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大清为什么会灭亡。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成立,那么:很多人每天都注重养生,为什么还是不能长生不老呢?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这个设问的意思,“静夜史”想说明的是:任何王朝都有兴衰,时间或长或短,皇帝勤政只能一定程度上延长这个王朝的享国时间。但是,绝对不会让这个王朝长生不老。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因为,很多历史规律性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都不行!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所以,清朝的灭亡是必然事件,即使祥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是会走向灭亡!

所以,这和清朝皇帝的勤政,真的关系不大!

那么,清朝皇帝为什么这么勤政呢?“静夜史”认为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专制集权”!

中国的封建专制集权在清朝走向了顶峰,1727年,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部用兵,并于1729年正式出兵。为防止泄密,雍正帝在隆宗门内设置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这是军机处的由来。

军机处的设置打破了明朝以来的内阁制度,起到了架空内阁的作用。此举使得皇帝的权力空间加强,专制集权达到了顶峰。

1737年11月,乾隆再次设置军机处,进而成为清朝定制。

因为是皇帝的秘书处,因此军机处在收权后,大小事物都要经过皇帝的亲自裁决。

所以,皇帝必须亲力亲为。

加上皇帝天生的猜忌心理,更不放心将权力交给外人,所以大小事务都需要皇帝一人处理,所以皇帝成为天底下最忙的人。

这就是清朝皇帝个个勤政的真相,因为权力高度集中,所以只能劳烦皇帝亲自处理,雍正皇帝在位13年,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除了过生日,全年无休,这是相当可怕的。

不得不说,相比于明朝皇帝的懒,清朝皇帝确实很勤奋,这有利于高效处理军国大事,不至于延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但是,因为权力高度集中,所以对清朝皇帝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环境的优化,以及近亲结婚的影响,清朝皇帝的个人素质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国家衰落也就更快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正是由于清朝皇帝的个个勤政,才导致了清朝在乾隆之后的迅速衰落!以至于亡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傲娇自大,闭关自守,然后在富裕的国情之下玩物尚志,皇亲国戚、三公九卿缺乏危机意识,骄奢淫逸。进关统治大汉江山两百多年了,居然种族观念还泾渭分明,不相信汉人,只信任其八旗子弟,导致民心背向,缺失群众基础,自毁根基,始终被汉人视作外族,欲推翻而后快!而当年开疆拓土的八旗子弟早已糜烂不堪,再加上慈禧太后的权欲和既得利益、朝臣离心、鸦片入侵、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实力落后。因为之前太过富裕,所以一味地以为黄金白银能填满入侵者的胃口,再不济就割地称臣,导致后续国内民不聊生。各地大大小小反叛和起义此起彼伏,削弱了清政府的战力。在内外交困之际,还信奉“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得仅存的保家卫国的信念也消耗殆尽。所有的不利因素和统治者的格局,使得清政府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晚清是一个传统王朝开始走背字的时代。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这不是说满清政府治理得有多差,现在互联网上明粉们把满清说的一团漆黑,但都经不住推敲,如不带偏见,满清王朝是宋之后近六百年治理得最好的王朝,皇帝勤政爱民,中规中矩,没有暴君,昏君,就连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宦官乱政,外戚干政,藩王夺嫡,地方诸侯坐大,权臣逼宫,严刑峻法,滥杀大臣等等,好像都与满清王朝绝缘;最诡异的是,满清还是一个没有奸臣的朝代,从历史上看,奸臣就是和昏君暴君配对出现的,奸臣的绝迹说明没有昏聩暴虐之君主;对比因横征暴敛导致崩溃的明朝,清朝的税赋算是在历朝历代中比较轻的,三十税一,3.3%的税率,和现在的营业税相仿,在雍正一朝实行摊丁入亩,人丁滋生永不加赋后,从制度上堵死了横征暴敛的途径。但在统治267年后,不失民心也失天下,不由让人扼腕叹息,这是为什么呢?

大清为什么会灭亡,有人说清朝皇帝个个勤政,那清朝为什么还会灭亡

满清进入晚清后运气特差,这也是它的宿命。因为它遇到了一个三千年未遇之变局,西方经历了大宪章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后形成一种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兴文明,崛起了,任何曾经强大无比的腐朽帝国在它面前从精神到物质都是不堪一击,而这一切的发生,作为称雄东亚的老大帝国却昏昏欲睡,浑然不知!

信不信由你,国家是讲国运的。以我们东边邻国日本为例,近代以来那叫好运连连,令人感慨!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因美舰为黑色,史称“黒船事件”,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门户开放,实行明治维新,日本在这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中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甚至提出脱亚入欧,鼓励日本人与西洋人结婚以改良人种,这事放在中国那些碍国愤青还不闹翻了天!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将紧接着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赢了,1905年日俄战争中又赢了,1910年并吞了朝鲜,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押宝英法美协约国还赢了,在中国东三省918事变不放一枪一弹居然大赢,此时的日本由于国运日蒸,已非甲午战争前的蕞尔小国,所占领的领土领海面积是本土的几十倍...

大清帝国遇到的危机第一次鸦片战争远比日本早12年,由于老大帝国不肯改变祖宗之法,在三千年来之变局前应对失据,沉睡不醒丧失了先机,第一次鸦片战争败,第二次鸦片战争败,戊戌变法失败,甲午战争失败,1900年挑战八国联军失败。国运走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失败接踵失败,整个晚清就是在割地赔款中艰难度过...撇开宿命的国运不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中国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次稍纵即逝,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大清帝国没把它当成一次机会,而是当成一场耻辱,甚至在当下,依然有人把它当成耻辱而愤愤不平,而日本人现在也在纪念1852年的美国佩里舰长的黒船入侵事件,不过气氛却是喜庆的,没有耻辱感,这就是中日两国真正的差距。所以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从古代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成为列强,开始对外扩张,而且首先就拿它的老师––中国试手,中国在这条道路上却走的艰辛而漫长!

1900年庚子国难后,大清帝国终于醒了,关键的是清政府中最保守的刚毅,毓贤,端王等死的死,貶的贬,朝中再无阻碍的保守力量,慈禧、光绪从西安回京后痛定思痛,开启了大清王朝最后的自救:派遣四大臣出洋考察,推行立宪新政!这次改革除了包括三年前夭折的戊戌变法的全部内容外,新政走得更远,影响更深刻,而且开始限制君权,这是1898年戊戌变法中提都不敢提的事,因为这是一场清政府中最保守的势力都意识到不改就要亡国的重要选择,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立宪新政是利于君,利于民,最不利于官的一次变革,是把肆虐泛滥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国事付诸公议,同时保证皇权千秋万代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孙文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民族革命也在百折不挠的进行中,当时同盟会的领袖们敏感的意识到,如果立宪新政成功了,国家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成功,基本就没有革命党的什么事了,革命党的借口和合法性大打折扣,因此拼命反对,攻击对方是假立宪,真独裁,甚至派革命党人去四大臣出洋考察出发的火车站用炸弹袭击出洋大臣,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场孙文革命和满清朝廷改革自救的赛跑的加时赛,发令枪响后历史沿着自己的轨道极速进行,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这是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改革就是一个逐步归权于民的过程,当家不闹事,必须保证秩序和稳妥,帝国不能乱;对于革命党来说只要迟滞或搞乱了立宪新政,让满清社会在变革中崩溃就有革命党的胜算。从现在披露的史料来看这场满清朝廷的最后自救不能算虚情假意或半心半意,已经预感到不改就是等死,孙文革命党最希望也是这个结果。

可能是因为统治者们拥有权力的时间太久,尝到权力带来的好处太多太深,对放弃到手的权力这个过程有太多的不甘和忿忿不平,在放弃权力的过程中甚至还会情不自禁的想如何顺便攫取更多的权力,这就是1911年5月清政府推出的“皇族内阁”,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皇族竟有5人,举国大哗,坐实了孙文革命党人“假立宪真独裁”的指控,彻底堵死了改革之路,革命之门洞开,在改革与革命赛跑的加时赛中,革命扑倒了改革,辛亥革命爆发了,统治中华达267年代大清帝国寂寞落幕,因为立宪新政是至上而下,辛亥革命是新军起义,他们都没有动员民众,在整个权力更替中民众都是看客,这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也可以说大清帝国没失民心却失天下,走向灭亡!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