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双十一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84岁的“中国管理大师”曾仕强去世,也是特殊时期出自台湾的一些所谓国学大师时代的落幕,像南怀瑾,曾仕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世纪前十年,是大陆国学热潮期,见到国学二字,很多人就本能式地趋之若鹜,加上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台湾的一些国学大师又会将中国传统经典进行实用性地阐释,获得了一批拥趸。

曾仕强阐释《易经》,上过《百家讲坛》,讲过管理,几乎无所不能讲,乍一听起来他所讲的也没多大毛病,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他讲的方式,依旧是功效性的单一解释,与于丹讲《论语》的方式也没多少差别。这也是所谓的很多人讲曾仕强“坏话”的重要原因。

对于国学经典,还是去读原文,理解或自己体悟原文最好,一些经典性的遵循原文的解释可以看,其他一些单一性的解释,甚至曲解,不看也罢,否则也容易走火入魔。

你觉得曾仕强是国学大师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我个人认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名副其实,大家看到这句话别急着炮轰,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今天的人们一提到河南省,想到的是什么?人口,农民工,素质差等等,我想用我的微薄之声,替河南发声,河南,河南人是有底蕴,有骨气的。河南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一二三排不上,但不靠海,没有经济特区,我们依然稳居全国前五位。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历史上中国经济唯一一次到达世界顶峰,并且远远甩开第二第三的时期,北宋的都城开封。商文化的发源地安阳,郑国都城郑州,十三朝古都洛阳。其实还有,不过岁月的犀利,战争的摧残让他们变了模样,没有入选著名的古都,比如宋国国都商丘,还有些虽不是都成但传承久远的城市,上古城市夏邑县等。

不管今天的河南还有没有之前的辉煌,璀璨,中国中原之州,华夏文明之根,此功勋,河南不可磨灭。

如今,很多人对河南人存在着误解,最可气的就是之前微博上的某位“圣人”自诩好人,对河南的一系列语言攻击。河南人口众多,遍布全国,所以“河南人只适合做农民工,种地”的帽子就来了,一个河南人说句脏话,“河南人就是那么没素质”的帽子就又来了。这两年河南好人多了,也没见有人站出来替我们宣传,反而又有了诋毁的声音。

在此不多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好人无处不在,坏蛋哪里都有,对事客观,就够了。

河南史是中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河南人更是中国史建设者的不可替代的一群人。

世乱见忠臣,不意味忠臣出现的年代是乱世。

曾仕强曾说河南怎么啦,曾仕强教授去世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

魏征是能臣、诤臣,但算不上忠臣。身为隋人投唐,身为李建成属官又投李世民,与忠臣二字挨不上边。李世民真正的忠臣是尉迟恭、程知节等人,这些人是能为李世民舍弃身家性命的。

魏征更像一个职业经理人,投奔李建成就是为了实现一生抱负,展现个人价值,但李建成让魏征失望了。当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李世民用天下大治这个愿景打动了魏征,这符合魏征的一贯想法,并认为有较大实现可能性,这才真正跳槽到了李世民这边。这样的人还有几个,包括李靖、李绩,只有在李世民麾下他们才能成为千古名臣。

换成李建成,根本无法提供能让如此之多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这些人放在李建成手里,只能成为一批庸人。

总之,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两个绝顶聪明之人,在国家刚刚统一、内忧外患亟待治理的时候,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李世民提供平台,魏征、李靖等英杰献计献策、攻城略地,并且始终如一。这种合作是良性的,李世民和魏征都实现了个人价值,李世民成了最杰出的帝王,魏征等人成为千古名臣,且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政治最清明的贞观盛世。

最后再说一点,乱世出忠臣这句话不是曾仕强教授首创的,至少近两千年前就有,各种古籍当中也多次被引用。后半句,“魏征的出现是对唐太宗的侮辱”,如果这句话是曾仕强教授亲口所说,那么曾教授的人设在我心中就塌了,一个易学高人不可能说出如此没有逻辑性、没有常识的话,我更愿意相信是网络谣言。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