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家,在证券公司投行工作到底怎么样

因为监管制度投资银行家、法律环境、市场制度等的差异,国内投行与海外投行的工作差异很大,如国内投行最被看重的是取得监管部门批准等的能力,而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行最被看重的能力则是定价、销售等。以下是以国内投行为背景回复你。

投资银行家,在证券公司投行工作到底怎么样

投资银行家,在证券公司投行工作到底怎么样

投资银行家,在证券公司投行工作到底怎么样

作为一个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你能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争取丰富人生阅历,拓展职业经验,并且愿意采取实际行动,是值得赞赏的。你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好的开始。我也有一些学生在投行工作,这个回复,我也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这十几年,境内资本市场大发展,证券化热潮推动境内资本市场中介服务行业也有了几何级数般的扩张,给从业人员带来了不少机会,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投入其中。目前,境内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1万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以及1000多家A股IPO在审企业和接受辅导企业带动了大量的券商、法律、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需求。主流的中介机构基本上都处于高素质人员不足的状态,机会是很多的。

在境内资本市场,相比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投行无疑是处于中介机构团队的顶端的,除了对专业问题的判断,也需要对项目整体的成败承担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投行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最高,既要横跨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还要有沟通、组织、协调和推动的能力,高级职位还要有开拓能力,往往也承担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压力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从另外的侧面来看,其实很有利于有责任心、有潜力的年轻人快速成长。

针对你的情况,我提几个个人建议供你参考,不一定正确:

首先,据我所知,投行大多十分欢迎优秀的律师加盟,有不少优秀的投行人士就是律师出身的。选择投身券商应当考虑加入主流的机构,证券业协会网站提供了境内资本市场券商投行业务的排名,你可以多多参考。

其次,虽然投行强调多专业综合素质,但是在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强调适度分工和专业特长,你目前从事律师职业,应当考虑更多的发挥自身在法律方面的专业特长,并且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身的跨专业能力。考CPA,如果你说的CAP是指CPA的话,我问了几个投行的学生,他们多认为这并不是当务之急。

第三,优秀的中介机构对于项目和人员的管理都是比较严格和严肃的。松散式的组织方式在主流的投行已经不多见了。投行也许无法提供更高的性价比或是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最终选择这个行业之前,你应该更多的了解这个行业主流的情况。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你参考。

银行家的职业生涯是一条时高时低的曲线。表现出色的话,你会在30岁成为副总裁,35岁做上董事总经理,10年后成为某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表现不佳,你可能就会被淘汰,在20几岁、30几岁或40岁出头时都有可能。被踢出来的时间越晚,后果就越严重,因为要在不同的行业发展事业,可能还是年轻点更好。

招聘人员、银行家和学者们都认为,金融业职业生涯有四个关键阶段。如果你希望把握好自己的银行业生涯,并在该行业成功发展,那你就必须把这四个阶段处理好。

1.把活干好

在银行业生涯刚起步的时候,即大学刚毕业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你基本是一名分析师或助理,对你的所有要求就是要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并超常努力地干活。

摩根士丹利欧洲(Morgan Stanley Europe)前首席运营官梅·布施(May Busch)现从事金融专才职业咨询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分析师或助理,你需要熟练掌握工作上所有的技术细则,你需要能轻松搞定日常工作。如果是在并购岗位,你要能熟练创建金融模型。如果负责销售和交易,你就要理解金融市场。”

花旗集团中欧、东欧、中东和非洲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利诺斯·莱卡斯(Linos Lekkas)几年前接受我们采访时也表达过相同的观点。他说:“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你真的需要把自己变成可靠的老手。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无法在技术上获得认可,上司会认为你有才华但是并不可靠。”

误区:在银行职业生涯需要精进技术的阶段,身体跟不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前银行家、加州大学学者亚历山德拉·米歇尔(Alexandra Michel)研究发现,年轻的银行家需要与自己和他人激烈竞争,因此,他们在前三年会出现各种健康崩溃的症状,到第四年至第六年就会真的生病。此后,年轻的银行家们要么学会了如何管理工作负荷和身体需求,要么就会退出银行业。

就算你能经受住身体极度疲劳的考验,你也可能会对太具体的技术工作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分析师和助理的工作可能会很枯燥,永远在创建金融模型的投资银行部门(IBD)尤其如此。因为感到无趣和疲惫而离开这个行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多找机会

如果你能平稳度过把活干好的阶段,精通了职位要求,你就需要开始寻找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岗位了。

布施说:“搞清楚自己最适合的是什么,你需要在核心工作中做的足够优秀,然后搞清楚整个组织的情况,找到自己可能做到最好的岗位。你肯定不会希望自己在一个扬短避长的岗位上工作,所以你必须努力找到最适合你的岗位。”

这个阶段开始于中层助理角色,并延续至你成为初级副总裁为止。在这个阶段,你还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关系并进行社交。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导师和“保荐人”,他们会支持你并让你有机会走上能真正出类拔萃的岗位。

这个阶段也是你应该考虑换公司的时候。如果你任职于第二或第三梯队的公司,你可以跳槽到更高一级的公司。如果你所在的团队没有做成任何交易,那请转到其它有交易的团队。

误区:在应该努力找机会的阶段,最大的误区就是不去找。你很容易陷身于工作中而忘记一切,但千万不要如此。如果你找不到“保荐人”或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那你以后会后悔的。

3.打持久战

从30岁前后开始,一直到40几岁,这是银行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持久战阶段。如果运气好,你会一路从初级副总裁做到董事总经理。布施表示,你需要在这个阶段“充满干劲,努力工作”。

这是需要你开始为银行带来收入的阶段。如果你在投资银行部门或销售部门,你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发自己的客户和关系网。你需要成为对特定行业有深入了解的人,并且要积累“成功的纪录”。如果你在交易部门,就需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产品专家,能够在银行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带来不错的利润。

在持久战阶段,你还需要在整个组织内社交,并与你的“保荐人”和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

如果要在持久战阶段跳槽,你必须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因为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对新工作一头雾水、失去控制。你要尽最大努力保证在新的岗位上能获得资源和支持。前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克莱夫(Clive)表示:“这可能完全要看你的运气如何。我在高级职位上换了两次工作,把我招进去的人很有热情,感觉很让人放心,也承诺会让我做大事,没想到他们在几个月内相继离职,然后公司也没有他们所声称的那么好。”

理想的情况是,如果在这个阶段换工作,你需要跳到一个已经有“老保荐人”的公司,最好是与你已经很熟悉的前老板或前同事一起工作。

误区:如果在找机会阶段没有积极去找,你的职业生涯会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如果你在错误的公司从事不合适的工作,并且无人对你提供支持,那你将不会再有进步。

布施称,如果缺乏耐心,且不明白继续建立内部联系的必要性,也会让职业生涯原地踏步。她解释道:“我看到过有人因为没有与同事建立关系而在这个阶段耽误了。他们以为只要埋头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够了,其实并不如此。”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开始更主动地管理你的职业生涯。布施说:“在分析师和助理阶段,你有点像是处于一个与世无争的田园牧歌式状态,而这种状态将在你变成副总裁时改变,因为你无法获得职业生涯前期那样的支持了。”

持久战阶段也容易遭受运气不佳的影响。如果他们做的是已经过时的信用衍生品之类的产品,就会跑偏方向。如果他们的“保荐人”离开了公司,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很难进步,职场步伐也会逐渐放缓并最终停止。克莱夫表示:“在这个阶段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你要么处于一个景气的领域,要么不是;要么处在一个有晋升机会的岗位,要么不是。如果你的情况属于“不是”,那你就要换公司了。”

4. “大佬”阶段

“大佬”阶段是银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事业有成的董事总经理拥有强大的客户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人建立关系。克莱夫说:“这关乎一个人的勤奋、运气和天赋。达到这个高度的人往往工作努力、业绩出色且不惹人厌烦。他们是那些在遇到棘手情况时,公司需要倚靠并被视为可靠力量的人”。

“大佬”阶段通常是在40上下的时候。布施表示:“他们有内部‘保荐人’,职业道路上一直有人给予反馈意见,并能够根据这些意见做事,因此他们成长了,也提高了。他们不仅在岗位上表现出色,并且与内外的利益相关者都保持着坚实的信任关系。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很优秀。”

布施表示,进入“大佬”阶段的银行家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恰当地表达不同观点,擅长积极地影响事情发展。他们不会哀叹或抱怨,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他们会指出问题,然后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并看到其中的机会。”

误区:尽管“大佬”阶段的银行家长处多多,但因为身价不菲,所以他们也存在弱点。如果他们所在的市场领域遭遇低迷,他们就会被淘汰出局。大佬阶段的生涯就是尽可能延长自己给银行带来盈利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应该可以跳槽到那些需要你智慧的低级别公司,但前提是这些公司能支付你的工资。克莱夫说:“如果你很优秀,某个第二梯队的公司也愿意高价聘请你,那这可能是值得的。不过,这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你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顶级银行工作,这会结束你的职业生涯。”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