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我是同志,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性倾向性取向是什么意思。只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会经历认同的过程。

你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同性有好感,是从美或者帅的角度去欣赏并不稀奇,如果你的这个好感,还包括进一步的占有欲,性的幻想。你极有可能是同性恋倾向,或者有双性恋倾向了。

一个人如果在内心里“担心”或者“怀疑”自己的性倾向,通常这个“怀疑”是准确的。

分享一下我认同的过程,更多是因为对性倾向的不了解,担心社会压力,害怕走一条少数人走的路。

在我13、14岁的时候,宿舍里的同学都谈论某个女生如何漂亮,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关注的都是男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不敢讲出来,当别人说女生的时候,就跟着去附和,甚至还要说的更夸张,以打消别人的怀疑。

在22-23岁这段时间,我考虑要不要结婚的问题,一是错误的认为,人不结婚好像就会低人一等,认为人人都应当去结婚,二是认为结婚了,人生路会好走一些,因为异性恋是有很多红利的。

最终还是理性和良知战胜了懦弱和自私,没有走进婚姻。你可以放心别人的看法,完全尊重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对同性的欲望是什么情况。

谢谢邀请,我是@狮子的情书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影响性取向的因素“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大脑与性取向新的研究表明,性取向至少部分是生物性的。研究者利维(1991)通过研究已故同性恋和异性恋者的部分下丘脑时发现这一点。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作为一个男同性恋科学家,利维想要做“一些与男同性恋身份认同有关的事”。利维发现异性恋男子的下丘脑某细胞团比女子或同性恋男子的更大。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基因与性取向有证据表明,基因的因素在性取向中也起到作用。在男同性恋的卵生兄弟中,52%的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性取向,而异卵双生仅占22%的相似性。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怀疑过自己的性取向吗觉得自己真正的性取向是什么

胎儿期的激素与性取向在异卵双生子中,较一致的同性恋比率也可能是他们享有相同胎儿环境的结果。

在动物和某些例外的人类案例中,发现性取向可被胎儿期不正常的激素环境所改变。例如怀孕的母羊在妊娠关键期注射了雄性激素,那么出生的母羊会表现出同性恋行为。

对于人类,大脑的神经——内分泌控制系统的关键期可能处在怀孕后第二个月在中期至第五个月中期。

在此期间,将胎儿置身于特定的女性胎儿生存的激素环境中,那这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易于被男性吸引。

由于生理上的证据是初步的且有争议的,所以有些科学家对此仍存在怀疑:也许生物因素不是规定了性取向,而是它导致的气质倾向在“个体学习和经验的背景”中影响了性取向。

不管进展如何,对基因、胎儿期的激素以及大脑的研究的结果一致性地把钟摆摇向了生理解释。

大多数心理治疗家如今认为:比起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对性取向更具有影响力。

后天成长因素对性取向影响不大从上述的影响性取向的因素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后天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环境和人文因素对性取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用并不大。

因为不管是心理学家还是医学家,目前,大家普遍公认的,还是认为先天因素对性取向更具有影响力。

环境的影响我们会发现,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会有同性恋者出现。

不管是贫穷或是富裕,古代还是现代,也不管是幸福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又或者是性别平衡或是不平衡的环境,都不能直接说明,哪种环境下,就会导致同性恋多一些,哪种环境下,不会出现一例同性恋。

之所以说后天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是因为,在孩童时期,如果家长把孩子朝向相反的性别去刻意抚养,比如喜欢女孩,所以把男孩当女孩来打扮,或是家庭困难,把女孩当男孩使唤,是有一定的可能,会把孩子的性取向引导向同性恋方面发展,但这也仅仅是有可能,并不是绝对的。

再或者在人群性别比较单一的环境,比如监狱,部队,远洋航轮,或是男子、女子寄宿制学校,因为另一性别的缺失,导致有些人会出现境遇性的暂时同性恋行为,不过这些行为,更多地是为了发泄身体欲望,和真正的从情感上和肉体上双重需求的同性恋者还是有区别的。

自身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影响,从外界的刺激与个体反应来解释心理与行为,主要在于个体受到的外界刺激。

初次性经验是同性,或者身边接触过同性恋行为,所以受到这样的行为影响,有可能变成同性恋者,但这种影响也不是一辈子的,一旦中止类似行为,大多数人还是能恢复到心理本能的性取向上面来。

早期接触到同性恋片子,看过行为,好奇尝试,打开新世界。这也只是一时的好奇和寻求刺激而已,并不是发自内心对同性的渴望。

由于其与同性接触交往的行为得到了奖励,使得其与同性交往的行为被刺激增强,或者其与异性交往的这一行为得到了惩罚,使其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被抑制,从而导致了同性恋的形成。

这种因素可能会在心理层面带来较大的影响,但是不排除,后期生活走向正常后,慢慢会厌倦这种被强迫的心理,重新找回内心真实的渴望。

同性恋越来越被理性认识和对待社会学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约有3%~5%的同性恋者,这个数据不会因时代的更迭、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当代社会,很多人都可以正确、宽容、理性的对待同性恋行为和同性恋者,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更理智和理性地面对差异性的进步表现。

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人人生而平等。同性恋仅仅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不会消失,它会伴随人类的整个历史而存在。保护同性恋者不受暴力和歧视的侵害,是对善意与人性的致敬,也将推动人类整个群体的进步。

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同性恋者的关爱,正确宣传和引导,维护他们合法的权益,营造一个平等友善和谐的美好氛围。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