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在五行中木金火水四个都有了,唯独第五个土没有,而在古代传说中有五方圣兽的说法,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时与之对应的有五大天帝,分别是伏羲、少昊、炎帝、颛顼、黄帝,后来黄帝为阻止四大神兽争霸,便化身为黄龙,将四大神兽封印在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而他自己坐镇中间,以此来牵制四方,所以中央坐镇的是黄龙中央破高州风水。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同时五大神兽也是五大天帝的坐下神兽。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青龙是伏羲坐下的神兽,象征朝气和权威,主要掌管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五行属木,代表东方。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白虎是少昊坐下的神兽,象征战事,由于打仗要用到兵器,而兵器五行属金,所以代表西方,主要掌管一年中的秋天。

朱雀是炎帝坐下的神兽,由于长得有点像凤凰,而凤凰五行属火,所以朱雀五行也属火且代表南方,主要掌管一年中的夏季。

玄武是颛顼坐下的神兽,由于武功高强,擅于惩恶扬善,但是由于寒冷似冰,又非常的冷酷神秘,所以代表北方,掌管一年中的冬天,五行属水。

黄龙是皇帝坐下的神兽,后来为了让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四大神兽不能为祸人间,皇帝化身为黄龙,并镇守中央,以保世间太平,从此就变成了祥瑞之兽。

俗语:“家中有三项,家破人也亡”之中的三项,地方不同,民间的说法也不一样,现在还冒出了很多新的说法,只是这些说法的前提条件,实在离“家破人也亡”的必然结果太远。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旧时所指的三项,比较有典型的说法有两种: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第一种,野花进家、墙上加墙、果树过房共三项。

中央破高州风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么坐镇中央的是什么呢

第二种,家人有不治之症、男盗女娼、钱财露白共三项。

(俗语的真正含义在老人的嘴里)

第一种很迷信,可更古老此种说法带浓厚的迷信色彩,三项都是对家中房屋的风水坏破,因而导致家破人也亡。三项的每句在民间都包含了一句流行很广的俗语。现摘录如下:

野花进了房,家败人又亡。

墙上加墙,家败人亡。

果树过房,家败人亡。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是唯心主义观点,是没有根据的胡乱联系。野花进屋、墙上加墙、果树过房这三种现象,与家败人亡必然的内在联系。但从民俗文化方面来说,并从旧时人们笃信风水迷信方面来看,“家中有三项,家破人也亡”之中的三项,最古老的应该就是指这三项。因为从旧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这种说法更符合当时民间人们社会心理和传统民风民俗,更符合当时的民俗文化现象。因此,这种说法的历史应该说更为古老和原始。

(伤心场景)

第二种贴近社会现实,很实用此种说法,为生活在最低层平民百姓,是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第一项,家人有不治之症。家中如有人得了不治之症,家人肯定是不愿相信得病之人会死去,他们一心都想把人治好,哪怕是倾家荡产。但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是冰冷而僵硬的。比如科学技术发达的现在,有的人得了癌症,且发现时已到晚期,但是,家人就是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现实,总是希望有奇迹出现,或者是为了尽亲人之心,倾其所有,为病人医治,到后来还是人财两空。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家败人亡”。家败,也就是家里败落,穷了;人亡,也就是病人死去。

第二项,男盗女娼。也就是男做盗贼,女为娼ji,旧时农村一般比喻与多人有奸qing。在旧时农村,一般用来比喻男女坏事做绝。从现在的法律角度来看,男盗女娼,算不了重罪,有的男妇苟且之事,还算不上犯罪。然而,在旧时农村,男盗女娼都是罪大恶极,按乡规民约,或者宗法都会被处以极刑,一般会被沉塘、沉江处死,或者一户出一捆柴烧死。男为盗的,除了处极刑外,财产还要没收充公。

第三项,钱财露白。意思是把自家的钱财暴露在人前,或者有意向人炫耀自己的钱财。过去社会动荡不安,匪患不绝,一旦暴露钱财,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得到了信息,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导致人财两空。旧时就有“钱不露白”的警示语,就是告诫人们家里有钱也不能暴露出来,更不能去炫耀。

(伤心的老人)

总之,在旧时,家里不要说这三项全有,只要有一项就足够让人“家破人也亡”。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民俗文化也是常动不息的,现在有人与时俱进。编出新的“家中有三项,家破人也亡”俗语值得肯定来,但因对民俗文化理解不透,与这句俗语的意思相去甚远。如,吃喝嫖赌毒、夫妻出轨婚变、家庭矛盾、忤逆不孝、以及家教问题等等,把自已认为最可恶的社会现象总结出来。其实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家“败”,也就是变穷,但未必就让人“亡”。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