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智造,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吗

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智造,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吗

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智造,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吗

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智造,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吗

当然可以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智造,毋庸置疑的事实。

前几天和美国佬聊天,谈到中国制造2025,美国佬惊讶到:中国人太嚣张了,偷偷摸摸的把制造业搞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大肆宣传中国制造2025,这就让其他国家有危机感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加入美国去制裁中国。

我听了心里很不爽,回了句:德国人喊着工业4.0就可以,我们说中国制造2025怎么就不可以了?中国崛起是事实,其他国家挡不住,我们低调了一百多年了,现在没必要低调。只有那些狐假虎威、担心受怕的人才会畏惧中国,不过这些国家迟早会被淘汰的。

由于英语不好,我们之间的交流用的都是中文,我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但最后都沉默了。

我相信中国崛起是必然的,中国制造2055是一定可以把制造业带到制造强国之路的。

回顾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起重机、造船业、高铁、汽车零配件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

中国拥有全球各行各业最完善的供应链,物流渠道堪称一流,相信2025年的时候,一定可以把制造业带上制造强国。

我国现在是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于国家层面,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历史使命,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具体到企业,转型升级则是不同的发展路径的选择。

选择是痛苦的,企业家变革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蜕变重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眼光既要向外,准确看到新时代环境的改变及趋势,又要向内,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其中有五个困难。是必须攻克的。

第一个困难是市场壁垒。特别是民企在发展中会遇到更多的难题,比如办事难、融资难、政策落实难等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破除市场壁垒。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同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良性竞争,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有了基石和保障。

第二个困难是惯性思维。企业越大越成功,惯性就越大。这样的企业往往忽视了依赖过去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今天的失败。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跨界竞争的世界,打败乐凯胶卷的不是柯达,而是这个行业被数字影像颠覆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凋零甚至消失,这警示我们,破除惯性思维,以跨界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找到新的成长方向。

第三个困难是小富即安。不少企业感到转型升级成本很高、负担重、风险大,常常选择能不转就不转,能维持就尽可能维持。很多制造业都是在做贴牌生产,尽管产品2/3的利润被品牌商拿走,但还没有生存危机的时候,很多企业宁愿看到眼前的微薄利润,也不愿去冒险。“我要转型升级”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政府要支持新动能培育,企业自身也要克服“船大不好转身”的惰性以及“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困惑。

第四个困难是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低端产品起家,向高端产品发展,这是一条艰难的创新之路。依靠创新累积起来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制胜武器。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我国现在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但一项专利侵权最高赔偿额只有100万元,远低于制造业发达国家,如果案子大一点,这些钱还不够付律师费。同时,企业创新的投入不够、人才的缺失也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个困难是融合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企业以前可能只是卖产品,现在可能要卖服务。现在美国通用公司的传统制造仅占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制造业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在推动转型升级过程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特别是5G网络商用以后,一个去中心化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会到来。物联网完全可以更低成本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接市场最终客户、制造业内部各部门、上下游各方的实时协同供应链,这将极大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服务业和信息化都是需要深度学习的领域,它也注定了融合之路的艰难。

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同样面临前所未见的机遇。今天的企业家只有“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能“杀开一条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