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是什么,“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

籍贯一词就是你住在什么地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地方范围很大,通常是以县为单位籍贯是什么。再稍大一点就是一个市的面积,再稍微大一点的就是以省为单位的面积。所以并不完全指的是一个人住的门牌号码的院落,房子的地址。

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国内的人,互相通报自己住的地方,说是哪个省的就行了。

比方说河北人,安徽人,广州人。等等。

在一个省里面只说自己所在的市就行了,比方说石家庄人,北京人,天津人。

在一个市里面,只说自己所在的县就行了。

如果出国,只说中国人就行了。

这是由古代人群居决定的,也就是同血缘的人群和通婚群的人居住在一个地方。具体的表现就是十里不同俗,五十里不同音。现在说成地方方言。

因此在古代无需要户口和身份证的,一个人说话的地方口音,就知道他是哪儿的人了。

但是以口音判定一个人,是哪个地方的人,现在仅限于农村。

城市里人混居的太厉害了,分不清哪儿的人了。特别是普通话普及以后。就需要身份证户口本了,否则不知道他是哪个地方的人。

祖籍,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哪里了。

但是通常情况下都以自己的姓,出源于哪里,认定是最早的祖籍所在地。所以通常情况下,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产生的地方为祖籍地方。

因为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因地名形成姓,甚至以诸侯国的国名为姓,还有由王封号的号名为姓的,也有王直接赐给一个姓的,也有因战功获得姓的,也有自己家族特长自己命名的姓的,也有自己人群喜爱的物品为姓的,也有因为自己担任的公职的职务名为姓的。后来还有因为惹了麻烦,闯了祸事,逃避,改了姓的。

然而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几代人不断的迁徙迁居,是自己原先居住的地方越来越远,最后失去了联系,就把族谱上记的第1个迁居的地方,当成祖籍了。

所以祖籍的意思是老祖宗居住的地方。

现在的人通常情况下是以自己爷爷,所居住的地方为祖籍的。只不过口语中说成是老家。

这就是祖籍的籍字,表示的是族谱上记载为籍。只不过口语中说在册,现在更愿意说成是注册。实际上就是写到纸上头,或者竹简上头了。

用文字写下来,一般情况下被说成:立字为凭。

祖籍就是老家的意思,籍贯就是自己现在住的地方的名称。通常情况下写籍贯写到县就行了。也就是只写到省市县,就可以表明自己籍贯了。

现在中国实行的祖籍和籍贯制度,都是要填写档案的时候必填的项目。表示的你从哪里来,现在居住在哪里。

不论是祖籍还是籍贯都是随父亲,这确定人确定的,而不是从母亲那群人确定的。或者说以父系居住在哪里为决定,不以母系居住在哪里为决定。

另一个籍贯的形成方式,是以一个人出生地为确定。比方说在河北生的就是河北人,在广州生的就是广州人。

只不过中国还习惯于父亲在哪里,就算哪里的人,从而爷爷在哪里就算是老家了。

这样的话,父亲所居住的县,就是籍贯。爷爷所居住的县就是祖籍。

当然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是依据自己知道的第1个祖坟,在哪里,为祖籍的。而与父亲长期居住的地方为籍贯的。

祖籍表明的是你的家族原先居住在哪里,籍贯表示的是现在你父母长期居住在哪里。

祖籍和籍贯的作用是,可以找到你的老窝以外,就是可以依据你所居住的地方,知道你的习惯习俗是什么,从而就知道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样的食物,说话的口音是怎样的,这些信息。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因为一个人出生以后,第1个定住他的特性的,就是当地的民俗.风俗.习俗。并且如果这个人出生以后能在原地成长12年的话,那么这些特性就伴随他终生了。

所以有的人16岁以后就漂泊于国家各个省内,甚至漂泊在国外了。可是他出生地的风俗习俗民俗仍然影响着他,从而他的言行举止与他所居住的地方的人群是不一样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人们常把“籍贯”挂在嘴边,而所谓的籍贯就是我们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是什么,“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

“籍”,门籍也。汉书《元帝纪》初元五年:“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注:“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其实“籍”在古代,就是“户政部门”的一种登记造册制度。《史记》.《项羽纪》有:“籍吏民,封府库。”之据。

籍贯是什么,“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

“贯”,原籍也。世代居住之处。随书《食货志》载:“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之说。唐.白居易《长庆集》三.〈新丰折臂翁〉诗曰:“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叙。

籍贯是什么,“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

“籍贯”,就是祖居或出生地。籍,为祖先户籍;贯,系乡贯,如言某省某县某乡人。魏书《食货志》诏:“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户口不足。”由此描述了当时“户政统计”的繁乱不实。明.张居正《张文忠集》三.〈进职官书屏疏〉载:“谨属吏部尚书张瀚、兵部尚书谭纶,备查两京在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出身资格,造为玉屏一座……以便朝夕省览。”

由此看来,古代各职场之武官员实名“登记造册”时,也是少不了填报“籍贯”这一项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