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制作木乃伊的技术一直是古埃及人守口如瓶的秘密,因为这项技艺之重要,古埃及人不愿其他地区的人效仿,保护好亡者的尸身,是亡者灵魂得以回归,也是亡者复活的重要步骤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因此,木乃伊的制作技术一直在专门从事该工作的工匠之间口耳相传,并未过多地记录在莎纸草上,关于木乃伊制作过程的较为详细的记录只有希罗多德的《历史》。现代的科学家通过《历史》上的记录,以及现代技术的扫描解析和实验,逐步分析出木乃伊的制作方法。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古埃及人对木乃伊的制作经历了历史的发展,早期的木乃伊制作是直接用树脂浸泡亚麻布,并将尸体包裹起来,这样的木乃伊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脱水,但却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腐。到了古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开始将内脏取出来进行单独处理,并使用亚麻布在细节上填充尸身,以达到保持亡者生前姿态的目的。

埃及最可怕的怪物,埃及的木乃伊到底是怎么做的

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开始剔除尸体的大脑,只保存心、肝脏、胃、肠和肺,其他器官直接丢弃。十八王朝时期,进一步提升剔除大脑的技艺,方法是通过鼻子来切除大脑,并用专门工具将脑髓取出来。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一整套完善的木乃伊制作流程,其中对防腐贡献最大的就是使用泡碱泡制尸体,并在尸体内部填充树脂。

那么完整的木乃伊制作方法是怎么样的?人死之后,其亲属会将尸体送往制作木乃伊的作坊,这被称为“完美的房子”。木乃伊的制作一般经过4个步骤,首先工匠需要先将送来的身体洗净,然后将尸体的大脑剔除,一般是用一根长长的管子从鼻子伸入脑部,将脑中的液体抽出来,接着用特制的带有倒钩的金属工具从鼻腔伸入脑部捣碎大脑,将尸体翻转,让溶解于棕榈酒的脑髓从鼻孔中流出。





古埃及人的观念中,大脑不是身体的重要部分,心脏才是,因为心脏寄托了人的良心,而且到了冥界,亡灵需通过称量心脏的审判过程(阿努比斯会将亡灵的心脏放在天平上称量,若是心脏与女神马特的羽毛持平,证明亡灵是善良的,若是心脏比羽毛重,则亡灵是邪恶的,需要受到审判)。因此心脏会被留在体内,而其他的内脏会被取出体外。

古埃及人会用刀切开下腹,取出肺、胃、肠和肝,需要做到不破坏皮肤,保持尸身在外观上的完整性。这些内脏需要保存好,古埃及人会用香料进行防腐处理,然后放在特制的陶罐中,这些罐子被称为卡诺匹斯之罐。卡诺匹斯之罐有4个,哈匹(狒狒头)守护肺,杜阿木特(豺头)守护胃,伊姆赛提(人形)守护肝,库波乃夫(鹰头)守护肠子。这四个罐子也代表了四个方向。



完成这些,到了第三步,就需要为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在用香料清洗干净处理过的尸体后,就需要往尸体内部填入没药、桂皮等香料,然后用浸过树脂的亚麻布将尸体包扎好。接着使用泡碱让尸体脱水。新王国时期的古埃及人已经学会将泡碱稀释成一种溶液,将尸体泡在这些溶液中,泡碱溶液会让尸体中的水分逐渐被抽走,泡碱进入软组织中,保证尸体不腐烂,而且这样处理过的尸体相当柔软,更显真实。



大约经过40-70天,会将泡碱中的尸体取出,转送至被称为“圣洁之所”的屋内,这时就是处理尸体的第四步了。这时需要用树脂浸泡过的亚麻布进一步将腹腔填充完整,然后缝合切开取内脏的口子,并用松树油、蜡、泡碱和树脂合成的物质涂抹尸体,最后再撒上香料。



处理完这些后,还需要对尸体进行填充美容,让尸体与生前的样子更贴近。例如有时要把鼻子加固,使其挺立,还要在眼窝中塞上东西或假眼球。填充完毕后,工匠还要给木乃伊染色,男的染红色,女的染黄色,最后再用亚麻布将尸体层层包裹,使其与生前外形相似,再放入人形馆中。



这是最完整,也是最贵的制作木乃伊的方法,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或有钱人才能采用。希罗多德介绍到,一般普通人,没有太多的钱,会采用第二种制作方案,这种比较便宜。方法是这样的:工匠既不切开尸体,也不取出内脏,而是将杉树提取出的油通过注射器由肛门注射到腹部中,注射完后,就将肛门堵上以防油脂流出,接着将尸体埋在泡碱中,过了一些日子,再将尸体取出来。这时身体内的杉树油已经溶解了体内的内脏,工匠会让杉树油流出体内,尸体就只剩下皮和骨。

制作木乃伊的方法还有第三种方案,这是给那些穷人使用的,方法更加简单粗暴。工匠基本不对尸体进行过多加工,只是用泻剂将尸体的腹部清洗一下,然后将尸体放到泡碱中浸泡70天,再取出来交给尸体的亲属。

参考文献:

令狐若明:《揭秘木乃伊制作》,《大众考古》

希罗多德:《历史》

中青:《科学家利用现代人遗体复原法老木乃伊制作过程》

金寿福:《征服死亡的尝试——论古代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动机和目的》

王宁:《新王国时期埃及皇家丧葬文化的人类学诠释》,河北师范大学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