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表面上是创业者骗钱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其实可以说今天的很多创业者缺乏责任心和足够的忍耐力。创业之于部分年轻人就像在玩票,本来就只是带着一个点子来的,也输得起。很多年轻人在盲目创业,没有在一个行业里足够长的沉淀,应变和抗压能力差。

大部分风投不专业,体现在,1 除了钱无法给创业者提供更多帮助 2 风投本身也在洗钱 3 资本与产品本末倒置,风投缺乏对产品及产品规律的尊重,要知道这是商品社会。

创业者怕没钱了活不下去,风投怕钱没了活不下去,说实话摸黑走夜路谁都紧张,越是大吼大叫,不管好消息坏消息都会引发骚乱。

洗钱,简单说就是把大笔不法收入变得合法化,正规化。

或者是就是把“黑钱”洗“白”。这个过程要求时间短,数量大,隐蔽性。

那么只花行不行呢?也不行。假设你有100万非法收入。你为了花掉拿去买房。那么银行要提款划账吧?你有流水吧?那么这笔钱怎么产生的就要有个痕迹吧?总不能凭空产生吧?如果真的凭空产生100万现金,银行怕是要报警吧![看]

那进一步说。如果你把这些现金分散开,分成十笔,每次十万,打到同一个账户上,凑成一百万。理论上这也是可行的。问题是这十笔钱间隔多长时间打到你的账户里才能不引起怀疑?以什么名义打到你账户里才能不引人注意?

工资?有这么好的工作也带我一个呗?

遗产?你有这么富裕的亲戚麻烦给我也引荐一下?

炒股票分红?股票买卖的凭证呢?操作记录呢?

投资?谁投的?项目是什么?

彩票中奖?彩票呢?买的哪个彩票?哪个站点投注的?当时打的单子呢?

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凭空产生了一笔钱,必然有人要怀疑这笔钱产生的过程,进而追根究底,搞清楚钱从哪儿产生,到哪儿去,最后怎么变成其他东西的。

而这个过程中任何环节都有可能泄露秘密。所以单纯花费是肯定行不通的。

在国际关系中,所谓的“正义”,那都是相对而言,最终说了算的还是各国的既得利益和国家实力。

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起,瑞士就成了“永久中立国”,再未卷入到任何的战争之中,加上其完善而发达的银行体系,瑞士成了公认的“世界保险箱”。此外,瑞士银行还允许客户匿名存款,无论什么来路的资金,都可以“安全”地存入瑞士的各家银行。显然,这就成了纳粹德国洗钱、存钱的“理想之地”。

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地球人都知道,虽说二战中,瑞士也号称“中立”,但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暗中也曾经历了非常不光彩的过往。

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洗钱活动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你怎么看创业者挥霍融资款、洗钱这种现象

那么,咱们先看看,什么才叫“中立”。

根据20世纪初的国际法规定,中立国的权力和义务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不参加战争;可以武装保证本国国家防御安全;军备和资源贸易方面对所有参战国一视同仁;不为参战国提供士兵;不为参战国提供自身领土,比如过境服务等等。

很明显,二战中的瑞士,除了“可以武装保证本国国家防御安全”这点,算是超额完成任务外(尤其是防空,无论盟军还是轴心国的战机,只要飞过瑞士空域,一定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打下来,号称防空界的NO.1),其他的几乎都没做到位。

比如,“不为参战国提供士兵”这点,纳粹武装党卫队中,可是不乏来自瑞士德语区的志愿军,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同德军一起撤退到了德国本土,参加了柏林战役。至今,联邦德国政府还在给仍然建在的武装党卫队外籍士兵定期发“养老金”。

再看“不为参战国提供自身领土”,1944年前,瑞士对德国和意大利之间,借助阿尔卑斯山脉瑞士一侧的运输活动,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条线路,和平时期检查的非常严厉,在战时,反倒“形同虚设”。德意两国法西斯轴心国,就在瑞士的眼皮子低下,大大方方的互相支援了4年多,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更有,当年各占领区被纳粹疯狂掠夺的财富,尤其是至今都没算清楚的巨额黄金,绝大多数,也都被藏匿在了瑞士的各大银行和金融信托机构之中。

跟现在大家都用美金当硬通货币不同,二战时,国际结算一般是通过黄金来完成的。而“中立”的瑞士,自然就是国际黄金的首要交易地了。

具体操作是,贸易的双方国际,需要先向瑞士中央银行买卖黄金,来换取战时的硬通货——瑞士法郎,进而再购买所需物资。

这种操作最为频繁的,当属纳粹德国的“帝国马克”与瑞士中央银行的黄金交易了。据统计,纳粹德国政府90%的黄金交易,都是通过瑞士中央银行进行的。纳粹三分之二的海外资产,也都以各种形式,存在了瑞士。

显然,正是瑞士银行的运作,纳粹德国才能把掠夺来的财富“洗白”成黄金,再转化成充足的外汇,继续战争。纳粹经济部长冯克所曾经讲过:“如果失去瑞士这个外汇渠道,德国没办法把战争支撑到两个月以上。”

对此,当年有个笑话说的很形象——“每个星期中,瑞士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

毕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除了瑞士,比利时、挪威也都是中立国,但对后面的二位,纳粹德国可是眼都没眨一下,照打不误。

有人说瑞士多山地,不适合德军的装甲兵团推进,国防做的也太猛,德军不一定能打得过。

当然,这也能算是个重要因素。但想当年,德军连马奇诺防线都绕了过去,苏联的冬天都能发起强攻,瑞士那点山地,貌似也算不上特别大的难题。

只是,战争中,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非需要瑞士这样的一个第三方平台......

在纳粹德国的最后两年,不少第三帝国的高层,都选择了以匿名的形式,把搜刮来的不义之财转移到瑞士境内的银行,妄图在战后逃脱盟国的追缴。比如,空军元帅戈林、经济部长冯克、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盖世太保总管希姆莱,都在瑞士银行开有匿名账户,旗下存入了以黄金为主的大量资产。

纳粹这边以为自己运作的神不知鬼不觉,而其实,那边,盟军的间谍正紧盯着呢。

1944年,盟国成立了一个名为“安全港计划”的情报共享组织,主要针对的,就是德国的洗钱对象——瑞士,要从它下手,搞到这笔纳粹秘密财富。

毕竟,盟国这边跟德国纳粹厮杀了这么多年,付出了巨大代价,怎么会容得几乎没怎么下本儿的瑞士,在一旁乐呵呵的数钱,发战争财。

于是,在美国的威胁和盟军的压力下,一番争执之后,瑞士同意清查来自德国的各种资产。具体查出来多少,至今都没有定论,据后人推测,其中包括了当年价值 2 亿到 3.98 亿美元的黄金。

战后,瑞士开始是拒绝交出来自德国的财富的。但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瑞士和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达成了协议,德国寄存于瑞士的资产,瑞士和战胜国五五分成,瑞士先向盟国出资 2.5 亿瑞士法郎(5810万美元)的“首款”,用以解决盟国追着不放的无主资产、德国资产、德国掠获物问题。

作为交换,瑞士政府和瑞士银行跟纳粹掠夺物再无关联,盟国不再追究瑞士在二战中的责任,继续保持瑞士在国际上的“良好口碑”。这样,双方在战争问题上就“两清”了。

很显然,上述的2.5亿瑞士法郎,就是给盟国的“封口费”。

之后的十年,在各种压力和诱导下,瑞士政府又陆放了几次“血”,先后拿出总计超过 1.87 亿美元,以基金形式投向了马歇尔计划,算是“封口费”相关的“后续”费用。当然,这些投资随着战后西欧经济的崛起,回报相当可观,算是换回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既然大家都是利益的既得方,那段不光彩的过往,也就不了了之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