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目前的事业单位是怎样分类的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

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目前的事业单位是怎样分类的

1、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执法类,改革方向是将所有的行政审批职能划归行政机关承担。行政类事业单位,按照完全、主要、部分承担行政职能分为三类,完全承担的,将单位所有职责划归主管部门机关来承担,单位撤销;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则是将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机关,单位整合或者保留。

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目前的事业单位是怎样分类的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今后不会再审批成立此类事业单位。由于行政部门同样在改革,在简政放权,在压缩编制,因此,不可能连人带编,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人和编制随职能调整到行政部门,而且行政机关也不允许同时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混岗混编。因此,职能调整后,人员会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依然保持事业人员身份。由于队伍过于庞大,执法类事业单位依然保留事业单位属性,而且还要取消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的方式,事业单位今后不再参公管理。

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目前的事业单位是怎样分类的

2、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按其承担的公益职能的比重,又被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一类是完全或者主要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公益二类是部分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同时还承担收费或者营收职能。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今后事业单位的主流方向,不管是整合还是单设,都不影响其事业单位性质。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除将承担的公益服务职能整合,向公益一类单位靠拢之外,还要将承担的收费、营收、中介等职能,推向社会和市场,实现公平自由竞争。

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凡是自收自支,有生产产品和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将全面脱离事业单位序列,改制为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改企之后,正式职工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工作,合同制管理人员和自收自支人员,全部推向社会,自主择业。自收自支类、自定和筹类事业编制全部取消。

二、按财政供养,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全额、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全额和差额事业编制也是有严格的区别的,是分开统计的。随着改革,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将全部消失,而差额事业单位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都是逐渐剥离营收职能,机构会越来越少,人员编制都会被压缩。

三、按照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和非参公事业单位。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人员管理、工资待遇、晋升方式等,都和公务员没有区别,只是使用事业编制而已。这部分单位,主要是指承担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参公的事业单位也会取消参公性质,事业单位不会再有参公不参公的说法。事业单位一律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管理,或者正式颁布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不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事业单位正式的分类基本就这几类,其他还有按行业分类的,还有习惯上分类的,比较容易理解,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好,想要了解事业单位编制的分类,首先要了解事业单位的分类。

第一、事业单位按经费的来源,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大类。

全额拨款的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单位,也有行政机关下属的职能站所、中心、执法队伍等等,其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

差额拨款的主要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财政保障部分经费,单位自己承担部分。

自收自支的大部分是历史遗留产物,如一些老的印刷厂等。

第二、事业单位按功能的类别,可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公益服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大类。

目前的改革趋势是:

1、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不再保留;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不再保留;

3、从事公益服务的,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基本公益服务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的,划入公益二类。此二类都将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并强化公益属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将仅保留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

至于事业人员的编制,目前由于改革未完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是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党校、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参公事业单位,内部编制中不少都是参公事业编;基层行政执法类的事业人员,也有不少是参公管理。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是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与公务员的差别很小。

第二类是普通事业编制:这是目前广泛存在的,学校、医院等正式干部都是事业编,基层机关内部正式干部也大多是事业编,行政编很少。

第三类是工勤人员: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已经不再招录,随着时间流逝,等老一辈都退休后,工勤人员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事业单位中的企业身份员工,随着改革,将彻底市场化。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