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开发,在供应链金融中,如何找到业务与风控之间的平衡?

业务与风控之间如何平衡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开发,根据企业情况和大环境,会有无数种对应方式。但是无论是风控还是业务,大家的目的都是把企业做好,那么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双方的互相理解与学习都会显得尤其重要。就如任正非针对这一命题所说的:“金融合规的目标也是多产粮食,而不是影响或阻碍粮食的生产”,“你们要背上背包,拿上铁锹,奔赴战场,与业务部门一同在战壕中解决问题”

平衡的标准没有答案,如果做到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风控的人学点业务,而业务的人懂点风控。

蚂蚁金服2003年淘宝发展之初,还只是用公司的对公账户为客户收款,但是对公账户的交易能力有限;这时淘宝就急需银行的合作,开通支付接口。当时的银行主要靠利息差,支付只是边缘业务,在此之前,银行没有跟大型电商合作的经验,国家法律在此也是一片空白。银行作为风控最严格的金融机构,一般来说这种领域是不会接触的,但当时的中国工商银行西湖支行独具远见,决定了与淘宝的合作。这项合作为以后的“虚拟账户”体系奠定了基础,也培养出世界级企业蚂蚁金服。如果当年银行的风控只看眼前风险而不看这项业务带来的长远效应,或许也不会有工商银行“宇宙行”的名头,更不会有支付宝的今天。

展望当今正是国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契机。做资金方的要多看企业的产业结构,读懂产业语言和账形;而做产业的,尤其是做供应链公司的,则需要用科技的方法,增加把产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比如上系统,将产业语言翻译成银行看得懂的金融语言,真正做到产融结合的供应链金融形态。

在近期承兴控股引发的供应链融资风波中,一些金融机构在风控流程上的漏洞被集中暴露——主要看重应收账款凭证、采购合同、发票等资料是否齐全,但忽视了核心企业最终确权甚至供应链贸易买家卖家间的关联关系。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开发,在供应链金融中,如何找到业务与风控之间的平衡?

在防堵上述漏洞中,区块链技术和多方协作网络的模式可能成为重要突破口。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其目前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融资已经跑通,在杜绝欺诈、降低操作风险方面优势明确,机构、核心企业都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能力开展现有业务,有望弥补以央企国企为核心企业的传统市场空白。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开发,在供应链金融中,如何找到业务与风控之间的平衡?

中小企业保函融资首次上链

近年来,“萝卜章、假合同”现象正在形成供应链金融的怪圈——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识别风险困难而止步不前、不敢放款,直接导致这一融资模式难以普及。数据表明,目前有98.5%的供应链融资需求未被满足。信息无法打通、授信无依据、数据不能验真等均是业务难题。

据记者了解,此前虽然也有一批机构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但落地场景仍是传统大型企业的上游供应链。成都银行总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谭志慧透露:做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上供应链金融是非常高大上的,不是央企就是国企,和小微企业没什么关系,甚至中型企业都没关系。

中科大旗是主业景区智慧系统科技的企业,年销售超亿元,但仍然无法从银行直接贷款。其创始人杨陈告诉记者:“公司没有厂房设备,只有厚厚一沓知识产权证书,我们靠技术生存,但这些技术都不算动产用抵押物,十几年来,每次去银行基本都吃闭门羹。”

“此前,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首先需要找担保公司进行增信服务,再向银行申请。虽然担保公司会一般收取一定比例的担保费,但一旦坏账,担保公司就要100%赔付银行全部损失。因此担保公司也面临痛点。”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舒兰表示。

上述问题在一个月前有所松动。包括成都银行、成都中小担保及中小企业成都慧景区系统提供商“中科大旗”及其末端供应商“冠勇”等四方在蚂蚁“双链通”上完成第一单融资。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个“中小核心企业区块链付款保函”全程上链。上述落地实践中,中科大旗的技术资质和应付账款为依托,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中科大旗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