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如果此问题是想获知一个具体数字,那没有任何机构能给出答案,因为从有文字记录以来,黄河就已经开始往下游输送泥沙,而问题还要更进一步,问的是有“史”以来真实黄河图片。古黄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地质时代的第四纪,距今已经有近260万年的历史,那时人类还没有诞生,而即便现代黄河的历史也可以追溯至一万年前,那时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记录,所以关于黄河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不可能有确切的数字统计,有的只能是黄河过黄土高原后造陆的范围,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的情况分析,以此从侧面反应黄河泥沙。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在说黄河造陆之前,要先讲一下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原先并不是高原,也不是平原,而是一望无际的湖泊,当时秦岭以北、洛阳以西都处在湖水之下,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当时湖泊西部是大型沙漠,在地球干燥期,沙漠黄沙不停向东移动沉积湖底,千万年间在湖底累积了几百上千米。后来,在大约1500万年前,地球板块碰撞,印度板块推向欧亚大陆板块,不但隆起了青藏高原,也促使“黄土湖”隆起,湖床抬高形成高原,原先湖底沉积的黄沙隆出地表,混合湖水向东流去,为东部华北平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再后来黄河河道常年冲刷,华北平原日渐东扩。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整个华北平原范围,北部至燕山、南至大别山,西部沿着太行山、伏牛山形成连线,东部跨越黄海、渤海,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河南省面积。通过平原周边河流走向,以及流经地区可测算出,华北平原所沉积的泥沙9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土层平均厚度在八百米左右,且越往东南方向土层越厚,比如河南开封、商丘、江苏徐州、安徽淮北一带,土层厚度最高超过五千米,而这个方向恰恰是古黄河河道入海的必经之路。有了大概面积,以及平均厚度,完全可以粗略算出华北平原沉积泥沙的总立方数,再加上入海边缘沉积,保守估计超过3亿立方千米。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当然,以上数字肯定不能代表黄河从黄土高原带走的黄沙总数,因为黄土高原泥沙,除了沉积到华北平原以外,更多通过黄河进入海洋,整个渤海、黄河区域,甚至东海区域的海床,有大量泥沙也是来自于黄土高原,且大量黄沙已经随着海洋洋流推向了各个区域。问题描述中也表达了:黄河当前每年从黄土高原带走近16亿吨泥沙,有4亿吨留在了下游河床,或者向东继续造陆,这说明每年12亿吨黄沙是进入大海的,入海量是陆地沉积量的三倍。一年就有12亿吨黄沙入海,追溯黄河历史,即便按照5000年来算,数字也太过庞大,“艾玛呀,不敢想”。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写在最后,因为黄土高原的治理相对困难,所以黄河水与黄河沙一直一半一半,有人提出在黄河下游再开拓一条河道,向南通向黄海,在这里建设水利枢纽,清水往北送,黄沙向南引,让黄河泥沙造陆体现在黄海,既能增加国土面积,还能减少渤海淤积。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1、黄河在郑州以东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1、郑州海拨105米,郑州以东为平原地区;2、黄河上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地区水流减缓,泥沙沉淀堆积河道。历史上为防止水患两岸逐步加高,多年重复以上作业,形成地上悬河。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真实黄河图片,有史以来,黄河已经从黄土高原带走了多少黄沙

2、解决方案1、核心问题就是减少郑州上游泥沙量,唯一方法就是减少中上游黄河水量。

2、减少黄河中上游来水量的较成熟方案为西线南水北调、引水进疆、东中线南水北调。

3、小西线南水北调、引水进疆。1、小西线南水北调,也就是水利部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从长江上游调80亿方水到黄河上游。

2、引水入疆。

从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在兰州上游沿海拨1800米经河西走廊引水80亿方进疆;从黑山峡沿海拨1300米经河西走廊引水200亿方进疆。

3、黄河下游水资源补充

从三峡引水经丹江口沿中线南水北调路线增加260亿方,补充华北平原用水,引来的水无泥沙可解决上述问题。

这个方案最大问题就是,长江、黄河下游的人民会问,凭什么将我的水调走。实际上这些水本就是上游的水,上游为啥不能调用。无偿用的时间长了,惯性思维就成自己的了。请大家理性,从国家战略上给予支持。长江9600亿方流入大海太浪费了,调1000亿方到华北、西北地区,再造中华盛世,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吗?!西线调水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西北经济落后,承载力差。平原地区调水相对容易的多,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承载力强。

4、展望1、中线南水北调的核心区域就是湖北、河南地区,这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湖北、河南两省人民付出的将惠至子孙。必将与大运河一样成为中华崛起的历史丰碑,郑州、武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的地位更加突出。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