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阿富汗事态是对欧洲的警示,为什么阿富汗交战各方都反对美国特使的和谈提议

从目前看为何阿富汗事态是对欧洲的警示,美国在阿富汗的最大利益是,阿富汗能长期保持和平稳定,美国势力能长期在阿富汗保持存在。

为何阿富汗事态是对欧洲的警示,为什么阿富汗交战各方都反对美国特使的和谈提议

从目前看,阿富汗现政府的最大利益是,确保现在的执政势力永远执掌阿富汗,同时确保外部势力长期为阿富汗提供大量的援助。至于阿富汗是否要最终实现国家的行政统一,那显然不是阿富汗现政府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看,阿富汗塔利班的最大利益是,要尽早拿下阿富汗执政权,实现阿富汗的最终统一与和平安定。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美国与阿富汗现政府,都不存在太大的矛盾!

目前,阿富汗最大的问题是,阿富汗塔利班与阿富汗执政势力,有难以调和的矛盾!而美国面临最大的麻烦则是,美国既无法在阿富汗冲突双方之间做出取舍,也法调和阿富汗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

虽然美国十分希望阿富汗各方能成功和谈,但是阿富汗各方均反对美国的和谈提议!从目前看,美国虽然能确保阿富汗局势不再恶化,但是美国也无法彻底搞定阿富汗!

美国是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不想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与他比肩齐眉,所以任何国家发展得快他都认为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都要打压、遏制。无论是盟友还是关系一般的国家无一例外。

美国为了使他的霸权地位能够稳固,他只打压是不行的,所以他还要与一些国家结成同盟,比如北约就是他所构建的一个堡垒。他是北约中的老大,对他的小弟给予保护,这样他的小弟就离不开他,而且为他马首是瞻。反之,他对他的这些小兄弟也不惯着,常常实施制裁,使其他国家敢怒而不敢言。

欧盟的很多国家明明知道美国经常给他们使绊子,但他们为啥还要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呢?一方面是他们觉得自己还得靠美国来保护呢,吃点亏就吃点亏吧,这样安全。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有什么想法也得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不然就要受到报复。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所以他们这种关系还得维持下去。

1979—1989,苏联入侵;1986—2001年,塔利班掌权;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10月美国发动反恐战争,2014年底美国结束在阿军事行动,迄今仍有1.4万美军驻扎阿富汗。

1973年,阿富汗国王被推翻,阿富汗国家与各民族统一象征的王室不再,国家进入党派争斗、族群分裂、地区割据的混乱模式,相同的信仰——伊斯兰教根本不能凝聚国家共识,枪杆子里出政权——阿各路军阀势力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度的多种文化交汇地、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一方居民“风俗刚犷”(唐玄奘语),一直以来埋葬帝国远大目标的土地;一个曾经自给自足,如今“乞讨者心理”已成全民思维的国度……

阿富汗的历史悠久而纷繁,豪迈又悲情。

出土文物证实该地经历过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现今波斯和古印度的雅利安人部落依靠武力大规模进入阿富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地区一直是周围几个强大民族/国家争夺的对象,“阿富汗”一词来源就与他们有关,一说它来自梵文,古希腊史学家称之为“骑士”,作为地名有强悍善战之意。另一说是古代闪族酋长名字,当地人自认是其后裔,波斯语称为“阿富汗人的土地”,而现代阿富汗语同波斯语关系要比与印地语密切得多。

公元前6世纪,阿富汗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作为第一个详尽记载阿富汗历史的史学家,生动地描述尚武的帕克蒂亚部落(有人认为就是普什图人)。公元前330—前327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以非凡的才能、并借助当地部落领袖完成艰难的对阿征服,“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骁勇善战的当地人”使其大军疲惫不堪,4年的阿富汗之旅也让这位传奇国王在当地家喻户晓,留下建城和娶妻的佳话。随后的近10个世纪里,希腊—巴克特里亚、孔雀帝国、贵霜帝国、萨珊王朝、白匈奴等先后统治该地,公元699年,阿拉伯大军控制了整个阿富汗,此时伊斯兰教已在此传播了约半个世纪。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年代更具历史意义——伊斯兰教首次在该地区确立,并且深刻影响着阿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因为共同的信仰是国家认同的最强有力因素。

从公元8世纪到18世纪中期,阿富汗依然不是统一的国家,只是伊斯兰教社会环境下穆斯林王朝、突厥人王朝、蒙古人王朝、莫卧儿王朝、波斯萨菲王朝的一部分。它是史学界公认的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希腊、印度、波斯、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碰触,在学者眼中,阿富汗文化是多元的,既可感受希腊古风,又可聆听佛国天语(以佛教圣地巴米扬为中心),“丝绸之路”千百年为当地中间商提供了利润源泉,又将印度、西域文化传至东方,它既有青铜时代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草原文化,又可看到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影子。

1747年,杜兰尼普什图人艾哈迈德挣脱波斯统治,统一所有普什图部落,并在坎大哈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他把现今阿富汗所有地区统一起来,历史教科书称之为杜兰尼王朝,并作为阿富汗历史的开端。1775年他儿子把都城迁到喀布尔——长期以来人口构成最为多样化的城市,坐落于普什图、塔吉克和哈扎拉三大族群分布区的交界地带。此后,阿富汗的近代历史因为英、俄的介入波澜起伏。

19世纪起,英、俄间“大博弈”冲突长达一个多世纪,阿富汗是主战场之一。沙俄吞并里海、咸海沿岸地区后急于南下,已经控制印度的英国全力阻击,1838—1919年,驻印英军三次入侵阿富汗,战术上没得到任何便宜,战略上奠定了阿富汗在英俄之间“缓冲器”的地位。

1919年8月,第三次英阿战争后英国正式承认“阿在内政和外交的自由和独立”, 8月19日定为阿独立日。在全球帝国、区域强国和周边邻国“搅合中”的阿富汗保持着应有的清醒,它在两次世界大战持中立立场,20世纪中后期实行不偏不倚的不结盟政策,周旋于苏联和美国之间。

20世纪50年代起,苏美争相援助阿富汗,苏联有军事援助、基础设施等项目,美国在教育和交通等方面也不甘示弱,时任首相达乌德曾称之“用苏联火柴,点燃美国香烟”。大国之火非小国可玩,1973年,查希尔的王国被堂弟达乌德推翻,阿富汗建立共和。1978年4月至次年12月,喀布尔先后发生三次政变,达乌德、塔拉基、阿明三位总统相继丧命。1979年12月27日,苏军坦克开进阿富汗首都。

结论:大国对它欧亚大陆地缘中心的地位既有兴趣,更有行动,且以对立双方针锋相对形式呈现;周边国家情愿或被迫介入使局势更复杂;以王室+伊斯兰教构成价值核心的统一国家因内斗与外扰而破裂,族群矛盾、地区差异被放大的背景下部落大会地位式微,长期的战乱使得国家日益贫苦,毒品和难民成为两大“出口产品”。

没有国家强力领导下的全民共识,阿富汗难逃外患内忧的命运。

2022-06-10

2022-06-10