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为何不喜欢茅台,中国人买手机喜欢贴膜又戴壳,为什么美国人却从来不

疫情之前,由于工作关系,我几乎每天都和老外打交道,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老美外国人为何不喜欢茅台。

看他们用手机的习惯,现在想一下,贴不贴膜先不说,那个不好发现,但是关于戴壳这件事,与题主所问的问题不太一样。我发现,美国女人用手机戴壳率几乎百分之百,但是男人用手机就很少有戴壳的。所以,先不要拿穷富说事,不必太过妄自菲薄。

再想一想,可能三个方面谈这件事。

第一,先说贴膜,这是个技术活,大家都知道这类事情美国人能干好的不多,加上手机膜大多中国制造,所以在美国贴个膜,人工费加材料费,估计和手机本身的成本不成比例,因为美国人买合约机也就一两百美金的事,你让他们去花一百美金去贴膜是不合适的。但从贴膜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确实保护了手机屏幕,方便很多,如果有中国的性价比,美国人肯定也会贴。

第二,关于戴壳,中国人和美国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不同的。中国人给手机戴壳首先为了保护手机,其次才为了外观更漂亮。而美国人就不同了,首先为了外观更时尚漂亮,其次才是保护作用。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美为什么主要是女人给手机戴壳了,而且几乎是色彩亮丽,有个性特色的。

第三,手机戴不戴壳与穷富的关系感觉不大,中国富人也很多,美国穷人也不少,主要是生活习惯问题。我看美国人不管手机戴不戴壳,使用起来都很小心,甚至比中国人都小心在意。因为你要是把手机搞坏了,给你带来的麻烦甚至比花钱更让你难受。

当然,因为工作关系,我面对的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客户,这些人以白领中年人为主,在美国大街上看看形形色色的美国人肯定会更客观。

茅台“走进非洲”与“走进澳洲”纪念酒是茅台集团为纪念2017年“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品牌推介活动”与“2018年文化茅台走进澳洲品牌推介活动”特别发行的纪念酒,旨在进一步推动茅台以及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外国人为何不喜欢茅台,中国人买手机喜欢贴膜又戴壳,为什么美国人却从来不

外国人为何不喜欢茅台,中国人买手机喜欢贴膜又戴壳,为什么美国人却从来不

外国人为何不喜欢茅台,中国人买手机喜欢贴膜又戴壳,为什么美国人却从来不

“走进澳洲”、“走进非洲”包装外观在保持了茅台酒白瓷瓶身与中国元素的基础上,按照非洲和澳洲当地特色进行精心设计,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此酒分为375ml与750ml两种包装。

这款酒挺尴尬的。375Ml款,上市价格大约在3500元人民币/瓶,因为开始没有在国内销售,很快突破了4000元/瓶,高点接近5000元左右/瓶。随后“走进澳洲”、“走进非洲”走进了中国,据茅台营销公司通知:375Ml版走进澳洲、走进非洲,限量供给全国专卖店(含连锁)及特约经销商,每家一次性限购各20箱,不占茅台酒合同计划。坊间有传这款酒产量160吨,感觉不止这么多。随后去年下半年,经济不景气,股市不景气,甚至茅台都“一字板”跌停了。走进澳洲、走进非洲也节节败退,很快就跌破了3000元/瓶、2500元/瓶,甚至有人以不到2000元/瓶成交。

更尴尬的是,2018年底,走进澳洲、走进非洲,因为“错版地图”全网下架,本以为价格可以有个像样一点儿的反弹,殊不知,依然只是勉强守住了2000元/瓶整数关口。

个人认为,现在的价位,可以少量入手,摆柜很美丽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人移民来美国后,大多对奢侈品越来越看淡,因为在美国,奢侈品为你带来的快感性价比不高,不值得去追求。当然,如果你来美国后主要还是在中国人圈子里生活和工作,那这个过程要长一些。

说奢侈品在美国很便宜,不太准确,几千上万美元的一个包包,对工薪阶层来说也是很贵的,而且美国也有死贵死贵的另一些奢侈品如量身定制的特制品等。要去追求的话也是有可能的。

华人刚来美国,也往往喜欢名牌和攀比。渐入社会后就不那么在乎了。究其原因,当周围的人都不攀比时,你的攀比心就显得很可笑了。

我有个女同事有一年圣诞过后提了老公给她买的一个至少几千美元的包来上班。放桌边窗台上好久也无人注意。她忍不住向同事提了一下。谁知道有位同事没听太认真,冲到窗台边指着漂亮包包旁边一个纸包袋说:你给大家带(节后)零食来了?!

如果你的奢侈品包包没有人注意,谁还花这么多冤枉钱呢。

在物质不是那么丰富的50年代,美国人也攀比物质,这就是英语中所谓“赶上(邻居)琼斯家”那句话(“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流行的时代。后来物质丰富大多人过了温饱线,物质如穿戴名牌开豪华车,就不再是你生活过得有多好的证明了。

我们子女都在美国出生长大,同学中家庭经济情况上下差很多,但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从未听过他们同学间有谁攀比过穿什么用什么。倒是有时听女儿说起谁谁手机里的音乐收藏“很酷”;儿子会赞某个同伴游戏打的很好。

最最重要的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种人在物质达到丰衣足食程度后,各自的追求不尽相同。我们华人希望小孩子在学校功课好,但他们同学的老外父母,对孩子成绩的关注,远不如他们对子女的体育的热情。每次学校有体育比赛,平时不见面的那些老美家长必定到场,为子女加油。

最后,美国崇尚个人自由,同时又尊重其他人的选择,所以很少有什么可引爆大家相互攀比的东西。我们周围的美国人尊重各自的隐私权,各家不管他家事。而我们中国人相互之间太过紧密,就容易追求同样的东西。大家都挤同一独木桥,自然很挤了。如果象美国人那样各自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攀比就会少很多了。名牌也不再会是众人追求的东西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