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是什么字,为什么把戏曲舞台称为氍毹

  

中国近代集邮家周今觉先生曾为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题诗:“一曲清歌动九城氍毹是什么字, 红氍毹(qfehQ)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以红氍、红毹或者 氍毹代指戏曲舞台。氍毹,本是指用毛或其他材料织成的带有花纹图案的地毯或壁 毯。如东汉应劭《风俗通》所谓:“织毛褥谓之‘氍毹’。
  ”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 中说:“毡毯曰氍毹。”古人席地而坐,氍毹就是坐具,如乐府诗《陇西行》中:“请 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有时也是壁饰,如唐代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 点野驼酥。
  ”后来多指地毯。

那么作为地毯的“氍毹”是如何变成舞台的代名词的呢?在明代,随着戏曲的 繁荣,特别是昆曲的盛行,许多官商富室蓄养家班、家乐,成为一时风尚,这些家 班、家乐演出时就在厅堂中铺上红色的地毯,轻歌曼舞,手挥目送。如明末遗民张 岱写《陶庵梦忆》,其中记《刘晖吉女戏》云:“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 令唐明皇见之,亦必目睁口开,谓氍毹场中那得如许光怪耶? ”所以大约自明代开 始,氍毹就成为戏曲舞台的代称了。
  直至近代,著名的戏曲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 有《红毹记梦诗注》,以诗注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戏曲方面的见闻,也正是以红毹代指 舞台。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