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在现如今中国的家电消费领域,包括美的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格力在内的各大家电零售巨头已经占据了国内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家电的消费也更加偏向于这些国产品牌。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但是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并不是这些国产品牌,当时国产家电普遍都不愠不火,绝大多数人更愿意买日本的家电品牌,包括松下、日立、东芝等等。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尤其是像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大型家电,日本的这些品牌在国内十分受欢迎,即使当时的价格十分昂贵,依旧有很多家庭会选择购买,这主要就是因为日本的家电质量很好,设计十分人性,买一台家电能用很多年。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只不过,日本家电在中国的热度在近些年逐渐开始冷淡,包括松下、东芝这些大品牌,线下商店越来越少,顾客也在不断减少。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时至今日,这些日本的家电巨头虽然依旧在中国销售,但几乎已经被国产家电品牌打翻在地,大有败走中国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曾经如此受欢迎的日本家电品牌近些年会在中国逐渐没落呢?

事实上,日本家电在中国成功的秘诀是质量好,如今败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是因为质量太好。

一开始中国很多家庭购买家电是第一次购买,所以更愿意选择日本那些价格昂贵但是质量好的家电。但是后来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家电都已经齐全了,人们对于家电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置换。

而日本的家电质量太好,以致于那些偏向于使用日本家电的家庭在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都没有更换家电的需求,所以日本家电的那些老客户的需求普遍刺激不出来的。

另一方面,在新客户的市场需求上,日本家电在这些年同样也不讨好,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家电价格太贵。同样性能的家电,日本品牌要比国产品牌贵出一倍,甚至更多。

因此,在中国家庭有了置换家电的需求时,绝大多数家庭都更愿意选择价格要便宜得多的国产品牌。于是,日本家电在面临中国人的置换需求时普遍在流失市场。

当然,国产家电的价格便宜并不是因为其产品质量比日本家电要差,虽然两者之间有差距,但是国产家电常年在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提升,已经大大缩小了家电质量之间的差距。

日本的技术很好,但是太贵,相同的家电,中国只用三成的成本做到了日本的80%质量。这样的话,国产家电完全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成本用在降低价格上,所以大家都选用中国家电而放弃日本家电。

所以说,中国家电的崛起在于技术和制造水平上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各种“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国产家电备受欢迎,日本家电也就逐渐在国内没落了。

老牌日本家电巨头败走中国,日本家电败走中国,只因质量太好中国家电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一个傲立日本140余年的民族品牌,贱卖给了中国品牌”这种说法有点太言过其实,并不符合实际。

实际上海信集团耗资129亿日元(大概7.59亿人民币)收购的是“东芝映像解决方案(TVS)”的95%股权。“东芝映像”只是东芝集团的一个电视机事业子公司。东芝集团的全体销售额为56686.88亿日元,而东芝映像的年销售额只有437.5亿日元,只占集团销售额的0.77%,把东芝的电视机产品夸大为整个“东芝品牌”明显不合适。

而且在海信并购东芝映像的时候,东芝已经不“傲立”了,就是一块在砧板上的死肉,等着大家来分割提走。

是不是廉价贱卖呢?也不一定,从东芝和海信有关股权转让合同中可以看到,虽然东芝映像公司账面上的财产还有225.77亿日元,但公司在2016财政年度的亏损就是117.97亿日元,如果接盘的海信不能扭亏为盈,这两百多亿日元的财产将很快坐吃山空。

根据这次并购,海信电器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业务,同时取得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海信的年销售额折算为日元大概是12200亿日元左右,是东芝映像的几乎28倍以上,从表面上来看,海信花钱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亏损企业。

东芝映像的产品主要是电视机和影像记录产品。东芝在电视机上技术并不突出,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6.5,次于夏普和松下为第三。东芝从2012年5月开始就已经完全停止了在日本国内的电视机生产。2009年东芝电视机因为质量问题而在中国引发过大规模的索赔维权。

本身在日本国内就一直有一种声音,对日本家电企业为什么不肯放弃电视机生产觉得奇怪,现在电视机生产的门槛很低,几乎没有利润,美国在上世纪就已经完全放弃了电视机生产,日本为什么要抱着电视机不放?现在东芝总算开了一个头,放弃电视机的生产,卖给了海信。

东芝这次出售映像子公司是出于万般无奈。

如果从1875年田中久重在东京银座开设的电信机工厂开始,东芝的历史已经有了140多年,到现在全集团生产从导弹、核电站设备、列车等各种军工、重工产品到半导体、计算机和电视机,DVD等家电产品,位列日本五大重工企业之一。

但现在这个曾经的东芝已经散架了。

东芝的失败来自核电投资的失败

2006年1月,东芝以54亿美元(当时合6370亿日元)从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那里收购了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WEC)。本身这个收购价格就有问题,几乎贵了一倍,再加上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使得世界很多国家建设核电站的计划因此停顿,这个失败葬送了东芝这座百年老店,。东芝的经营者们采用造假账的手法来掩盖失败,但是被曝了光,这一下就完蛋了。光去年12月25日及26日两天东芝在证券市场遭到狂抛带来的损失就为5600亿日元,到后来全东芝的市价都不足100亿美元。去中国杭州或者在北京找个IT富豪都足以把整个东芝买下来了。

这样东芝本身从东证一部降格到二部,而且被东证指数统计中解除,所拥有的子公司被迫分割出售以填补亏空,东芝映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海信收来的。

应该说中国最想买的是东芝做储存器的半导体部门,但是因为有限制中国半导体的瓦森纳协定的存在,中国无法收来。其实现在除了中国没有了地主,结果是美国韩国日本的好几家公司合着凑钱收了下来,现在为了那个并购问题还在闹,还没完,非常乱。

海信的电视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大约是5.9%,在三星、LG和索尼之后排第四。这次吸引海信的应该不是东芝映像的销售额以及市场,而是东芝拥有的技术以及品牌效应。通过这次并购,海信可以打通中国和日本两个市场,东芝长期以来积累的不少因为市场规模过小而不能得到发扬的基本技术可以通过海信的巨大市场发扬出来,而海信也可以借东芝而增强高档品的形象。而且海信还可以凭借这次并购更加接近东芝集团的半导体技术,在产品更新换代时得到更强的半导体技术支持。

总之,这次并购对东芝和海信都有好处,应该算是双赢。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东芝映像这次的价格是溢价的,东芝没吃亏,但海信因为有市场做后盾,略微多花一点减少没有生产性的谈判时间也不吃亏。

这次转让在明年2月28日完成,从明年3月份之后,就看海信的经营手腕了。如果海信成功了,相信会有更多的日本企业选择改换门庭投靠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中国。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