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倚天小说里,灭绝师太是怎么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当中的秘密的

襄阳城破之时,郭靖黄蓉选择殉城牺牲,结束了他们伟大的一生 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其时郭芙远嫁,郭破虏不知所踪,郭襄在云游江湖寻找杨过的下落。

 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倚天小说里,灭绝师太是怎么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当中的秘密的

在城破之前郭靖黄蓉将杨过的玄铁重剑熔了铸成一柄屠龙刀和一柄倚天剑,又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藏于刀剑之中(新修版是刻有桃花岛地图的铁片)。这就是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

 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倚天小说里,灭绝师太是怎么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当中的秘密的

郭靖黄蓉的意图是希望后人能够得到《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学好武功和兵法驱逐胡虏复我汉人江山。郭破虏继承了屠龙刀,郭襄则继承了倚天剑。

 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倚天小说里,灭绝师太是怎么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当中的秘密的

金庸没有交代郭破虏最后的踪迹,从屠龙刀再现江湖已变成无主之物来看,郭破虏很可能死于兵荒马乱之中。而郭襄在四十岁时大彻大悟开创了峨嵋派,倚天剑也一直藏在峨嵋派。

 武侠小说中的隐秘故事有哪些,倚天小说里,灭绝师太是怎么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当中的秘密的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在江湖中流传了几十年,人人都在抢夺屠龙刀,可是极少有人知道倚天剑的下落。

连混迹江湖多年的金花婆婆也是在和灭绝师太比武之时胜了灭绝一招,才激得灭绝师太祭出了倚天剑。倚天剑的下落这才昭示天下,原来一直都在峨嵋派手中。

灭绝师太作为郭襄的徒孙继承了倚天剑,那么她知道屠龙刀和倚天剑的秘密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江湖中灭绝师太是唯一一个知道其中秘密的人,在她临死之时才把这秘密告诉了下一代掌门也就是周芷若。

屠龙刀的真正意义是郭靖黄蓉希望有正义之士拿着屠龙刀推翻元朝的统治,“屠龙”者也,杀掉元朝的皇帝。如果屠龙刀落到了坏人手中,那么倚天剑就要“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佩服郭靖黄蓉的智慧?死后百年的事情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真的是一代“侠之大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说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

这个问题在旧版之中,或许有些争议,但在新版的最后一章中,金庸已经做了明确的交待,故事的确发生在清朝。新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荆州知府凌退思出身翰林,文才卓超,他得到梁元帝宝藏的讯息,然后通过各方查证,终于弄清了秘密。原来最先发现宝藏的人,是大清康熙年间的一位高僧,此人武功高强,是天地会红旗香主吴六奇的师叔。高僧派人送信给吴六奇,让其发掘宝藏,以便用于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用。由于害怕机密泄露,于是将藏宝地点,以剑诀做为密码,设置在当时流传的《唐诗选辑》中。不料吴六奇遇害,剑诀密码也流落在外。后来被高僧与吴六奇的同门得知消息,他就是两湖大侠梅念笙。

这是新修版的内容,具体背景说得明白,就用不着猜测了。

如果看旧版的内容,只瞧他们的服饰也能发现端倪。开篇第一章中,万震山的弟子卜垣去拜见戚长发时,曾经送了几件礼物,其中一件是黑呢马褂。马褂起初是清朝贵族狩猎时所穿的行褂,满语叫‘鄂多赫’,后来八旗入关,只限于士兵穿着,因便于骑马,所以名为‘马褂’。这种服饰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最终于成为男子的便服,以黑色最为普遍。从戚长发所得到的这件黑呢马褂,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生活于清朝时期。

读金书的人有一个共识:在金庸的世界观中,年代越久远,力量体系越强悍。比如春秋时的《越女剑》,武功简直玄幻,阿青一只竹棒横扫三千越甲,堪称人形自走核武器......而到了清朝的《书剑恩仇录》,即便陈家洛武功高强,但到底也不过是个超级能打的双花红棍......

为什么会这样?对此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失传。这说法乍看有理,但细究之下却经不起推敲。武功会失传,但也会创新,萧峰就和虚竹将原本的降龙二十八掌改良成降龙十八掌,且“威力更甚”。而且还有“少林”、“武当”这样的江湖高等学府,以及“藏经阁”这样的顶级图书馆与“般若堂”这样的武学研究机构(类似武林中的中科院)。

显然,失传不是原因,起码不是主要原因。而笔者纵观金书,总算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也许,金书武学体系的衰弱,本身就是一场人为操纵的阴谋。

阴谋的起点,就在雁门关。

不知大家发现没,除了短篇的《越女剑》,金庸所有作品,都发生在宋朝及以后。从时间线上来讲(非写作时间),《天龙八部》,算得上是金庸武侠世界的起点。

作为故事的开端,《天龙八部》本身,就包裹在重重迷雾之下。首先,读过《天龙八部》的几乎都有这么几个疑惑↓↓↓

1.慕容博凭什么认为,找几个人杀掉萧远山全家就能挑动宋辽之战?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宋辽在边境互相“打草谷”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都算不上外交纷争:

当日萧峰在雁门关外,曾见到大宋官兵俘虏契丹人民,这次又见契丹官兵俘虏大宋子民,被俘者的凄惨神情,实一般无异。......名之为“打草谷”,其实与强盗无异。而且通过后文来看,雁门关外的这场谋杀,似乎也并没能成功在宋辽纯洁的敌对关系上点下小黑点儿。

显然,以慕容博导演雁门关惨案、诈死30年、化身燕龙渊发家致富直奔小康的能力与心计,这个理由显然有点智商临时下线的感觉。

2.萧远山复仇为何嫁祸自己的儿子

说到坑儿子,《天龙八部》中首推萧远山。在雁门关自杀未果之后,萧远山在少林寺一藏三十余年。暗中调查“带头大哥”,血腥复仇。

然而,萧远山接下来的操作,就有点让人懵逼。虽然幸存下来,但他却不直接报仇,反而假扮乔峰到处杀人,搞得对方身败名裂,要不是乔峰本来武功高强,说不定就被他玩死了。

如果是要报仇,以30年前萧远山的武功,就足够了。如果要认亲,更不用等到30年后,可以肯定,萧远山的目的没有他说的那样单纯。

3.雁门关作为重要关隘,部队对在此发生的事情为何不闻不问?

这点很奇怪,《天龙八部》始于雁门关,也终于雁门关,两次都是涉及宋辽双方的大战,尤其结尾那次,辽国皇帝更是亲征,边关守军不可能毫无反应。对此,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北宋朝廷软弱,毕竟宋朝积弱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但是,《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在位期间,乔峰雁门关外自杀时,高太后已死,哲宗与他爹一样,都支持新法,在军事上,也并非一味软弱退让,尤其神宗,一反宋朝自真宗以来对辽与西夏的妥协退让,以强硬的态度对付虎视眈眈的邻邦,并立志要统一中国。

在这样的政府态度之下,作为兵家必争的雁门关,竟然跟北京似的热情好客,显然是不合理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显然,在天龙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在等待我们揭开。而操纵者,指向了一个看似身在局外,但却每件事,都利益相关的群体——朝廷。

朝廷、江湖与邻邦,是金庸江湖中的三大势力,彼此往往互相牵制。邻邦与朝廷往往对立,而江湖势力,出于民族大义,也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敌国。

朝廷与江湖,有着共同的敌人,却也并非朋友。“侠以武犯禁”,对朝廷来说,江湖势力是自己统治稳固与否的一大不安定因素,更别提像丐帮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帮,弟子遍天下,套用宋太祖的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一场阴谋诞生了。将朝廷带入故事,我们会发现一起都变得合理起来。

书中,慕容博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复国没错,但他复国的方式,真的是颠覆大宋,趁乱图谋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下,慕容博的所作所为,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慕容博“在世”时,结交鸠摩智,并让对方前往大理求取《六脉神剑》。鸠摩智是谁?吐蕃国师。而大理天龙寺是什么地方?大理皇家寺院!对此,慕容博的说法是“挑起吐蕃与大理的冲突”,那么问题来了,你不好好地在宋朝反革命,跑去干涉邻国内政,难不成还是个国际主义者...

诈死期间,慕容博也不安生,又是杀玄悲,又是杀柯百岁。慕容博自述,杀玄悲,是为了嫁祸大理;杀柯百岁,是为了钱财。但是,玄悲武功太高,不得已施展压箱绝技斗转星移才成功击杀玄悲,并成功让大家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自己的儿子...

用斗转星移杀柯百岁,目的则单纯的多——让对方找慕容复的麻烦,等他们到慕容家后,肯定会发现慕容复当时不在附近。那些寻仇者得悉不是慕容复下的手,又觉得自身实力不足,凑巧人又到了姑苏,那麼请慕容家帮手实在是顺理成章。如此一来,诸派就会被慕容复收归旗下,成了复国的助力......

我总觉得慕容博这脑回路有点清奇......

看起来,慕容博这些举动,是为了颠覆大宋。但仔细想想,上面这些举动,其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没那么简单。

吐蕃大理相争,宋朝作为两国的邻居,不但能坐山观虎斗,更能在两国之间纵横捭阖,攫取相当的利益。柯百岁与玄悲,一个是伏牛派掌门,一个是少林寺高僧,对于颇为忌惮江湖这个第三势力的朝廷,显然这是一件好事,浑水才好摸鱼嘛。

显然,朝廷在《天龙八部》中看似存在感薄弱,但这种薄弱的存在感,本身就是朝廷所要的效果——“以武林支援边防,以江湖约束江湖”,这也和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相合。

“以武林支援边防,以江湖约束江湖”,对朝廷而言,边防要守,江湖也得防。而慕容博,显然就是大宋朝廷安插在江湖的一根搅屎棍。否则你怎么解释,照慕容博父子这对碎嘴子,成天喊着复兴大燕,却传了好几代都没被当成反革命团伙捣毁?而且参合庄开支也不小,慕容博诈死,慕容复连个表妹都守不住还指望他赚钱?

当然,一个慕容博显然还不够格,天龙时期,是金庸江湖最繁荣的时代,慕容博武功虽高,但一来本身就是江湖中人,行事多有不便(所以后来诈死了)。另一方面慕容博虽然在江湖上名气很大,但参合庄作为一股江湖势力还是太小,无法从根本上撼动江湖,尤其是丐帮与少林两大巨擘。

于是萧远山出现了。很多人感到困惑,萧远山复仇,为何却要嫁祸自己的儿子?前文有述,如果是要报仇,以30年前萧远山的武功,就足够了。如果要认亲,更不用等到30年后。凡事必有动机,那么,萧远山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萧远山做了些什么。雁门关血案之后,萧远山在少林寺一藏三十余年,并且暗中调查“带头大哥”,在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又连杀谭公谭婆赵钱孙等当年参与血案的中原高手,并嫁祸萧峰,甚至连乔三槐夫妇与玄苦大师都难逃其毒手。

看上去,这是在报复,但作为一名武侠侦探,抽丝剥茧之后,却发现萧远山逻辑中存在的BUG:行为与动机严重不符!

说到对自己行为的理由,萧远山的解释是:因为中原武林冤枉自己夺取少林武学典籍之心,因此便偏偏将他们的武学典藉瞧了个饱,让少林武功从此流入大辽。

但事实上,萧远山潜伏少林三十多年,除了后面报仇杀人,其余时间基本都是个安安静静的宅男,几乎与大辽没有往来。

而他在查出血案真相之后,却不急于与萧峰团聚,却恣意杀害萧峰追寻的人,使他蒙冤。如果只是如他口中所说“你冤枉了我,我偏做给你看”那也太牵强了,毕竟冤案是你自己制造的啊。

显然,这一系列的所谓动机,无法给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对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萧远山的行为,撼动的是谁的利益?

从结果推论,萧峰蒙冤后,第一件事就是被赶出丐帮,从此丐帮群龙无首,全冠清上位,将庄聚贤推为帮主,天下第一大帮,一夜之间沦为小丑聚集的乌合之众。同时,全冠清积极推动丐帮与少林争夺武林盟主,表面看是势力之争,但最终却促使一切真相大白。在天下英雄面前,让少林方丈玄慈身败名裂,少林寺易主,从而元气大伤。

这个全冠清很可疑,建议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回头看下,基于萧远山的行为,最终撼动的,是慕容博都不曾撼动的中原武林双擘,少林丐帮,一夜之间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那最终获益者是谁?

显然是朝廷,从战争角度上讲,武林依然存在,在抗辽时依然会有武林人士去抗击辽兵。同时,又通过挑起江湖恩怨,让武林不再那么“团结”,有效避免了新的武装势力的崛起(毕竟大宋太祖,也是靠着武装势力黄袍加身的。)

当然,这么说又会有新的疑惑,慕容博好歹算宋朝的人,本身亦有所求(无论财富还是权势),但萧远山远在大辽,又和大宋有血海深仇,他是怎么和朝廷联系到一起的呢?

不要忘了,萧远山的另一个身份,是经由中原武师授业,大辽的三军总教头。人家可不光是朝廷的人,更是武功卓绝,作为阴谋的布局者,慕容博不会不知道他的实力。

我们不妨看下这些人中都有谁:

「带头大哥」玄慈、丐帮第五代帮主「剑髯」汪剑通、智光大师、赵钱孙、「万胜刀」王维义,「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山西大同府「铁塔」方大雄和江西「杜氏三雄」等二十一名宋朝武林高手。雁门关血案,看似是截杀萧远山,但实际上,也是对中原武林高手与名宿的一次清洗。如果成功,则中原同时失去少林、丐帮两大势力的领导者,代价之沉重可想而知。

但最终结果却超出了慕容博的估计,萧远山自杀,玄慈与汪剑通也幸存下来,至此,第一次武林清洗失败,慕容博化名为暗,静待第二次机会。

幸存下来的萧远山,在转眼家破人亡的惨剧中,自然也将矛头对象宋朝武林。在不知道灰衣僧就是慕容博的情况下,两人在藏经阁相遇,并且一拍即合,共同发动了扰乱武林的第二场阴谋。

最终,萧峰蒙冤远走大辽,丐帮群龙无首成为一盘散沙,少林也失去玄慈方丈,加上之前的玄苦、玄悲等高手,玄字辈的高手也已经所剩无几。而朝廷,却在武林这一基本盘没崩的情况下,轻松翦除了几个可能会尾大不掉的势力。此时距北宋灭亡仅仅34年,很难说,金国入侵大宋时,少林和丐帮还能否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再往后江湖势力就处于一个持续衰弱的过程,《射雕英雄传》中,中原江湖就只剩一个丐帮在勉力支持,再往后,丐帮也逐渐沦为三流帮派。清朝之后,金书武学体系彻底衰落,在朝廷面前,江湖不过仅仅是某黑恶势力罢了。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金庸小说里隐藏得最深的反派是谁?看了上面的分析,显然,朝廷是整个金书系列中最大的反派。如果追根溯源,具体到某个人上的话,那自然就是暗中推动雁门关血案的最高领导,此人是谁?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在位期间(主要是高太后执政期间),而雁门关血案发生在30年前,此时的皇帝,是宋神宗赵顼,显然,此人便是影响一切金书,颠覆金庸武林的最大反派。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