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我家宝宝几月的时候也出现过有奶瓣的情况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咨询过医生,医生说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些奶瓣是没有消化完的母乳,不代表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母乳喂养为什么有奶瓣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都有奶瓣。母乳妈妈的饮食不是很恒定,有时候蛋白质摄入多,有时候脂肪摄入多,当蛋白质和脂肪过多,超出宝宝的肠胃能力时,大便就容易出现一些奶瓣。但是少量的奶瓣并不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该吸收的已经吸收了,这些都是多多余的。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宝宝很小的时候,肠胃功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确实容易出现暂时性的消化不良,但这是阶段性问题,以后会好转。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要观察宝宝的大便状况,如果是稀软的黄色便便,水分不是很多,次数不是很多,这就说明便便是正常的。

另外还要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如果增重在合理范围之内,也为正常。一般宝宝在前3个月增重最快,到3个月时体重应该为出生时的2倍,达到这个标准说明宝宝消化吸收都没有问题。

母乳妈妈注意不要吃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均衡摄入各种营养就可以了。

乳糖不耐受是怎么回事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机体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腹胀、腹痛和肠鸣音亢进等症状。

自己在家可以观察宝宝的便便,如果便便有酸臭味、多屁、水便分离等情况,怀疑是乳糖不耐受,可以取便便去医院化验确认。

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肠道内菌群会将乳糖分解为乳酸、脂肪酸等有机酸,使大便呈酸性,到医院对便便进行化验,如果呈酸性,则说明是乳糖不耐受。

宝宝一天拉一次便便,一般不是腹泻,宝宝的腹部也没有其他状况的话,就更进一步说明宝宝不是乳糖不耐受。

当时我家宝宝因为有黄疸,吃过治疗黄疸的药物,每天都拉好多次便便,都有奶瓣,但着不能说明是乳糖不耐受,只能暂时性的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在3个月之后,随着消化能力的增强,便便中的奶瓣就会减少。所以,等待着宝宝慢慢长大吧,一切都会好的。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都会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但二者又有着本质区别: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 发病机制不同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发生在消化系统,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乳糖酶不足,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充分分解代谢,未分解乳糖会直接进入大肠,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气体,肠道内的PH值下降,刺激肠蠕动,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一天拉一次,但是有奶瓣,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牛奶过敏,准确的说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每100毫升牛奶中蛋白含量3克,其中80%是酪蛋白,20%的乳清蛋白。过敏的发生一般是由免疫系统主导,小儿消化道免疫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粘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蛋白质容易通过肠粘膜入血,被免疫系统识别,被误做为“敌人”进行攻击,导致机体过敏症状的出现,如腹痛,腹泻,呕吐,哮喘等,严重的过敏可能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情况,这种过敏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约有1/3患者会一直持续到儿童期,成人中只有0.1%-1%对牛奶过敏或终生过敏。

牛奶过敏还有一定遗传倾向,据研究统计,牛奶过敏的发生率为2%-5%,父母均无过敏体质,婴儿牛奶过敏的发生率为2%,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发生率为20%,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婴儿过敏发生率可达43%。

| 发生人群不同

乳糖不耐受较少发生于婴儿,多发生在成人;牛奶过敏则多见于婴幼儿,成人较少发生。

大多数婴儿主要食物是(妈妈的)乳汁,肠道内正常分泌乳糖酶,来帮助他们的消化代谢。也有少部分婴儿,是先天就缺乏乳糖酶的,需要特殊无乳糖配方奶粉来喂养。

通常婴儿断奶后,其体内乳糖酶合成会逐渐减少。因各种原因导致小肠缺少乳糖酶的时候,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就很容易发生。

有资料显示,欧美的白色人种较少发生乳糖不耐受,而黄色人种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发生比例较高。这可能与不同人种饮食文化习惯不同有关。

解决成人对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以采用分多次,少量饮用牛奶;或将食物和牛奶一同食用;选择酸奶,乳酪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如果成年人对牛奶过敏,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避开一切含乳制品的食物,可用其他食物代替,如豆浆等。我国于2012年4月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列举8类可能引发过敏的食品~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蛋类,花生,大豆及其制品,乳及其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并且建议食品生产企业,如果作配料或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制品时应加以提示。

作者:张鹍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大连营养师俱乐部营养大使,头条号小V秀健康原创作者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