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青岛向来以前海为中心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从区划就可看出,市南区之后就是市北区,没有市中区。中间没有任何过渡,直接将青岛的北界界了起来。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当然这与青岛的地理特征有关,青岛南面是大海,西邻胶州湾(老青岛),东面是崂山。所以青岛只有市南市北,没有市东市西。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虽然只是叫法而已,但反映的却是观念问题。假如不是俞正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青岛任市委书记,青岛市委市府的办公楼恐怕很难搬到现在的山东路东边。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因为当时的青岛人就认中山路,就认青岛栈桥,就认前海崖儿。所以后来人们说青岛有"红瓦绿树综合症"。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现在青岛拓展大了,老青岛几乎成了一角角儿。如今青岛不仅东扩至崂山脚下,西扩至西海岸,而且往北扩展到了胶州和即墨,然而,城市规模是扩大了,但人们的观念还是没有跟上城市的扩展。

所以在10年之内,青岛的行政中心依然会在市南,很难向其它地方转移。但10之后就不好说了。

因为现在青岛西海岸发展迅猛,胶州、即墨都有机会展现,而且人们的观念正在迅速更新和转变,说不定哪天,青岛的行政中心就会真的离开市南。但那很可能是十年以后的事儿了。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青岛则是山东的脸面。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作为GDP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此前山东从未有城市的GDP突破万亿,这一尴尬局面2016年终于被青岛打破。正所谓,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入万”不仅对青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整个山东同样意义深远。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如此形势下,能过万亿,确实不容易。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是谁,青岛的行政中心在未来十年左右可能在哪里

除了青岛,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要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要么是省会城市(成都、武汉、广州、南京、杭州), 另外两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和异军突起的地级市苏州。

所以,有媒体评价说,“青岛去年GDP增长7.9%,成为全国第12个过万亿的城市,属于历史性突破,的确来之不易。”

万亿规模是什么概念呢?超过了6个省(区)的经济总量,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海南、新疆。

本小岛认为,青岛在短短5年内,GDP几乎翻番,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突破主城区,扯开了青岛的发展空间

在青岛公布GDP数据之前,青岛的区市已经先火了一把。在全省财政收入过百亿的6个区市中,青岛占了5个。

具体来说,2016年山东全省共有12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过百亿的有6个,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市历下区外,其他5个都集中在青岛市,分别是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市、市北区和市南区。而在2011年,全省县区中有5个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身为全省发展龙头的青岛居然尴尬地榜上无名。

仅仅6年,青岛县域经济突飞猛进,与此相对应,青岛GDP连续跨越五个千亿新台阶,最终突破万亿大关。县域强,则青岛强。

这一切都与这四个字息息相关:全域统筹。简单地说,就是青岛发展不能老是盯着主城区,要放眼全市,打造大青岛格局。

2011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区域统筹”四个字,第一次被放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

对于这次规划,李群说:“过去的所谓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城区规划,这次青岛搞的是全域统筹规划,即城乡统筹、陆海统筹、空海地(包括地下)的统筹等等,我们的这轮规划要考虑未来青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持续发展。”

在2012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的决策层再次从空间格局的重塑着手,进一步确定了青岛未来的空间布局,即“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

从此,青岛的发展突破了主城区的“藩篱”,打破城乡隔膜,黄岛、即墨、莱西等区市的潜力陆续爆发。

二、发扬了青岛工业传统 振兴实体经济

马上就要春节了,很多人都乘坐动车回家过年。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奔驰在全国的动车当中,超过六成是青岛制造的。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青岛一条千亿级的产业链。像这样规模的产业链,青岛打造了10条。包括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电、汽车、机械装备、橡胶等。这10条产业链,贡献了青岛工业七成的产值。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之前提到青岛,海尔海信青啤可以说是脱口而出。如今,青岛在海洋装备、高端制造方面也已形成了规模。老的经济支柱,以青钢为例,已经转型。

未来 经济爆发点还在成长中

从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在青岛万亿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6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的表现更为亮眼。

众所周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是经济发展走向健康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纵观世界多个经济跨越发展的城市,第三产业都在其经济腾飞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中看出,青岛经济数据相当健康,增长后劲足。青岛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在2015年,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家治理》周刊发布了对15个副省级城市GDP健康度的测评及排名,青岛以100分的健康度得分,排名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再从青岛经济的“大盘”来看:

微观上,无论是推进中的地铁建设、机场工程,还是即墨的汽车产业链,再到西海岸的东方影都,项目仍在推进过程中,其带动以及集聚效应尚未完全释放。

可以说,本轮青岛经济发展的大盘刚现“雏形”,未来的爆发力值得期待。

从宏观上看,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活力增长的保障。

还有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近几年,青岛引进了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为青岛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智力”保障。

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并初步运行的高校(机构)有13所,分别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5个国内外高校(机构)已与青岛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正在推进。

总而言之,最近的5年,青岛打下另一个很好的底子,未来青岛的走向和产业支柱已经比较清晰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