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而他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又身染重病,眼看就要不治。

就在这个时候,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找到了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于是朱祁镇就又重新当上了皇帝,朱祁钰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只好到床上装睡。大概装了两个多月就死了,死因没记载,没人知道。

第三阶段:天顺时期

朱祁镇从弟弟手里夺回来皇位,年号定为天顺。夺位之后,朱祁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于谦,就这一条,说明朱祁镇还是一个昏君。

不过,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可能是被关的八年里想明白了一点,重用了几个贤臣,批阅奏章也比较勤快,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朱祁镇临死的时候,下诏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这一举动活人无数,算是他为政期间最大的一个亮点。

总而言之,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俩,一个宠信宦官,自己被瓦剌活捉,另一个做事优柔寡断,稀里糊涂被夺了皇位,都算不上明君。认真比较起来,朱祁钰总算没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比他哥哥朱祁镇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点的,虽然强的也不多。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