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给您介绍一种山海经里的动物,食虎兽-駮驴头狼真的存在吗。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它出现在山海经西次四经的中曲山上,外形长得像马,但是却长着老虎一样的牙齿和爪子,头上还长着一只角,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个异兽的特殊之处就是专门以虎豹为食,百兽之王老虎见到它立马变怂包。

《管子·小向篇》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駮的故事很出名,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洀桓,近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

意思是说,有一天齐桓公骑马出游,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但是老虎却远远地望着他们,吓得伏在地上不敢靠近。回来后齐桓公便问管仲这是怎么回事。管仲便问道:“您肯定是骑着那匹大马,迎着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说:“是啊。”管仲说:“这是因为当时的情形让您的马看起来很像駮,駮能吃虎豹,所以老虎才会那样害怕。”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駮存在的一种可能性。

关于駮存在的线索来自于神农架,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神农架地区有很多人称见到过一种狼身驴头的野兽,后来被当地人称为驴头狼,你百度一下会找到很多关于驴头狼的资料,大部分都是关于驴头狼的目击事件,还有科学考察队专门去神农架寻找驴头狼的记录,但是和神农架野人一样,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找到驴头狼的真身。1987年的时候,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刘民壮等人,又多次进入神农架地区,对驴头狼进行过考察,但是依然没有太大的收获。但是他们分析认为,根据其形态特征,驴头狼很有可能与几百万年前的一类爪蹄兽有亲属关系。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这个爪蹄兽,你会发现駮与爪蹄兽有着惊人的相似。爪蹄兽是在马科动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物种,在更新世就已经灭绝了。当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曾经发现过一种石爪兽的化石,人们根据化石对它进行还原后,发现石爪兽体型很像马,但是却不长蹄而长爪,而且爪子粗壮有力,这是不是很像是駮。但是如果这样就说駮是爪兽类的后代,似乎还是有些过于牵强,那我们就接着分析。

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分支,所以许多物种之间都存在亲缘关系,那我们把爪兽类的亲戚也都找过来看看,爪兽是属于奇蹄目下的一个亚目,在奇蹄目之下,除了爪兽亚目,还有另外两个亚目,分别是马型亚目和角型亚目。马型亚目下又包含马科和已经灭绝的雷兽科。角形亚目下又包含貘科和犀科。好了,这样,我们就把已经灭绝的爪兽和它的亲戚都找过来了。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有没有发现马身,虎爪,头上长着一个角,三个特征我们都找到了。

这刚好是駮的样子,我们再联想一下驴头狼的目击事件,如果爪蹄兽的后代有可能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幸存下来,并能活到现在,那么我们可否也想象一下駮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可能呢。在几百万年前奇蹄目的进化过程中,或许曾经分化出了一种类似駮的肉食性动物,但是数量稀少,所以只是零星的出现在一些古籍的记载中。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使得駮的数量或者其赖以生存的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最终駮无声无息的灭绝了,而成为了一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野兽,后人也只能在书籍中看到它的影子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头条号上有发布同款视频,而且还有一系列的《山海经》视频,喜欢《山海经》的朋友可以路过看看。

"仰临砥柱,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北望龙门;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茫茫禹迹,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浩浩长春。"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驴头狼真的存在吗,山海经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灭绝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动物

这是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黄河三门峡,有感大禹治水的伟绩,即兴述文并命大臣魏征勒于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的中流砥柱石之上的千古名篇。砥柱位于黄河三门峡的激流之中,冬季水浅之时,露出水面两丈多。夏秋洪水季节,经骇浪不倒而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黄沙的冲击,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数千年来,它默默的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和大禹的传说。

3

那么问题来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

首先,我们从史料判断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那个年代到底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熟知的《山海经》是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古籍,西汉学者刘歆研读后在他著的《上山海经表》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远古时期,一场毁灭性的洪水泛滥于整个华夏,人民的家园被毁,只能勉强在山洞里蜗居,在大树上建巢。鲧(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夏氏族成员)不擅长治水,所以尧帝让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团结了华夏先民,促进了夏族农林畜牧业的发展,为夏朝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也有描述: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尧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洪水依旧。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鲧的儿子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禹聪敏机智,吃苦耐劳,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堵塞的川流疏通。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三门,凿五岳。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诚然,大禹治水作为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一直处于传说和史实之间的模糊地带,且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的真实性也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它的最早记载也是出现在约千年之后的周朝。但最新地质学术研究为中国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8月5日,学术期刊《科学》曾发表文章,为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研究者们认为,距今约4000年左右,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喇家遗址附近因地震造成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黄河长达6-9个月,最终因湖水漫溢而溃决。研究者认为该灾难性决口的深度达110-135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110-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溃决洪水。当这场洪水到达黄河中下游平原时,很可能造成了天然堤的溃决,从而引发了多年的大范围的洪水泛滥。这一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大禹治水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

由此可见,大禹为华夏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业绩、精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其精神为历代传颂、万民景仰。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大禹治水 的精髓,这是我们先祖在应对各种灾害中所表现的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综上所述,大禹治水真实有据,他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跃进,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有力的发展。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