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龙吸水拍到真龙,罕见奇观龙吸水,有何看法

“龙吸水”奇观神话中的神龙从天而降钱塘江龙吸水拍到真龙,摇头摆尾地把头伸到山河湖海中,张开血盆大口用力地吸了口气,好像还不满足一样,它一边移动一边吸水,像是要把最甘甜的湖水找到一般。它那巨大而青黑的身躯,连接着湖泊和云彩,似乎是在天上飞得倦了,渴了,于是就从云层里探出头来,又像是在水中的巨龙窜了出来,直奔云端。这样的奇观被有幸看见它的人们称作“龙吸水”,古代的大臣甚至把它当做彰显太平盛世的祥瑞上报给皇帝。其实,“龙吸水”还有不少的别名,比如“龙摆尾”、“倒挂龙”,无一不和它那让人浮想联翩的外形有关。

钱塘江龙吸水拍到真龙,罕见奇观龙吸水,有何看法

在我国,青海、三亚和烟台都是“龙吸水”现象的多发地点,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当代,登载于各类媒体、流传于百姓之口的就有不少例子。

钱塘江龙吸水拍到真龙,罕见奇观龙吸水,有何看法

2004年7月9日,青海湖南岸的居民和游客是幸运的,他们亲眼见证了这种奇观。据目击者说,9日上午10点40分,在青海湖湖面上方一块巨大的乌云下沿出现了一个突起,并逐渐向下延伸,在距水面一定距离时,正下方的湖面突然激起巨大的水柱,浪花飞溅,并形成了一道黑色的雾气伸向空中。两股云雾在空中汇合,由细变粗,由淡变浓,形成一个连接湖水与乌云的柱体,景象十分壮观。大约十分钟后,柱体逐渐消失。间隔约七八分钟后,在不同的位置,又出现了两次相同的情景。大约11点10分,整个过程结束,天空乌云逐渐散去。

钱塘江龙吸水拍到真龙,罕见奇观龙吸水,有何看法

而在2006年8月29日,在三亚南山景区的海边上,同样有无数的游人惊叹于所看到的神奇现象。海面上突然出现一团乌云,在乌云的尾部伸出一条形似“龙尾”的云团斜插入远处的海水中,这“龙尾”吸起一大层的海水,水天相接的场面恢弘壮观,还朝着地平线慢慢移来。其实这条“龙”移动的速度并不慢,只是隔得太远,看起来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人们正在目瞪口呆之时,天上却落下豆大的雨点,一场骤雨突如其来,下了约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一时间,海边一片慌乱的景象,人们纷纷躲避。随着“龙”消失在人们眼中,骤雨来得也快,去得更急,云开日出,要不是人们都被淋了一身,根本看不出刚才还下过大雨。

那么,“龙吸水”奇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气象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答。

原来,“龙吸水”是发生在水面上的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雷电或者冰雹。它的形成与暖湿气流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当龙卷风出现时,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从云端向下伸展到地面,连接天地之间。远远看去,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中国人喜欢称它为“龙”。

龙卷风的四周气压高,中间气压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龙卷风的风眼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陆地上发生龙卷风时,往往会飞沙走石,卷起尘土甚至石子、树木乃至房屋。发生在海面上时,龙卷风就会把海水吸上空中,形成一条长长的水柱,这就是“龙吸水”现象的奥秘所在。由于龙卷风不断地移动,因此被吸到空中的各种物品通常会在其他地方落下。经常听到某些地方天降大雨,但掉落下来的却不是水滴,而是各种杂物的传闻,这其实并不奇怪,就是龙卷风搞的鬼。

在屈原的时代,对龙敢于疑问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龙具有神的意象。但屈原提出的这类问题,却一直在历史的山谷中激起回响。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移向遥远的史前时代。 我们的先民从猿转化为人类时,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落后,原始人类一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还有主宰自然界的“神”。这个(或多个)神掌握着宇宙间的一切权力,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但人们可以通过巫与神相通,求得神的庇护和帮助。 “龙”脱掉“原始”二字,即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纹,约在商代。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夏之后是商王朝。商的国势强大,空前繁荣,《诗经·商颂》中说,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商的国土千里之广,广大的国土上到处都有民居住,商的疆域达于四深,四海中的人都来赞美商王朝,人数众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王朝的强盛和一统,推动了不同区域问的文化交流,如百川归海,文化在商代出现了空前的融和。商人在文化上比较开放,肯于接纳其它类型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融和。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作为沟通天他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免受怪物的侵害。这种纹饰中,原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龙”在商代形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当然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种形状。商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有角,在商代龙却生出角来,其中原因,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 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生有,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把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时称,要有光泽。《诗经 ·周颂》中曾有赞美角的句子:“杀时惇牡,有俅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诗句的大意是:“杀了那头公牛吧,它的角又弯又美,用它来祭把天地社稷,就可以继承祖先的神力。”商人给本来无角的原龙加上各种角,是因为他们认为角有神性,有了角,龙就更有了沟通天地的神性了。有了角之后,原龙纹就摆脱了原型动物的形态,而成为一种与世间任何动物都不同的神兽,商人还用相同的手法,托象、虎、猪、鳄等动物的不同器官加到龙的身上,从而使龙的形象更为神奇。这种经过艺术改造加工后的龙与我们现在见到的龙形象已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个别形体部分的差异。 不仅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龙形成的源头之水,一些奇特罕见的自然现象也汇入了龙形成的溪流。由于龙的形象怪异、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领,一些奇特的与龙的含义或形象有某种相似的自然现象也被附会成龙。如《山海经》中记载说,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称为章尾山,山上有一条“烛龙”,这条龙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两眼立生,就如两条直缝。它以眨眼来控制昼夜的变化和时光的流转,闭目为夜,睁眼力昼。晋人曾有诗云:“天缺西土,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烛龙的居住地是日光照不到的“寒泽”。据专家考证,所谓烛龙,实际上是北极光。雨后彩虹也被附会为龙,彩虹缤纷的七色、宛若拱桥连接天地的形态、与雨和水的密切联系,极易使远古先民们将彩虹与龙联系起来,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双首的龙吸水于江河。此外,巨大的龙卷风、雷雨天气中的霹雳闪电,都易被古人当作是龙或龙的活动。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